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论文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论文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莫云凌

(上饶市图书馆,江西上饶 334000)

摘要: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提高读者适应大众传播环境的能力开辟了新思路。文章分析了大众传播环境对图书馆读者的影响,阐述了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必要性,明确了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内容。最后,笔者从理念、方式和技术3个角度论述了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大众传播;图书馆;读者教育;信息素养

0 引言

大众传播的概念出现在21世纪20年代,是指依托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获取与传递,常见的大众传媒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1]。在大众传播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展,大众传播降低了信息获取门槛和成本,同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技的迅猛发展是推动大众传播不断更新的强大动力,可以预见的是,大众传播趋势将会愈演愈烈,传播工具将会继续推陈出新,传播手段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大众传播环境,图书馆有必要创新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思路,结合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使读者掌握正确的信息获取与传输方式,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氛围。

1 大众传播环境对图书馆读者阅读的影响

大众传播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读者个体提供多元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个体价值观的树立、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大众传播的流通机制可知,传播者通过信息传播渠道媒介进行资源的发布,这个环节受传播者自我影响、传播者主观导向、群体类型、社会环境和组织情况的影响,通过对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有意识地对信息接受者产生影响。然而,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接受者发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接受者的自我印象、信息整合、群体类型和社会环境的差异[2]。总之,大众传播对读者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是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前提背景。

1.1 大众传播传递多元价值观

在大众传播兴起之前,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汇集与交流的集散地,向读者传输经过筛查与审核的价值观念,引导读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健康的人格。伴随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不再是读者知识获取的特定渠道,各种主流的、非主流的多元价值信息扑面而来,使读者接收到多元复杂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个体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立。

1.2 大众传播引导价值取向

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有导向、有目的的传播,信息的传播者会对客观的现象进行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当这种具有选择性倾向的态度被读者阅读与接收时,实际上就是将评论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看法传播给读者。积极的价值取向固然可以对读者产生正向的引导,但消极的价值取向则会给读者带来不良影响[3]。大众传播环境使信息接收者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信息的传播者则在资源流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者的主观意图。

1.3 大众传播左右价值判断

个体的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和独立性的,即主观对信息的判断是因人而异的。大众传播环境下,信息的传递趋向于碎片化,导致不同教育背景、工作职位、社会环境、年龄阶段的人对同一碎片信息的理解不同。长此以往,一方面会产生误导读者的问题,使读者的价值判断过度依赖大众媒体的解读,另一方面会强化碎片信息的传播趋势,养成读者零散化的信息获取习惯。总之,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播依托其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速便捷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向读者个体传播多元价值观,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有责任加强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使读者能够在大众传播环境下正确地获取和阅读信息。

接受过图书馆读者教育和培训的个体越多,社会的阅读氛围也就会越健康,大众传播作为新的资源传播方式,其优势则更会得到彰显。从大众传播的资源传播者角度来看,传播者树立起正确的主观意识,发布的信息资源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从大众传播信息接收者角度来看,读者掌握了正确的检索方法和甄别能力,则可去伪存真,获取到更有价值的资源[6]。总之,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有利于形成资源发布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净化资源传播环境。

2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2.1 提高读者的信息情报意识

大众传播环境下信息的流通具有单向性,即读者在获取资源后,无法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提交反馈。图书馆可以引导读者依托大众传播平台,在信息传播领域转换身份,既是读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读者可将对信息的反馈和读后感作为一种资源传播出去,参与到大众传播环境中来,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互通,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之一[8]。总而言之,大众传播是一把双刃剑,既降低了人们获取资源的成本,又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风险。图书馆在进行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时,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提高甄别信息能力与传播工具的选择能力,并引导读者参与其中,融入大众传播的时代环境。

2.1 不同宫颈组织中Fur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150例标本中,Furin在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rin在宫颈癌Ⅰ期、Ⅱ期、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及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见表1。

2.2 提高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

图书馆通过开展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能够提高读者资源检索的能力,一方面,可以缩短资源流通的时间与周转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图书馆针对检索工作投入的建设成本。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着重培训读者的信息检索方法,纸质文献由于要经过审核出版等必要流程,其内容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在质量方面有所保证,能够在意识层面给读者带来正面影响[5]。而大众传播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传输,缺乏严谨的审核筛查程序,容易造成信息资源杂乱无章、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问题。图书馆加强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能够提高读者信息甄选的能力,帮助读者在杂乱的信息中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

大众传播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流通渠道增加,既有传统的报刊纸媒,又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介。在此背景下,图书馆要着重培养读者选择传播工具的能力,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分层次分群体得进行读者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信息传播工具更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掌握正确的传播工具使用方法,有利于应对大众传播带来的阅读危机,避免读者因传播工具选取不当带来的风险。

可见,在外部条件相同时,距离注浆管越近处围岩固结性能越好,发泡倍数越低固结围岩强度越高。当围岩的颗粒变大时,其孔隙率也相对增大,浆液的扩散越容易,注浆量变大从而其对围岩的固结性能也就越好。

2.3 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信息的大众传播具有公开性和易逝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平台的资源不具备保密机制,加之对网络资源的监管审查存在较大难度,导致大众传播存在信息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要提高读者甄别信息的能力:第一,增加读者基本的知识水平,使读者对大众传播和信息资源有正确的认识。第二,提高读者的信息分辨能力,避免被虚假劣质信息蒙蔽,掌握选取有效信息的方法。第三,提高读者对信息的评价能力,使读者能够客观地看待信息资源的价值[7]

2.4 形成资源传播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冷热点分析可以直观地识别西江流域广东段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在GIS中使用指数,识别西江流域广东段的传统村落在西江流域范围内的集聚程度,并测度热点区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公式为[21]:

3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内容

3.1 读者甄别信息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大众传播的内容是数字格式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创新读者教育与培训的新思路,提高读者的信息情报意识与信息检索能力,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大众传播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众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虽然含金量较高,但受到碎片化与娱乐性强的大众传播信息冲击,其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培养读者形成正确的情报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引导读者更多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流通效率,使资源充分地发挥其应用价值,同时扩大信息资源的流通范围。

3.2 读者选择信息传播工具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v点最坏情况下关联个3-面,个6-面,v的邻点均为3度点且v的非三角邻点关联着一个3-面。由R1,R2.1,R3.1或R3.2或R3.4及最坏3-面9+-点情形得:

3.3 读者信息交流能力的教育与培训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创新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读者的信息情报意识。大众传播环境带来最直接的变化体现在人们从习惯阅读纸质文献,转向偏好阅读数据信息资源。掌握信息获取能力能够使当代人保持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热情,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对读者自身而言增强信息获取能力与情报意识是应用现代技术提升自己的重要措施,是适应大众传播环境的必经之路[4]。总之,图书馆通过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读者的信息情报意识,可以使读者适应大众传播的环境,养成阅读信息资源的习惯,增强资源获取的能力。

4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4.1 理念:正确认识大众传播

在大众传播时代,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的创新实际上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针对读者需要做出的必要调整,那么首先在理念上就要符合这一时期的阅读特征。图书馆在制定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目标时,要充分认识到大众传播是面向社会全体读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利于保障读者阅读权益和推进阅读公平。因此,对大众传播要辩证得看待,在分析其弊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优势所在。进一步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和教育内容,只有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在教育工作中有所突破,进而实现读者教育与大众传播的同步衔接,优化读者的受教育体验。

4.2 方式: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

信息化教育活动是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常用的方式,大众传播环境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建设与应用。图书馆可以开设“微课”“微讲座”等课程,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观看学习,也可以录制音频、小视频等文件,使其在大众传播渠道上进行广泛流传,扩大图书馆读者教育的影响范围。从方式上看,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渠道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正是对大众传播的有效应用,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掌握正确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

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数据主要有左室长轴切面、脉冲多普勒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大动脉短轴切面厚度、是否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等。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心率变化、心电图变化等进行检测、记录。

4.3 技术:创新读者教育的手段

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来看,逐步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的革新,同样,在进行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过程中,要重点突破技术瓶颈,为创新读者教育提供保障。第一,图书馆可以与大众传播平台进行合作,推广读者教育内容,例如注册微信公众账号,在微信平台上发布读者教育课程。第二,图书馆可以自己开发资源传播平台,例如开发图书馆APP,直接实现读者的培训工作。第三,图书馆可以创新传播渠道的整合,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的读者培训技术,满足不同阅读习惯和类型读者需求。总之,图书馆要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创新适应大众传播环境下读者教育与培训的手段。

5 结语

图书馆开展基于大众传播环境下的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大众传播时代,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培养读者通过正确渠道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增强读者的情报意识,使读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文献情报需求。总而言之,读者教育是一项普及性的工作,图书馆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乔志娟.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构建[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5):37-40.

[2]贾丽珍.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创新发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5):40-43.

[3]林明宏.公共图书馆微信平台阅读推广服务效用评价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施拉姆大众传播理论的多维复合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4):151-155.

[4]马腾.基于读者调查的公共图书馆读者培训探讨——以唐山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7(11):48-51.

[5]刘春年,张凌宇.图书馆正能量信息传播的模式与特征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8):73-79.

[6]陈义报.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移动互联背景下学术期刊传播空间的拓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7):101-105.

[7]李素媛.关于图书馆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58-161.

[8]王颖.论大众传媒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出版广角,2016(21):64-65.

New thoughts on library read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der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Mo Yunling
(Shangrao Library,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ad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Libraries under the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which opens up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reader’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on Library readers,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library’s read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der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and clarifies the contents of library’s read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der ma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Finally,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new idea of library’s read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idea,method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mass communication;library;reader educ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

中图分类号: G251.3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莫云凌(1972—),女,广东连山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

(责任编辑 姚鑫)

标签:;  ;  ;  ;  ;  

大众传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新思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