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框架结构是目前工民建筑的常见主要结构,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框架结构本身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较快等特点。本文依据目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现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重点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包括以下工序:轴线放样定位一一柱钢筋对焊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一一柱模板安装一一柱混凝土浇筑一一梁板模板安装一一梁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管线埋设一一梁板混凝土一一淋水养护拆模一一填充墙砌筑。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2.1对轴线进行定位,也就是把轴网内部的控制线确定下来,一般会采用普通的经纬仪将这些控制轴线的合理位置确定下来,而其它的轴线都要以主轴线以及钢尺测量出的轴线间距为标准;
2.2绑扎柱筋和搭设支模架时,要依据柱边框线对楼面上的柱插筋进行校正,然后采用焊接、搭接以及机械连接的方法把柱纵筋接长,最后再将箍筋绑扎好;
2.3针对多层或者高层框架结构的特点,现在最为常见的接长柱筋的方法是电渣压力焊;
2.4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借助商品混凝土泵进行输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浇灌速度比较快,而且可以提高商品工业化的程度,使得混凝土质量有所保障。
混凝土施工速度和施工周期都会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凝土构件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规定的流程开展施工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施工和验收规范的标准。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轴线的定位放线及标高的确定
施工人员通常会选用经纬仪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里面建筑物的纵、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在地面上划清:随后采用水准仪按照建设地点附近已有建筑及道路的相对标高和拟建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将拟建建筑物室内地平的相对标高确定下来,一般它需符合以下几点施工要求:在对轴线定位放线以及确定标高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准确读数并将其记录下来,放线和标高定下来之后,要派质检员以及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测,然后安排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以免出现误差。
3.2框架柱模板的安装
柱模板安装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施工人员需对每个框架柱模相互垂直的方向吊垂线,这样才能确保柱模本身可以处于垂直状态:另外还要对框架柱网线以及横纵两个框架柱网拉通线,这样便能促使柱网的纵横轴线和柱边线都可以处于准确的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框架柱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捣
施工单位负责人员一定要向掌管振动棒进行施工作业的人员说明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当框架柱超过3米后,施工人员要分两次进行浇筑和振捣:开展第一次浇筑作业时要把串桶伸到柱模里面,振捣必须到达柱底而且有浆出来才算可以,但是不允许过振或者欠振;
(2)混凝土二次浇筑结束后再进行振捣时,需把振动棒伸到第一层大概100毫米的位置,这样便于层与层之间交接的牢固性,而且振捣时也不能出现过振及欠振现象;
(3)此外还要避免振动棒长时间处于柱模里面没有人掌控并且还在不间断的振动着,这样很容易促使局部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有时候甚至引发胀爆柱模板等安全质量事故。
3.4框架梁及楼面板模板的安装
安装框架梁及楼面板应该满足以下几点施工要求:
(1)模板和它的支撑系统一定要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较强的刚度以及稳定性,并且可以承受住浇筑混凝土产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2)立柱需选用规格为Ф48X3.5的钢管或者梢径超过100毫米的笔直圆木;
(3)施工人员在支设立柱时,要确保立柱垂直,其下端需要设置垫板,上端要具备可以自由升降的托架;
(4)立柱要沿着纵向与横向设立水平拉杆进行拉结,如果房间的平面尺寸超过36平方米时,就要按照施工规范设立相应的剪刀撑,进而确保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5)施工人员在对框架梁及楼面板模板进行支设时,需按照施工规范起拱,板缝的拼接一定要保持严密、平顺,并且要用100毫米的宽胶带将其贴缝,这样才不会出现漏浆现象。
3.5框架梁和楼面板钢筋的绑扎以及预埋件和管线的埋设
它的施工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来制作、绑扎或者采用机械连接钢筋;
(2)预埋件的制作以及水暖、电气管线的埋设也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特别是在楼面板上面埋设管线时,一定不能将两根以上的管子重叠在一块,如果很难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要沿着管线的表面铺设一道宽度为300毫米的钢板网带,这样就能防止板面有裂缝出现。
3.6梁、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浇筑和振捣梁及板混凝土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当梁高超过500毫米时就要分层进行浇筑,而且每层的厚度不能超过300毫米。
(2)在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梁、板时,采用的布料杆要均匀布料和浇筑,不允许集中布料以及采用振捣棒赶料进行摊铺的错误施工行为存在。
(3)因为商品混凝土本身就具有比较大的水灰比,因而浇筑后一定要振捣两次、抹压2到3次。第一次振捣需在浇筑完混凝土并采用木杠将其大致摊平之后,在采取振动棒以及平板振捣器分别对梁与板进行振捣时,严禁过振、欠振或者漏振,振捣结束后要采用大拉板将其拍平;第二次振捣要等到混凝土表面收水后才可以开始,也要避免过振、欠振以及漏振这些现象出现,振捣之后需采用大拉板将其拍平,随后采用铁抹子进行第一次抹压,等到30分钟后才能开始第二次抹压,这一次的抹压力度要大一些。
3.7后期浇水养护及拆模
框架柱浇捣十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将侧模拆除,且需一边拆除一边采用塑料薄膜将框架柱包裹起来以便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对于框架梁及现浇板需按照当地的气温状况来拆除底模,不允许为了加快模板周转过早地把底模拆去。
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做好轴线定位及放线,科学确定标高,切实掌握框架柱模板安装技术、框架柱模板安装、框架柱和框架梁与楼面板的砼浇筑与振捣、及时的进行的养护和拆模、以及填充墙砌筑等技术要点,最大化的确保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明.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309.
[2]毛奇.关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门窗,2013,08:154+157.
论文作者:亓磊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框架论文; 轴线论文; 载荷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楼面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