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学分课程体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_普通高中论文

借双学分课程制度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体系论文,课程论文,制度论文,职业论文,双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22-04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绝非“从零开始”,而是要在现行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建立有效制度,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这一关键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涉及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根本问题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因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所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从而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关键在于解决好课程的衔接与沟通这一关键问题,这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

二、国外双学分课程制度的发展

为促进不同教育类型和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双学分课程制度,并取得了很多经验。

(一)美国的双学分课程制度

为解决高中与大学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双学分课程(Dualcredit Courses)。双学分课程是一种大学和社区学院联合高中共同为高中学生开设部分大学学分课程的课程模式,选修双学分课程的学生在完成课程且成绩达标后可以同时获得高中和大学的学分,并在进入大学后免修相关课程。双学分课程通过建立课程的科学有效衔接实现了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阶段的平稳过渡,缩短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时间,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降低教育成本、促进就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政府于1990年颁布的《卡尔·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教育法》(Carl D.Perkins Career and Applied Technology Education Act of 1990)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Technical Preparation Programs,简称tech-prep),期望由此来整合就业、升学、终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教育效率等多个目标。“技术准备计划”促使各州制订了相应的政策规范促进双学分课程的发展,通过开设技术类和职业类双学分课程保证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减少了课程重复,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该计划的实施使双学分课程制度在法律上最终得到确立,成为美国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衔接与沟通的有效制度。

“技术准备计划”的实施和双学分课程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使美国双学分课程发展迅速。据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ECS)统计,近年来提供双学分课程的社区学院达到全国社区学院总数的57%,开设双学分课程的高中达到全美高中总数的85%。双学分课程大致涉及三类:一是学术及基础科学,如英语、数学、心理学、美国历史和社会学等;二是技术课程,如网络技术、机械学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学;三是职业课程,如汽车自动化、焊接、护理、美容等。双学分课程一般在高三年级开设,并需在社区学院中注册,此时高中生具有高中学生和社区学院学生双重身份。双学分课程由社区学院与高中共同研究制订,考核严格按照社区学院课程标准执行。双学分课程的讲授主要是由社区学院教师担任,职业技能课程邀请企业的工程师或经社区学院培训并认可的高中老师担任。双学分课程的授课可以在高中或社区学院进行。

(二)具有双学分课程特征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

澳大利亚于1995年建立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实现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教育类型相互衔接与沟通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AQF),支撑此框架实施的是与美国的双学分课程十分类似的课程制度。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见表1)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就业市场,它规定各个行业中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即使是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也必须先取得TAFE培训证书,才能在生产经营一线就业,这为高质量的、灵活的、国家统一的、满足行业需求的、企业信任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是衔接和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立交桥”,它以课程内容的模块结构使相邻资格证书相互衔接,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随后建立的培训框架规定了培训机构的资格确认、注册以及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非常灵活,当人们获得一种证书或文凭后,可以顺利地继续更高一级的证书或另一种文凭的学习,若未完成一个证书的全部课程而终止学习时,可以获得部分资格,该资格在后续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证书学习中仍然有效。通过1-4级证书,建立起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1-4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高中毕业进入TAFE学院后,在高中阶段所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可直接学习后续的课程模块。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可以就业,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其在TAFE学院学习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全部或部分得到承认,这为TAFE学院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取得大学学位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立双学分课程制度的意义

国外实施双学分课程制度取得的经验对我国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教育类型之间衔接与沟通的“立交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实践终身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机会平等

终身教育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价值和选择;关注改造教育系统,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突出中等和高等教育在结构和职能上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双学分课程为学生发挥主体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学习相关课程,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促进个体自我发展。

追求教育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即教育机会平等;二是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提供最适切的多样化教育,使所有人各展所长,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双学分课程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学生的潜能。

(二)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我国的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很少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缺乏对有就业意愿或需要的学生的关注,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高的情况下,未能升学的普通高中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职业技能而就业困难。美国双学分课程的参与机构是同一地区的社区学院和高中,双方就近合作开设部分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既为学生升入社区学院学习职业技能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又使没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技术准备”,为社区培养了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双赢”。由此可见,双学分课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三)提高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据统计,在实施双学分课程制度之前,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中约有1/3的内容与高中课程重复,重复现象覆盖了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双学分课程通过高中与社区学院的合作教学,整合了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也同样存在严重的课程重复问题。以往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只招收少量的中职毕业生,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特别是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学力情况而设计的,升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往往重复学习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造成了教育资源重复性浪费。以构建中、高职“立交桥”为契机,建立实施双学分课程制度,通过中、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为有升学需要的中职学生开发双学分课程,能够减少设备和原料耗费,提高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四、我国建立双学分课程制度的途径

我国的双学分课程制度可通过实施双学分课程计划逐步建立,以此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层次的衔接与沟通,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双学分课程计划是国家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培训机构间推行学分互认互换的计划。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衔接不同教育层次的双学分课程计划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建立双学分课程制度,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打通升学通道。可以首先在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开展双学分课程制度的试点,促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实施等方面更紧密地衔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并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

(二)沟通不同教育类型的双学分课程计划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50%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但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职业技能类课程,导致进入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后缺乏思想和学力方面的准备,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影响学业发展;而升学的中职毕业生则普遍感到大学的文化基础课很难适应。因此,应在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中、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建立双学分课程制度,由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开发部分技术类和职业类的双学分课程,帮助有意愿升入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中生做好专业学习准备,同时也为那些选择就业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做好“技术准备”,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学校教育与培训间的双学分课程计划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符合其特点的职业培训,对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培训的对象通常已拥有一定的学历基础,中、高职毕业生更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教育与培训之间实施双学分课程,既能够规范各类培训的课程设置,又能够避免企业内培训等类型的培训在内容方面的重复,提高培训效率,更可以由此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个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共赢。

目前,我国双学分课程制度的建立虽然还面临着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标准体系建立和课程评价制度确立等主要问题,但由于我国各类教育基本进入了提高质量的新时期,在全面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双学分课程计划,这些问题将得到较好的解决。

标签:;  ;  ;  ;  ;  ;  

以双学分课程体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