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批评及其心理根源_世界主义论文

技术批评及其心理根源_世界主义论文

技术批评主义及其心理根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根源论文,批评论文,主义论文,心理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9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技术应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引起了人类对现代技术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技的社会价值。进入20世纪以来,对技术的批评愈来愈多,愈来愈严厉,逐渐形成一股批判、怀疑、否定和拒斥现代技术的批评主义思潮。“技术批评主义”一词的指称范围比较广,包括人文主义技术批评、生态主义技术批评和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有时也把激进的反技术主义,如美国的阿迈施人(Amash人)和部分新卢德主义者的观点看做是技术批评主义。在有些语境中,人们也常常把富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技术悲观主义归为技术批评主义行列。已往从技术观上分析评论技术批评主义的文献比较多,本文准备在概括技术批评主义基本观点基础上,剖析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尝试从社会心理角度揭示“技术批评主义”的人性基础。

一、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技术毁坏自然事物

技术批评主义指责现代技术破坏了自然本身。生态主义的技术批评认为,现代技术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他们揭露技术应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用农药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过度耗费资源和能源造成不可逆的环境退化,还引发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美国学者里夫金等认为,人类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东西多是有害的垃圾,技术进步越快,有效能量耗散得就越多,混乱度就越高,对自然界的破坏也就越大。人文主义的技术批评把现代技术应用看做是统治自然。埃吕尔认为,技术制造了一个非自然的世界,技术一旦被置入自然中,技术就毁灭、破坏和压制自然世界[1]。

2.技术降低了人的地位

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没有给人带来所期待的幸福,反而损害了人的价值和自由。埃吕尔认为,自律的技术把人类完全排挤出主人的位置,人类被降低为技术动物和事物,人本身也成了技术控制的对象,成为技术的奴隶。迈耶尔也认为,由于技术的扩张,人已被技术束缚,不再是人掌握技术,而是人听命于技术,技术使人“技术化”[1]。法兰克福学派通过批判分析现代技术的作用,也认为技术是统治人的工具,技术变成了束缚个人的社会机制,成为社会控制的形式,技术进步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也意味着奴役的扩展。后现代主义者也批评现代科学和技术使人失去了自主性、价值和自由,使人生失去了意义。后现代主义神学家大卫·格里芬认为,在现代社会分工中,每一位工人都是工业机器中可更换的元件,社会是按照使人类去适应机器的方式组织工作、生活乃至思想[2]。T·卡赞斯基博士主笔的《Unabomber宣言——工业社会及其未来》是新卢德主义激进派的代表作,其中认为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控制和侵犯人的自由,人屈从于这种生活便意味着屈服于技术的统治,技术与自由不可兼得。

3.技术统治社会

技术批评主义者持社会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是“技术”在统治社会。埃吕尔认为,目前的社会已经变成为一个技术社会。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环境,一切社会现象,包括国家都居于技术环境之中。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不仅是受技术影响,而且直接就是内在于技术环境,根据其与技术的关系来规定和获得位置。芒福德不仅认为现代技术,而且包括古代技术在内通称为“巨机器”,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已经开始统治社会,到了现代,巨机器的滥用变得不可容忍。F·G·容格认为,技术统治了自然之后转而统治国家,技术通过它的成果不断强化,成为全世界的超民族的万能的宗教。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技术理性”展示出它是更有效统治的最有力的工具,现代技术已经成为统治社会的首要力量。新卢德主义批评技术对政治、伦理、文化教育领域的全面冲击,其中作为新卢德左派的J·曼德认为,技术存在决定了社会的一切方面,技术有明显的连锁后果和政治效应,技术本身就是意识形态。

4.技术扩张招致危险

20世纪早期,斯宾格勒就断言:技术是人类的最高成就,但它导致的是人类的彻底毁灭。F·G·容格同意斯宾格勒的论断:强力意志是技术发展的最大刺激力,现代技术并不意味着劳动量的减少,技术一直用死亡威胁生命并最终摧毁生命。埃吕尔从技术是自主的判断出发,得出技术社会的疾病是不治之症。技术不断地扩张自身,变成无所不包的怪物,人不仅被威胁,而且完全变成技术的猎物。迈耶尔也认为,现代技术危险的原因是理性的自律,当自然科学和技术联系紧密时,危险才显露出来,技术越发展,危险就变得越明显[1]。后现代主义者乔·霍兰德认为,“科学技术是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深刻的危机”,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危险后果是它失去了地球之根、人类社区之根,以及它的传统之根,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它的宗教神秘之根。科学技术的能量从创造转向了破坏,毫无限制的现代技术把军事活动推到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境地。大卫·格里芬认为,现代的机械化技术是以机器为中心,除了人的生活完全机械化外,人类社会自身也有尽可能像一台高效机器那样运转的危险倾向[2]。

二、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

现代技术及其发展使人产生了复杂的心理反应,有技术恐惧、技术应激、技术焦虑、技术崇拜、技术依赖等,技术批评主义是人们复杂的技术心理在理性认识层面的反映,其本身导源于人对技术的消极情感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动机和认知影响人的态度,反过来,态度也影响人的情感、动机和认知[3],人对“技术”的情感体验,会影响人对技术的态度和评价。人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是人对事物的美好期望或人的某种需要在现实中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状态。人们最初对现代技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由于技术应用的“两面性”,理想的愿望在现实技术世界未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对期望与失望之间的差距的体验,引起人们怀疑现代技术的价值或“好处”。从这些心理因素出发去评价现代技术,结果便往往是批评多于肯定。下面具体地分析哪些心理根源支持了技术批评主义。

1.人类渴望自由和谐的淳朴愿望

渴望自由的古老心理倾向是人性的基本成分。追求无拘无束,能遨游驰骋于万物之间,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望。期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自然主义的浪漫情怀,也是人类古老的心理要求之一。这种心理要求不仅在中国古代哲人“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可以领悟,在思想家卢梭的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中也能感受到,更可从无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次次地受到自然主义怀旧心理的感染。

人类的理性决定人是自主的行动者,现代技术却使人对他自己的创造物产生依赖,他离开技术就不行了,技术现状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抉择,他感到了技术对他的影响力,他想摆脱技术又做不到,因而他指责技术限制了他的“自由”。技术应用必然要改变自然,只是现代技术对自然界的改变深入到了“原子”层面,使“自然”面目全非,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对自然界的改变速度加快,自然变成了人工自然,人类不能再像前工业时代那样享受自然风光,人类心理对失去的生活条件总抱有留恋。当今城市的污染状况,更令人向往难以实现的田园生活。

2.技术现实世界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

现代技术应用过程改变了人与技术物的关系。手工工具的使用是以人为核心,人的技能经验控制着工具的运用,人感到工具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机器生产却与此相反,机器靠自然力驱动,按照技术法则运转,人在机器体系中处于次要位置,人在操纵机器的同时也被机器所操纵。人不能像控制手工工具那样随心所欲,因而人感到机器仿佛是异己的,技术规则是外部强加的,虽然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人却增加了不自由的逆反心理。一些技术批评主义者认为技术统治人,所反映的是人被强行要求去服从技术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技术法则的心理影响和感受。

技术对象是自然物,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两重性,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也可能成为技术对象。人成为技术对象这种可能性,想起来便会使人产生一种厌恶之感,而一些技术,例如像刑罚器具、军事技术、监视技术、管理技术等,其所针对的目标就是人类本身,这就导致了人对某些技术用途合理性的疑问和厌恶之情。现代技术在飞速发展,不仅没有解决一些原有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充分就业等),而且还导致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种族冲突等),使人对技术的社会功能产生怀疑。

3.对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忧虑和恐惧

现代工业技术严重地破坏了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系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等,这些后果危及了全人类的生存基础,自然使人产生深深的忧虑。而一些严重的公害(如著名的八大公害)、核事故、核战争危险等使人强烈地感到不安,人们对技术的这些不人道的应用后果十分恐惧,还看不到这些严重的负面效应被有效杜绝,就造成了一部分人对技术应用未来前景的悲观态度。

现代技术创造了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技术世界,这个技术世界的许多部分都是不可经验的(如巨型工程、高精尖设备、分子加工技术等),与人们所熟悉的知觉经验世界迥然不同,人们的日常经验无法向技术世界迁移,也无助于理解现代技术,造成了知觉世界与技术世界的分离感和陌生感。由于技术世界又经常地、明显地作用影响知觉经验世界,人们便更加感到技术世界的威力强大和不可琢磨,因而觉得人类在受技术整体的控制。

4.传统宗教心理的惯性作用

西方的宗教(基督教)心理源远流长,在一些人的心理结构中,仍保持着宗教心理和世俗心理的二元成分。现代技术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又进一步引起人们对新技术的追求和依赖。一些宗教界人士觉得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弥补心灵上的空虚,反而阻碍了人对神圣事物的信仰。神学家们从宗教信仰和宗教心理需求出发,批评现代技术破坏了人类的宗教心理根基,导致物欲横流,阻碍了人与神的联系,造成心灵的孤独和空虚,心灵只能靠神的启示来获得安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批评主义观点虽然有些片面极端,但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这些心理反应和心理体验也的确是真实的。生活在现代的人类,心理需求和心理反应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技术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技术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反映在思想层面上,表现为技术批评也是正常的现象。这提醒我们,社会心理因素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何使现代科技与社会心理协调发展,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收稿日期:2001-12-12

标签:;  ;  

技术批评及其心理根源_世界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