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

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

万志[1]2004年在《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西晋文学的着名代表,陆机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千载以降,人们对陆诗的理解和接受却分歧颇大:唐代以前的学者对它多有褒赞;宋代以后又批评甚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以前对陆诗的批评,不少学者作过翻案文章。本文试图在全面梳理历代对陆诗不同评价的基础上,对陆机诗歌在艺术形式及情感表现方面的开拓创造及其得失进行具体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艺术形式方面,陆机提出了“绮靡”、“贵妍”等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之相应,陆诗在语言、结构及表现方式诸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丽密典雅、体态华美的诗风。这就突破了汉魏以来古朴浑成的诗歌面貌,将中国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言之,唐代以前对陆诗艺术形式方面的赞赏,是有眼光的。在情感表现方面,陆机虽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和“悲”、“雅”的审美标准,但他并未将这些理论完全贯彻到他的创作实践中。许多“亦步亦趋”的摹拟,不少勉强而作的应制、赠答,以及对铺陈、华美文辞的讲究,使得陆诗在情感表现方面总体显得真挚不足,难以产生广泛的共鸣,这也妨碍了陆诗登上诗歌艺术的最高殿堂。因此,宋代以后对陆诗情感表现的批评,除去其中某些迂腐之见外,基本上是中肯的。审视陆机诗歌创作的得失,对人们如何处理诗歌创作中形式与情感、摹拟与创新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而反思千百年来对陆诗褒贬不一的评价,对我们今天的古典诗歌研究亦会启迪良多。

张婧婧[2]2006年在《再论陆机》文中研究说明陆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老生常谈的人物。人们对于他坎坷的一生既唏嘘不已,又微辞颇多,对于他的诗文也同样毁誉参半。人们往往用“鸢飞戾天”式的功利心来解释他的人格,用“华丽空虚”来标记他的诗文,他甚至被认作是六朝文风之坏的始作俑者。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试从陆机人和文两个方面来论述,力求对陆机做出公正的评判。在人格方面,陆机居乱世而不沮,在入洛一事上敢为最先、不耻最后,切合《礼记·儒行》儒者之风范,刚正中又带有侠客“慕义感分”之忠勇侠风,是为庙堂之侠者。他拥有的地位、庄园经济和部曲,使得“名利”并非其出仕的意图所在,其政治抱负和政治素养密不可分。情深旨厚是陆机诗文的一大特点,陆机诗歌的表现形式也并非“华丽”,“绮靡”指的是诗歌的音乐性。 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陆机研究状况的概述,其中主要综述了对于陆机其人、其文一些核心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综述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甄别遴选,给出自己的看法。第二章再论陆机之诗文,第叁章再论陆机之人格,第四章为陆机事迹杂考四则。

张晨[3]2014年在《西晋五言诗歌之规范诗学研究》文中指出西晋时期诗人辈出,是五言诗创作的高峰期之一。本文以西晋五言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晋五言诗的规范诗学特征的厘清分析,依据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中“尚志”与“先体制后工拙”的基本立场的理论阐述,对西晋诗在批评史上的合理地位及诗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基于对西晋诗的文本分析与相关古典诗学批评原则的合理重构,探索一条在现代学术语境中恰当理解中国古典诗学之意义并实现其价值的研究进路。论文绪论部分基于对二十世纪以来西晋诗歌的研究概况的回溯,对批评史上关于西晋诗歌的评价问题进行总结介绍,并且申明了本文的基本批评立场:诗歌的价值是在规范诗学系统中成立的,一切对诗歌形态及价值的分析都要依赖特定规范诗学系统所确定的原则与标准;对西晋诗的批评所依据的就是中国古典诗学规范系统。论文第一章、第二章主要依上述批评立场对西晋五言乐府与五言古诗进行了文本分析。第一章先讨论了西晋五言乐府的体裁划分问题,明确了这些文本所属的文学传统,而后基于诗歌文本对代表性诗人的乐府五言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晋诗人对于乐府诗歌的诗歌范式与今人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西晋五言乐府诗风格与乐府古辞不甚相近,而更近似于五言古诗。第二章对西晋五言古诗与汉魏及南朝五言古诗的语言特征及意义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陆机对古代诗歌的创作笔法有娴熟的把握,对古诗的词语选择方式进行了自己的改造。而潘岳则对古诗的创作笔法与词语组合方式皆进行了改造。西晋五言古诗与其前后时代五言古诗的异同问题的也可以归结为诗歌传统与个人才能的问题,文学传统是建立于批评史反思之上的。诗人也应当反思其自身才华,非徒炫之而已。第叁章、第四章从理论上阐述上文批评西晋诗歌的批评系统,并进一步对西晋诗歌的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作出说明。第叁章围绕与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说有关的重要诗学问题展开论述,并结合对西晋诗歌创作的总体诗学取向的检讨,对与之相关的古典诗学中的不同批评立场的价值进行了区分,同时指出“发乎情止乎礼义”是诗歌价值的保证,西晋诗人在创作时对这一原则有所违背,这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第四章基于对以汉魏古诗确立诗学范式的理论考察,分析诗歌范式对于诗歌批评的意义,指出西晋五言诗本身在古典诗学传统中并不足以构建与汉魏诗相提并列的范式,它在文学史上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较其本身在诗学传统中的价值地位更为重要。

王洪军[4]2010年在《陆机诗歌情感研究》文中提出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理论,结果其诗歌却被后代诗论家目为“不及情”或者“感情贫乏”,这一矛盾现象很值得深究。“诗缘情”与陆机诗歌情感的互证研究,还有继续深入开掘的空间和意义,而且尚没有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正是基于这个意义和考虑,本文才不揣浅陋,拟用知人论世、文史互证和创作心理学等研究方法,从“诗缘情”与陆机诗歌创作的互证的角度,希冀对陆机诗歌的情感类型、特征和情感表现之得失做一个“持而未周”的尝试性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比较全面地了解20世纪至21世纪初十年,国内外研究陆机及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后,确定本文的研究论题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嬗变。分别阐述“诗言志”和“诗缘情”两大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丰富内涵,以及历代对于“志”与“情”的辨析,探讨个体情感(“诗缘情”)对于诗教传统(“诗言志”)的疏离。第二章,“缘情”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统一。本章主要结合陆机的诗歌作品分析其诗歌中所表现的丰富情感和体现的鲜明特征,论证陆机诗歌是“及情”之作。第叁章,“缘情”的追求与困境。本章重点从专重形式美的时代审美风尚的习染和西晋“政失准的”的特殊环境与入洛处境对陆机诗歌情感的约束和限制两个视角,析论陆机诗歌情感表现的得失,从而廓清历代论者评定陆机诗歌“少情”、“不及情”的迷雾。第五部分为余论:“言志”标准与“缘情”实践的分歧。通过考索探微历代论者的评价立场和标准,辨析历代论者对“诗缘情”与陆机诗歌的情感评价,认为陆机诗歌“少情”甚至“不及情”的大多数论者多是以“诗言志”的教化标准看待陆机的“诗缘情”理论下的诗歌作品,所以导致了评价的偏颇以至错误,从而进一步补正了陆机诗歌是“诗缘情”理论下的“及情”之作。

刘红霞[5]2002年在《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互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陆机是我国魏晋之际的重要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历代论者对他的文学作品和创作理论之间的关系争议很大,尤其是近代论者甚至依据二者之间的个别的脱节现象,几乎完全否定了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将陆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相参照,从结构安排、修辞表达、声韵、文体风格和作品构思五方面——佐证了他主要体现于《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并试图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陆机的精神世界,分析形成其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之间细微脱节的原因,对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作出相对全面、公允和深入的总结与评价。

曲晓衡[6]2017年在《陆机乐府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陆机是西晋时期的重要作家,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一直以来,对陆机的研究络绎不绝。在众多的文学类别中,乐府诗是陆机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他全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陆机的乐府诗不仅是对乐府经典的传承,更在许多方面做出了个性化的创作,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陆机乐府诗,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方分析陆机的乐府诗作品。正式分析之前,对陆机乐府诗创作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有些模糊的内容,比如陆机乐府诗的创作时间问题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陆机创作乐府诗的背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不仅包括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和陆机个人的人生经历,还包括西晋当时的音乐氛围和乐府文人化趋势的影响及时人创作乐府诗形成的创作环境。其次,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陆机的乐府诗创作,讨论陆机乐府诗中的音乐属性的表现,在考察其中有入乐记载的作品之后,分析诗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诗歌结构。这其中,由于陆机乐府诗中相和歌辞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重点探讨相和歌调与陆机乐府诗的紧密联系,分析陆机创作相和歌辞的原因和意义。在音乐角度的分析之后,进入文学的视角,对陆机的乐府诗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联系每一主题的创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突出其个性化特点,包括生命感伤主题、功业主题以及贵族文人主题等。在了解乐府诗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乐府诗的艺术特点。分析陆机对前人乐府时代模拟方式时,注意到论述他的拟乐府和拟古诗的区别,突出乐府的独特性。同时分别论述陆机乐府诗结构上的创新之处和语言上丰赡华美的艺术特点。最后,对陆机乐府诗的影响进行的论证,主要论及其对南北朝的诗人的影响。乐府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主体由民间转变成文人。陆机正是西晋时期创作乐府诗的文人代表,他在创作中把一个文人的精神品格和内心世界融入乐府诗中,给乐府诗带来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陆机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新的艺术手段与乐府诗结合,对乐府诗的艺术形式进行革新,推动了乐府诗这一诗歌体裁向前发展,对后世文人的乐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吴茜茜[7]2011年在《陆机文学批评与创作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陆机的《文赋》探讨了作家写作时的心态和具体行动,以从构思到写作为线索对文学写作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就从《文赋》的主要论点出发,以分析抽象的艺术思维落实到形象的语言文字的过程来作为论文写作的逻辑线索,对陆机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分析,然后论述在《文赋》体现了陆机的文学思想的情况下,其本人的文学作品在这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影响下所体现的个人风格特色。具体而言,《文赋》论述了作家从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构思的形成,到落笔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艺术思维,这样的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本文就依据这样的过程探讨陆机论述的最主要的论点,以《文赋》的文本研究为基础加以阐释。本文论述构思的产生与成熟,艺术想象的灵动特质,“文辞逮意”的理论和方法,警句与秀句等理论,在分析陆机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照分析其文学作品。陆机的文学创作在遵循了其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之上,还具有个人的写作特色,包括文学风格和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

曲慧东[8]2018年在《陆机作品中的两重性分析》文中认为陆机是西晋最着名的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对陆机的文学成就及文学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与此同时,陆机人格与创作中的两重性问题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极少。本文就陆机所处的时代环境、自身遭遇以及后代对陆机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陆机于文学史上一个客观的定位。本文立足陆机的诗歌创作,从其文学思想的“诗言志”与“诗缘情”,文学风格的华丽绮靡与慷慨沉郁两方面入手,揭示陆机作品中广泛存在的两重性问题,进而从吴地文化的熏陶、洛中文坛的影响和对建安诗风的接受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陆机的创作实践及文学思想的变化,分析其创作中产生上述两种矛盾的原因。最后以后世对陆机的评价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对陆机评价的差异研究,揭示历代论者对陆机文学两重性的认知过程,为陆机文学成就的历史定位提供参考。本文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客观地还原了陆机人格和创作中的两重性,纠正了后人对陆机创作风格和理念的一些误读,并就陆机作品中的两重性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对了解其作品的两重性应有所帮助。

曾毅[9]2010年在《西晋诗歌批评史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对西晋诗歌的批评历史所进行的专题研究。西晋诗歌的批评,起乎西晋,止于清代,可以说,这段批评历史悠久,批评材料丰富;并且,这些批评材料中所蕴含的批评内容亦丰富,笔者总结为五个方面,即对西晋诗歌总体特征的批评、对西晋诗人的批评、对西晋诗歌的批评、对西晋诗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批评、对前人批评的批评。本文由绪论和五章正文组成。绪论交代了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本文选题缘由、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本文题目解析、本文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本文研究现状及趋势等。正文由五章组成,前四章是对西晋诗歌批评史的分析,最后一章是对这段批评史的总论。本文把这段批评历史分为两晋时期、南朝时期、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的批评为一章内容。在每章中,首先举例那段时期的批评材料,然后分析其中的批评内容。对其中重要的批评内容,如有重要影响的,如有重要转折意义的等,则将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还将对每章的内容进行小结。第一章分析两晋时期的批评。两晋处于西晋诗歌批评的开创和奠基时期,其批评材料与批评内容均不多。第二章分析南朝时期的批评。在西晋诗歌的批评历史上,南朝是最重要的时期,故本文称之以“高潮”时期。此时期的批评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其批评材料和批评内容较多。二是批评深入、深刻。本文以为,西晋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典范是在这个时期的批评中奠定的。并且,此时期的批评对后世的西晋诗歌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叁章分析唐宋元时期的批评。与南朝时期的批评相比,此时期的批评材料较多,但批评内容较少。故笔者以“沉寂”概括这叁代的批评特点。另外,在这段时期的批评中,对西晋诗歌的否定声音已经涌起,对潘岳、陆机等诗人的人品批评的新样式已经确立,故笔者又用“转折”一词概括另一个批评特点。第四章分析明清两代的批评。具体来说,明代的批评多集中于两点,一是七子派从格调优先原则对西晋诗歌的形式风格作了大量的批评,在这种批评氛围中,西晋诗歌得到了较多的否定,后来胡应麟、许学夷有所调整。二是公安、竟陵派及陆时雍从性情优先角度的批评(因多种原因,这部分内容本文省略)。清代对作家和作品批评较多,特别是在古诗选本中,且多是带有总结综合性的批评。故本文以“深化和总结”概括明清两代的批评特征。第五章是总论部分,是对西晋诗歌批评历史的整体性的总结。在这章里,回答了为何西晋诗歌在后世引起众多批评的原因,它有何特征,它有哪些批评形态和批评方法及其它相关问题。本文是第一次对历史上的西晋诗歌批评进行专题研究。本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西晋诗歌研究方法,即把西晋诗歌的研究由过去的共时的、静态的作家、作品研究,转入历时的、动态的批评历史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这将拓宽西晋诗歌的研究领域,将有助于对西晋诗歌作更为深入的研究。笔者希望在本文研究基础上完成西晋诗歌研究史研究和西晋诗歌接受史研究。

黄远明[10]2015年在《陆机作品用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机是西晋时期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他的作品风格繁缛,文辞典雅华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繁多的用典是陆机作品“繁缛”文风的典型表现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并没有详细统计分析过陆机作品用典的整体情况。本文对陆机的作品用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陆机作品用典不仅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的特点,还表现出用典手法灵活、典雅偶化的特点。同时通过对陆机的作品用典情况进行进一步细致地分析,发现陆机具有以儒为主、博取百家、重视史学的知识结构和崇尚建功立业、推崇《楚辞》的思想特质。综合分析陆机作品用典的缘由,与陆机的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家学、个人主张有关。凡此种种,显示出系统研究陆机作品的用典,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其人及其作品。首先,用典这种手段让陆机的拟古诗变原作的古朴为典雅,获得了新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典不啻为是一种创新手段。其次,在文学自觉的大背景下,陆机作品大量灵活的用典,形成了作品典雅的审美感,是文学自觉进程中精彩的一笔。在文学作品大量用典在陆机的时代得到较大的发展,而南朝文人过分追求用典为后人所诟病,作为首倡者之一,陆机也不免受到牵连。总之,作为文学演变转折期的关键人物,陆机作品用典问题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D]. 万志.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再论陆机[D]. 张婧婧.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西晋五言诗歌之规范诗学研究[D]. 张晨. 南京大学. 2014

[4]. 陆机诗歌情感研究[D]. 王洪军. 青海师范大学. 2010

[5]. 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互证研究[D]. 刘红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6]. 陆机乐府诗研究[D]. 曲晓衡. 沈阳师范大学. 2017

[7]. 陆机文学批评与创作比较研究[D]. 吴茜茜. 复旦大学. 2011

[8]. 陆机作品中的两重性分析[D]. 曲慧东.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9]. 西晋诗歌批评史研究[D]. 曾毅.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10]. 陆机作品用典研究[D]. 黄远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5

标签:;  ;  ;  ;  ;  

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