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第一次反腐败斗争分析_三反运动论文

建国初期第一次反腐败斗争分析_三反运动论文

建国初期第一次反腐败斗争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建国初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在全党、全国先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重温那段历史,认真总结和思考它的成功经验,对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和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担负着多方面全新的任务。党的地位的变化是对全党的一个严峻的考验。党的绝大多数干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廉洁勤俭的作风,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在霓虹灯下经不起考验,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开始出现腐败行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在一些干部中,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滋生、发展。鉴于这些情况,为了保证人民政权不变颜色,保持共产党人廉正为民本色,中共中央在全国发动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相继开展了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对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6月,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全党在1950年的夏秋冬三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着重整顿领导干部的作风,克服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中下级机关的命令主义,纠正干部、党员中的居功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密切党与人民的联系。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纯洁党的队伍,次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以三年的时间进行整党”。于是,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开展了历时三年的整党工作,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这次整党的第二阶段是配合“三反”运动进行的,对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反”运动的提出源于东北局给中央的工作报告。1951年10月,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保证重点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的进行,中共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随着运动的开展,东北局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揭露出一批干部严重贪污、浪费的情况。接着,北京、上海、华北局都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中央的警惕和高度重视。11月下旬,中央批转了东北、西南、华北三个中央局关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等工作的报告,决心“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首次向全党提出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问题。12月1日,中央正式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即在全党逐步开展起来。之后,针对运动中遇到的种种干扰和阻力,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强调“三反”运动必须像“镇反”斗争一样,发动广大群众,大张旗鼓地去进行;对贪污分子,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分子,才能解决问题。运动采取大张旗鼓、雷厉风行、抓住典型、严肃处理等方式,放手发动群众,形成了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

随着“三反”运动的不断深入,党中央逐渐发现许多贪污分子的犯罪行为大多和社会上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党和政府按照《共同纲领》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适当的利润,但是,许多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用正常的方式获得的利润,而是采取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五毒”)的卑劣手段牟取非法暴利。据统计,在京、津、沪等九大城市45万多户私营工商业中,犯有不同程度“五毒”行为的占76%,其中上海为85%,北京为90%。为了制止和打击这种违法行为,毛泽东强调,如果不把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气焰整下去,社会上的人都要倒向资产阶级方面去。打击不法资本家的犯罪活动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斗争,而且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政治斗争。当时,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成为全国上下强烈的呼声。1952年1月26日,中央决定首先在大中城市,依靠工人阶段,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分子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以配合全党的“三反”运动,形成有机结合的两条战线。“五反”运动的开展,不仅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而且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机制和实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是党在同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反限制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同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安子文、廖鲁言关于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两个报告,“三反”“五反”斗争胜利结束。

这场斗争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一批腐化分子,端正了党风,纯洁了队伍;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有力地抑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党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证。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当年这场反腐败斗争所产生的震撼作用及深远影响,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和思考。它的成功经验对当前的廉政建设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时刻警惕腐败对党的肌体的侵蚀,把反腐败作为全党大事,高度重视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性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都应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贪图享受、追逐个人名利的行为都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违背的。同时,能否有效地防止腐败,也是直接关系到党的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党中央一直都很重视党和拒腐防变工作,特别是在执政前夕和执政之初。1949年3月,党在即将取得执政地位这一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拒腐防变的战略方针,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据此,会议作出六项规定:不作寿,不送礼,不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正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央就向全党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和制度,把战胜腐败,经受考验,作为严肃的历史课题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党执政后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能够自觉执行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腐败现象刚一露头,党中央就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果断措施,毫不手软,一抓到底,先后在党内外开展了整党整风、“三反”、“五反”等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把腐败现象克服在了萌芽状态。

第二,反对败腐,必须把教育和惩治结合起来。在反腐败斗争中,党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马列主义、党的宗旨等的教育,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尤其是先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整风、整党运动,使广大党员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起到了治本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已陷入腐败泥潭的蜕化变质分子,也毫不手软地进行了严肃查处。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行署专员张子善二人不顾党纪国法,不管人民疾苦,利用职权,贪污机场建筑款、救灾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克扣民工工资,还把大批公款交给奸商从事倒卖钢材木材的活动,共贪污盗窃国家财产155亿元(旧币),腐化堕落,蜕化变质为大贪污犯。尽管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立过功劳,党也决不姑息,经法院审判,处以死刑,立即执行。对那些包庇袒护刘、张的有关领导,也按不同情节作了处理。中央对刘青山、张子善等人的严肃处理,极大地教育了广大党员和干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也挽救了一大批党员干部,显示了党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彻底精神。

第三,反对腐败,必须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克服腐败现象的根本出路。1945年7月黄炎培等在访问延安时和毛泽东进行过一次著名的谈话。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就成立了以朱德为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1月,在“三反”运动高潮期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6月,中央向全党转发了中纪委《关于全党纪律检查工作的总结报告》,再次强调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健全党内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纪检机构的建立和健全,使党内民主监督得到有效发挥,对反腐败斗争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与此同时,党中央拓宽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渠道,加强了监督措施。1950年4月19日,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在一切公开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了对党的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既发扬了民主,又把党和政府、党员和干部置于广泛的群众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了各种不良倾向对党的肌体的侵蚀。

第四,反对腐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任何人都不应该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要提倡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力戒骄傲浮夸的作风”。七届二中全会对党的领导干部作出的六点禁令,解放后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并首先以身作则。正是由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身体力行,时刻以人民公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与群众同甘共苦,才防止了党员干部的腐化,从而使社会风气保持了良好的局面,为建国初期以及后来十多年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建国初期,我党经过防腐反腐斗争,在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一代新风,其意义和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

标签:;  ;  ;  ;  ;  

建国初期第一次反腐败斗争分析_三反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