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农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思路论文,措施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党组的工作部署,结合农垦系统实际,1997年农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垦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实施“三百工程”为龙头,努力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全面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大力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垦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199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445亿元(按90年可比价),比1996年增长9.82%。其中,一产增加值190亿元,二产增加值150亿元,三产增加值105亿元,分别增长6.2%、10.5%和15.9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32元,增长9.5%;实现利税60亿元,增长20%。粮食总产1620万吨,增长7.09%;棉花总产57万吨,增长5.5%;干胶总产33万吨,增长10%;肉类总产76万吨,增长8.57%;水产品总产42万吨,增长10.53%。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为全面落实和完成1997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垦区管理体制改革
1995年的武汉会议和1996年初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针对垦区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对绝大多数有直属企业的垦区,明确提出要积极向集团体制过渡。具备条件的垦区要认真借鉴已转制垦区的成功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转制的基础工作,努力理顺内外各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转换。
已经转为集团体制的垦区,要抓紧集团体制的建设和完善。真正实现体制的转换,不是挂一个牌子、换一个名称就可以解决的,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一是要明晰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建立起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制改组,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尽可能按集团体制的规范运转。二是处理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时,既要防止集团公司集权过多,影响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导致子公司缺乏活力,造成离心倾向;又要防止过度分权,集团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一方面要保证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这是集团公司为实现集团发展战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证子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使子公司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三是处理好集团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关系。垦区主管部门转为集团公司后,必须强化并行使好资产经营职能,同时由于保留行政牌子并受政府委托,承担着有关行政职能。行政职能又分两种,一种是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一种是社会管理职能。对第一种职能,要尽快实现行政管理向资产经营的转变;对第二种职能,由于它是保证垦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企业办社会职能难以分离的情况下,还不能削弱。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1997年农垦企业改革的重点是:
1.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推进“四到户、两费自理”,不断增强统一经营层次的经济实力,努力提高小农场的经营水平和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小农场提供优质系列化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和其他承包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出能力,发挥规模效益。扩大土地租赁制范围,继续试行并规范股份合作制。努力探索长期作物经营体制改革的路子,对现有的试点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新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可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职工自费开发等方式,从一开始就按新机制运转。
2.加快二三产业企业改革。农垦二三产业企业特别是场办企业,改革滞后,活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后必须把二三产业企业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加大改革的力度,力争有大的突破。对过去几年推行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如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要尽快推进到位,并要按照中央“抓大放小”的方针,对农垦二三产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要集中力量抓好农垦二三产业企业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逐步进行公司制改造,搞活其经营机制,并在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其兼并劣势企业和小企业,发展联合和企业集团,壮大规模和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大胆试、大胆闯。目前放开放活小企业的改革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托管、委托经营、嫁接改造、兼并、租赁、出售、破产等等,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合哪种形式就采用哪种形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加大小企业的改革力度、放开放活小企业,决不意味着一放了之,撒手不管。要加强对小企业改革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引导小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3.切实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集团试点。国有农场现代企业制度和集团试点经过两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一些突破,但仍有部分试点企业进展不大。这里除了改制本身具有较大难度、企业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等客观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些领导主观上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力度不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明确,总书记在上海的讲话又进一步指出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国有农场也必须按照中央确定的这个基本方针,通过试点,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体制框架,探索实现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垦区的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参与试点工作,深入试点企业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试点工作,帮助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未形成方案的试点企业,要抓紧制定方案,尽快组织论证、报批。试点方案已被批准的,要立即转入实施阶段,并在实施中继续完善方案,力争在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政企分开、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多元持股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为面上企业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和办法。需要指出的是,要进一步明确试点的目的,端正试点的指导思想。对领导机关来讲,是通过试点摸索经验,暴露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用以指导面上工作。对试点企业来说,既是为面上企业的改革摸索经验,更是企业自身转换机制、壮大实力、发展经济的需要。企业对搞试点要有内在动力,自觉地进行,变“要我搞”为“我要搞”,不能把试点的注意力集中在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上,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转换机制上。搞试点应该有一些优惠政策,各级农垦主管部门也有责任为试点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事实上这两年各级主管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必须看到,这些政策落实起来很不容易,即使国家的100家试点,真正落实的优惠政策也不太多。因此,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等优惠政策都落实了才进行试点。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方面从农垦各级主管部门到试点企业,要继续加强对外协调,尽可能地多争取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试点企业要眼睛向内,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扎扎实实地搞好内部各项改革,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进试点工作。
在认真抓好企业改革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势,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档次,引导外资优先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老企业嫁接改造、农产品深加工、良种和花卉基地建设,以及能够形成规模效益的出口创汇项目。要加强外贸出口基地的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要发挥边境垦区的地缘优势,带动内地发展过境贸易。有条件的垦区和企业要积极走出国门,到境外办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要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和庭院经济。
三、大力加强企业管理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途径。农垦系统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管理不善。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已成为农垦企业的当务之急。当前要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基础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与国际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自主灵活的劳动用工制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内部分配制度,企业内部严格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等。制度一经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而且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要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突出抓好企业领导班子整顿和建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1997年要对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普遍的、认真的考核,加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领导的民主评议和监督。要结合这项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培训、使用、选拔、考核、奖惩、监督制度,把政治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上来,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农垦企业家队伍,形成企业经营者自觉、主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3.加强资金管理。要建立自补流动资金制度,企业在经营状况好时,要尽量用好用活国家的政策,增补自有流动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对银行的依赖。要象抓生产那样强化资金调度,把资金运行的指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加强资金运行监督。要从资金筹措、使用、运转的管理入手,优化投资结构,集中有限资金真正办几件大事。对企业的积压物资、闲置设备、房屋等生产要素,要通过出售、租赁、转让等形式转化为资金,把死钱变成活钱。要加强货款回收,严格资金结算纪律,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
4.加强成本管理。要认真学习和推广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否决的基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否决的实质是市场对粗放型、高消耗、低效益或无效益生产经营活动的否决。农垦企业都要建立健全消耗定额指标体系,完善成本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经费开支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定额,分解到每个基层单位和个人,建立起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5.加强营销管理。要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搞好市场预测,精心研究市场情况,根据市场定位和市场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现代营销技术手段,制订灵活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及时把握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保证企业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实施科教兴垦战略,是全面落实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措施。垦区各级领导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日程,以全面落实农垦各项科技计划和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主要任务,研究制定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措施,并对落实情况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把科教兴垦战略落到实处。
1.加强农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推进科技进步的主体,要进一步稳定、完善机构,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服务手段,为基层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基层科研推广机构与各类服务组织联合,形成技农贸一体化的科技服务网络,通过面向市场,开展研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活动,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基层科技推广机构自身发展实力和推广能力。农垦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与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增强技术开发能力,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2.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在农业上,要狠抓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1997年重点推广五大类农业生产技术,一是大力推广一批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新品种,使垦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并要抓好以农场为单位统一供种,提高种子精选、包装、标牌率。二是推广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800万亩;推广玉米移栽和地膜覆盖配套技术300万亩;推广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2800万亩;橡胶新割制推广320万亩。三是推广植保技术。推广化学除草面积45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2000万亩;飞机化学防治、施肥1500万亩。四是推广土壤肥料技术。机械深施肥5000万亩;机械少耕深松3000万亩;秸杆还田3200万亩;中低产田地区节水型农业工程增产技术200万亩。五是推广良畜禽及配套增产技术、规范化饲养技术,其中奶牛场实现规范化饲养,使牛群成母牛比重达到52%,成母牛单产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公斤。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大力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为全国农业的技术进步作出示范。
农垦工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适应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投资建设的重点要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和提高上,要依靠改革建立起向技改项目投入的利益导向机制,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垦区实际,围绕发展支柱产业,集中进行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努力提高技改项目的科技含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改培植一批高技术企业,带动整个农垦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对技改项目的管理,从立项、审批到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者,确保技改项目尽快收到实效。
3.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关键是人才。农垦高中等院校和其它各类学校,要发挥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为农垦系统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要注重从职工中选拔、培养科技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能手,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继续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工技能、技术培训和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素质的跨世纪的职工队伍。
五、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农垦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农垦的实际情况,农垦产业结构调整要继续坚持“着力加强第一产业,努力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按照产业化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1.继续加强农业,保持农业的快速增长势头。
——努力发展粮棉胶生产。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加粮食生产。一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完善排灌设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稳产高产。1997年要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万亩~600万亩。二是继续增加高产作物面积,特别是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1997年新增水稻、玉米面积350万亩。三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要开发利用南方垦区的冬闲田和地处“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农场的耕地和光热资源,合理间作套种,增加耕地产出,争取一熟、两熟和多熟制地区的复种指数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3%、8%和10%。四是适当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1997年要完成开荒任务200万亩~300万亩,其中,黑龙江垦区100万亩~200万亩,新疆兵团50万亩~100万亩,其它垦区30万亩。五是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发挥多渠道投入的积极性,加强农机具的更新改造和补缺配套,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农艺变化需要的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在水稻移苗摆栽机械、稻谷干燥处理设备、作物移栽机械、间作套种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等的研制、实验、推广方面有大的突破,要有重点地引进高产作物收获机械,组织力量消化吸收,以改善生产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棉花生产的重点是落实播种面积和主攻单产。长江、黄淮棉区的垦区,要稳定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新疆垦区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增加棉花种植面积24万亩。要综合采用各种技术措施,选用高产优质棉品种,加快棉花采摘及清花处理技术、设备的引进、试验和消化吸收,抓好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水平,争取1997年总产达到57万吨。
橡胶生产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海南、广东垦区要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加强胶园管理,抓好病害防治,增施肥料,尽快恢复到灾前水平。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垦区的产业结构,对一些不适宜植胶的农场,要因地制宜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植胶条件好的地区,要有步骤地通过开垦荒地,增加植胶面积,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出水平。
——积极推进良种工程和花卉基地建设。发展种子和花卉产业是农垦的优势所在,也是非常有前途的产业,要真正作为农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加快发展步伐。要充分发挥垦区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多渠道增加投入,尽快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水平,增加效益,特别是良种生产要进一步提高标牌统一供种率、精选加工率和包衣包装率。力争1997年生产良种120万吨,向社会提供商品种子55万吨。花卉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比1996年增长30.43%。
——抓好菜篮子生产。要多渠道争取资金,重点建设纳入“三百工程”的畜牧、水产良种基地和各地当家畜禽苗良种基地,加大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养殖业单位产出水平,增加经济效益;要通过实现奶业的产业化,解决奶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由于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分离形成利益分配不均、影响奶业发展的矛盾;加快大中城市垦区和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农牧垦区奶源基地发展,保证大、中城市的鲜奶制品供应;切实加强兽医卫生工作,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水平,降低畜禽死亡率;继续抓好对畜禽生产和水产养殖增产效果显著的各项综合配套措施的推广落实,提高养殖业生产力水平。争取1997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
——加强南亚热作开发。要认真总结10年开发的经验,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巩固良种苗木和名优产品基地,切实加强储运、保鲜、加工、销售等采后处理设施建设,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逐步形成一批“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龙头项目,并示范带动全国“三高”热作的发展,逐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集团,推动我国南亚热作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1997年南亚热作水果面积稳定在2700万亩,总产达到950万吨,比1996年增长10.5%;反季节瓜菜发展到1400万亩,总产量达到1500万吨,均比1996年增长7%以上。
2.迅速扭转工业的下滑局面。
在左右农垦经济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由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明确,工作措施有力,近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今后也还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第三产业由于投资少、见效快,各种经济成份发展的积极性较高,近些年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一趋势今后也不会改变;目前问题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近几年第二产业不仅速度效益下滑,而且所占比重下降。由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对整个农垦经济的影响也大,已成为制约农垦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迅速扭转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下滑的局面,便成为农垦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切实加强对工业工作的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各级领导都要把制止工业下滑、促其迅速回升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领导精力上向工业倾斜,尽快抓出成效。1997年上半年我部准备召开一次全国农垦工业会议,专题研究农垦工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和对策。从现在起到会议召开前这段时间,我局将组织力量到垦区专题调查研究工业问题,也请各垦区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方面的工作,彻底搞清楚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速度效益下滑的症结所在,认真总结搞得好的工业企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我们的会议真正能够解决问题,促进工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衡量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第三产业的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加大,三产的发展不仅是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而且能够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而且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连,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未来15年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趋势。
垦区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农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全国农垦第三产业工作座谈会精神,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企业的改革力度,建立起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强化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吸引三产人才;建立一支适应三产发展需要的队伍;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三产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增加三产的投入,提高三产的规模和档次。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农垦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高效益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农垦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以农场集市贸易等要素市场和大宗农产品批发、期货市场为主,连结国内外大市场的市场体系建设;配合职工住房制度改革和垦区小城镇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以垦区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与农垦小城镇建设相适应的居民生活服务业。
六、切实抓好扭亏增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1996年的情况看,农垦总体效益水平下降较大,亏损额和亏损面上升,一些经济效益一直比较好的垦区也出现了盈利水平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农垦系统扭亏增盈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扭亏增盈工作。
要参照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建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精神,建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农垦企业的实际,制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加强考核,把完成企业扭亏增盈情况作为考核各级主要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完成考核指标或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对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予以批评。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企业亏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亏损企业的问题也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类指导。是领导班子素质低或不团结的,就解决领导班子问题;是企业机制不活的,就加大改革力度;是管理混乱的,就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整章建制,改善管理;是产品有市场,只是资金不足的,要帮助筹集资金;是结构问题,就要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对无力起死回生的企业,可以实行破产兼并。总之,是什么问题就要帮助企业实实在在地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扭亏增盈的目的。
要继续抓好扶贫开发。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巩固扩大“八五”扶贫成果,并集中力量重点攻坚。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农场的改革力度,增强内部活力,以改革促扶贫开发。要继续加强农业,大力改善生产条件,使贫困农场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要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通过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要积极开展科技扶贫,选择一批成熟可靠、容易掌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适用新技术认真加以推广,同时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贫困农场职工的素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投资方向使用扶贫资金,加强项目的分析论证,把好立项关,并加强实施过程的中后期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要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把“九五”扶贫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并发动垦区各部门、大专院校和效益好的企业参与扶贫,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农场搞好开发和建设,力争实现“三年脱贫,五年赶上全国农垦发展步伐”的目标。
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大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决议》,坚决贯彻《决议》,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懂、弄通《决议》的精神实质,提高加强垦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垦系统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垦区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垦区形成一个讲学习、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团结、讲正气的良好社会风气。近期要突出在以下方面抓出实效。一是在广大干部职工队伍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的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作出表率,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领导干部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来带动全体职工道德水平的提高,以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来推动垦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三是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建设。要建设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好的职工队伍,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机制,推出一批好的产品,创造一个好的内外部环境,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进而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力。四是抓好垦区、企业的环境治理。加强法制建设,整顿垦区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洁净、舒适的文明环境。五是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激励全体职工为农垦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建功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上继续为农村作出示范。
(本文系农业部农垦局曾毓庄局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议上讲话的第二部分)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农垦改革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