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病例数80例,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3进行治疗,对比2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而且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干预治疗效果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维生素D;初诊;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68-02
在以往,临床上认为维生素D能够辅助调节钙磷代谢,保持骨稳态,随着临床上对于维生素D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维生素D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维生素D作为一种激素,能够作用于正常胰岛素分泌等生理过程中,可以预防并治疗糖尿病[1]。在本文中,为了了解维生素D是否能够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挥治疗效果,对维生素D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进行研究,以下是具体内容。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本院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抽选出病例数80例,进行随机分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一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维生素D治疗。
对照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21例,女性患者病例数为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6岁到72岁,平均为65.8±5.9岁。
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性患者各为22例、18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4岁,下限值55岁,年龄平均值(65.4±6.0)岁。
对比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每天定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不给予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进行治疗,选择维生素D3注射液,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肌肉注射,注射量为7.5mg。
2组患者均干预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对2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DH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所得数据均带入SPSS2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检测指标为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2型糖尿病的糖脂代谢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2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
3.讨论
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病例数显著升高。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并保证饮食健康、运动量适宜才能够保证血糖水平稳定,从而控制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一般对于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建议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研究表明该方式效果不佳,很多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相关研究证实,维生素D能够通过激活维生素D受体,调节钙平衡,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起到治疗作用。同时,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缺失维生素D,因此提高患者的维生素D十分重要。文中,对观察组患者加以维生素D治疗后,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显著好转,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2]。说明了维生素D的存在对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HbAlc、TG、TC、、LDL-C、HDL-C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性十分明显,而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用维生素D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贾丽敏,严梅.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8):1528-1530.
[2]周婉.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及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J].山东医药,2018,58(1):19-22.
论文作者:姜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维生素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脂蛋白论文; 例数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