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市场接轨的中介形式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论文,中介论文,农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以数量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农业转变,一切农产品的效益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如何选择适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市场中介形式,引导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和农民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市场中介形式的内涵和主要职能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副产品极大丰富,农村经济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在此基础上,国家对农副产品包括粮食等大宗产品放开经营,政府对农村经济管理手段将从直接介入经济运行过程转变为通过税收、信贷、立法、工商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农业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则从政府计划控制,改由市场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能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在农民和市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一般表现为: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掌握的市场信息,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农民则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市场。利润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合理分配,使三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根据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市场中介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农业市场中介形式的特点,它的主要职能有:
1、服务职能。为农民走向市场直接提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种有效服务,与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涉农部门共同承担起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主要职责。
2、纽带职能。一方面在政府与农民之间传递信息,沟通联系。另一方面在市场与农民之间起中介性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把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也把市场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
3、谈判职能。市场中介形式通过合同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上代表农副产品的主人——农民同买方协商农副产品价格,签订和履行各种经济合同,参与市场商品交易。
二、当前市场中介形式的现状
近几年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生力军。
1、“公司加农户”一体化经营: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大宗农副产品组建“龙头”,实行双向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国际大市场;一头向生产延伸,联合农民兴建农产品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直接连接起来。这种“龙头”公司有的由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兴办,有的是由农口兴办的经济实体,具有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能力较强,通过合同的形式将农户与加工者、销售者联结起来,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买难卖难、规模效益低,信息不灵等,使农民种养方向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市场、销售价格有保证,从而减轻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水平。河南省潢川县依托特种水产开发总公司、樱桃谷鸭开发总公司、花木开发总公司,根据市场需要,与农民签订合同,建立生产基地,农民养鸭、养甲鱼、种花,公司提供雏鸭稚鳖,供应饲料、负责防疫治病、加工储存、技术培训、资金扶持,提供市场信息,农民按合同定向生产、按时定量交售产品,由公司销往国内外,从而使该县的水禽、元鱼、花卉三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1992年,三大支柱产业由过去占农业总产值的5%提高到10%,全县6500多户农民靠此脱贫致富。
2、国合商业牵头,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与农户签定产销合同,在农村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企业与农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合同的形式订立,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预付定金)和技术服务,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由企业进行收购。这种经营体制,一是可以保证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具有稳定的原料来源,二是农民在生产中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安排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从而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河南省商丘县棉麻公司以厂带村,商农挂钩,建立优质棉生产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2年建立优质棉基地村46个,落实棉花面积5万亩,县棉麻公司全部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棉农供应棉种、肥料、器械、农药等生产资料,提供技术培训,对棉花收购实行保护价,减少了植棉给棉农带来的风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同时县棉麻公司与6个省18家大型棉纺企业签订了1200多万吨的棉花供货合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以主产区为依托,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交通便利地点、农副产品产地或附近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大批量的农副产品购销活动,为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创造集中会面、自由选择、相互竞争的机会,一方面可以疏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农副产品生产,扩大农副产品货源,使农副产品生产形成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近几年来,河南省各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建立了众多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立540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这些专业批发市场,可集散农副产品,增加流通渠道,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民个体经纪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同时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越来越多,农民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愈来愈活跃,一大批农民个体经纪人和农民购销大户活跃于城乡之间,他们进行农副产品的贩运,为产销双方牵线搭桥,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而且活跃了城乡经济、富裕了当地农民。在发挥国合商业流通主渠道的同时,放手发动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建立各类农民购销组织,目前已成为各地为搞活农民流通而普遍采取的措施。作为全国粮油基地的河南省邓州市,近年来出现了近千家个体粮行,这些个体粮行多以“户办、联户办或由国营粮食部门投资、个体经营的方式出现,在业务经营上,服务形式灵活多样,设点与上门收购并举,价格随行就市,当面结算,公平交易;销售方式上,他们均与外地建立有固定的调销客户,仅1993年一年,通过个体粮行调销玉米、小麦、薯干、芝麻、绿豆等粮油产品2.1亿公斤,同时从南方购回大米、棕油等粮油0.9亿公斤。三年来,他们把5.3亿公斤小麦、玉米、薯干、黄豆、花生、芝麻等粮油产品转销到湖北、广州、上海等18个省、市,增值3740万元。邓州市通过发展农民个体经纪组织解决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如何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5、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专业农协是以专业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为核心,农民自愿组成,实行自我管理,民主决策,为会员利益服务,将分散的农户与集中的市场有机地衔接起来的一种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这种中介组织有的是由一个或几个专业大户牵头,联合若干专业户组成,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农户,形成专业化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专业村、专业乡、专业片;有的是由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或国营部门的经济实体牵头,吸引农户自愿加入,组成农工商一条龙组织。专业农协从80年代初出现以来,至今已达13万个会员近500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2%左右,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提供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方式,而且提供了一种有效地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出持续增长的运行机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最佳选择
采取何种市场中介形式,实现农业、农民与市场接轨,要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定,不同的时期也会有所不同。就目前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依靠区域性的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自身的力量,在引导农民进入初级农副产品市场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进入全国性的乃至世界性统一的大市场时,上述形式则显得力不从心,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对农民的素质要求不高,市场风险主要由牵头方——龙头公司承担,信息来源广,经济实力雄厚,对市场需求反映灵敏,能在多方面弥补小规模农户生产经营的不足。从各地的实践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最佳中介形式。
1、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本做法: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社会化服务和利益吸引,使农工商贸技结成风险共担、得益均沾、互惠互利的共同体。在具体操作上,加工经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扶持生产,培植货源,组织加工,并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农户按合同进行定向生产,按时定量交售产品;经济技术部门积极参与服务,行政综合部门搞好宏观管理和协调指导,逐步形成一种宏观指导下的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
2、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特点:一是突破所有制的界限,将国营、集体、个体经营联接起来,形成多成份、多层次的经营体制;二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跨乡、跨县,甚至跨省、跨国的联合企业;三是突破行业隶属关系的界限,将农、工、商、贸、技诸行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四是突破城乡分割的旧体制,把城市和农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互补。
3、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作用:首先有利于把农民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的需求衔接起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龙经营,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合同或协议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系,得到相应的配套服务,农民种养的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门路,价格有保护,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为了获得均衡稳定的货源,要求原料生产相对集中,形成适度规模;农户则借助龙头企业的服务,尽可能扩大生产能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以期获得规模效益。以上两方面的结合,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动因。第三有利于扩大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与优化组合,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按市场取向组织的大规模农副产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可供加工货源,促进了城镇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的技术、人才、资金、物资、信息更多地流向农村,与土地、劳力、原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群体优势,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
4、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当前农村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折时期,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的产业和更广阔的领域中,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发挥其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作用。
(1)积极开拓国内外大市场,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要安排生产,树立超前意识,搞好市场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同时要对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和信息,发展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对内要引导农民投资入股,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企业,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2)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组织形式。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的差异,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形式的发育程度也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组织形式,促进一体化经营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过渡。初级形式是针对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实现,根据产销双方的需求的接受程度,以及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先从松散型、半条龙起步,然后逐步向结构紧密型组织方向发展,这种初级形式主要有:产销直挂式或叫农贸直挂式,农副产品通过商贸部门或专业市场直接到消费者手里,大部分没有经过加工环节;种、养、加配套式,即农副产品经过加工环节后,由加工企业销售到消费者。在龙头企业上,有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有以经营企业为龙头的,有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的;在联结方式上,有的是单纯建立一种产销买卖合同,有的是通过提供良种、技术、资金、药肥、信息等系列服务,把产加销各环节连接起来。经过初级形式的发展以后,一体化组织的龙头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农民也在参加这种组织中得到了实惠,积累了资金,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这样初级形式的一体化组织就可以向高级形式过渡,实现市场经济意义上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即以某种拳头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联合相关企业和农户,形成若干个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既有明确分工,又是紧密协作的外向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既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实行资产一体化和股份合作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农民在不改变原有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以一定数量的产品、资金等作为入股的基本要素,成为股东,按股分红。通过股份合作,把企业成员的利益与企业经营的效益直接挂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合力。
(3)按照“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培育一体化内部诸要素的发育。要发挥一体化应有的规模优势,就必须使从原料生产到最终产品销售等每个环节都有足够大的,而且是相互配套的生产能力,因此,一要加强一体化组织的龙头建设,鼓励生产、加工、销售部门,领办龙头企业,形成多成份、多层次、多元化的龙头企业,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仓储,运输、通讯等能力,使龙头企业成为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企业,以便发挥其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作用。二要抓好基地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建立较为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同时龙头企业要与经济技术部门和乡村合作组织结合,从技术、物资、资金、运输、信息等方面为基地提供系列化的服务,努力作到产前统一供应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产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产后统一收购、加工、运输,以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适应市场的要求。
(4)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促进健康发展。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系,龙头企业与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使生产、加工、销售三者之间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这里至关重要的是要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来完善经营机制,大力推行和不断完善合同制,实行合同化、契约化管理。在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合同,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单方毁约的要依法承担经济责任。这样龙头企业有较为稳定的货源,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也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从而避免企业和农民在市场上的经营风险,较好地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健康发展。
标签: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合同形式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农村论文; 种植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