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应用初探论文_庞圣玉1,黄彩云2,卢华盛3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对于电网企业尤其如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而我国目前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应用指引未覆盖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本文通过对电网企业在固定资产领域初步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进行探索和总结,期望能够促进我国管理会计更加体系化发展。通过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引导企业使用资产管理工具、方法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和管理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报废净值率,减少资产流失和损失,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来支持和匹配企业短期经营管理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1.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财政部定义,管理会计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我国从2014年开始,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先后印发了管理会计指导意见、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不断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建设。

2014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建立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在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要求。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以下简称“基本指引”)。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明确了管理会计的总则、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提出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7个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基本指引提出的7个管理领域并不包含固定资产管理领域。

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财会〔2017〕24号,以下简称“应用指引”),包括6项概况性指引和16项具体应用指引。应用指引一般由总则、应用环境、应用程序、工具方法评价和附则等组成,主要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7个领域下进行规定。应用指引并未涉及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在《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答记者问 》中,提到“部分反馈意见建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应增加风险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及能力、税务筹划、财务资源配置、企业支出管理等领域内容。”,其中也未包含固定资产管理领域。

综合以上信息,我国管理管理会计体系的目前设计并有没有触及固定资产管理领域,似乎存在缺失。为此,我们将以笔者所在电网行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为借鉴,对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和提炼,希望能够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2.研究必要性

2.1完善和改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要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由于数量庞大,分布范围较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很多企业在总资产中都占比80%以上,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是财务会计中不可缺且具有重要作用的科目之一。但是,在已经印发的管理会计指导意见、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中,固定资产领域暂时未纳入管理会计的范畴,有必要系统规划和提炼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2.2支持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电网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经营业绩直接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数量与金额都极其庞大,占了企业85%以上的资产总额。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地点非常分散,遍布供电企业所在区域的海陆空;资产成本规模巨大,每年产生的资产折旧费和耗费的资产运维费都非常巨大;固定资产投资还要适度超前投资与报废,且投资规模较大,确保电力设备运行稳定、生产安全。在电力行业,我们更加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中的突出地位。

随着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输配电价改革,电网企业盈利模式将从“购售电差”模式转变为“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模式,政府以有效资产为基础,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益。而有效资产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包括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三部分。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将会更加显著上升,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列入企业管理的核心重点,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必须成为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之一。而随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及成熟体系的形成,也为我们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子体系提供了很好的理念指导和应用参考。

3.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领域应用初探

3.1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应遵循的原则

3.1.1价值创造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应与企业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实现固定资产的风险、效能、成本的综合最优,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3.1.2全生命周期(或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基于资产生命周期(或全过程)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的规划、计划、设计、采购、建设、维护、检修到退役报废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形成一个闭环管理。

3.1.3协同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应通过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定时盘点、信息系统集成等方式,做到实物、台账、卡片的实时动态联调联动,确保固定资产信息在各部门、各信息系统的一致性,夯实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而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更需要依赖各责任部门的协同参与。

3.2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目前,电力企业为了打破资产管理基于横向部门分工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资产质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用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固定资产领域进行管理。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为了统筹兼顾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四者的关系,以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为目标,由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和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以及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并以充分集成的信息系统为支撑所组成的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如图 1所示)。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包括资产管理策略、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评估考核和信息系统这五大关键要素组成(如图2所示):

企业运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对资产进行管理,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而长期的工程,需按照分步实施、分段达标的方式逐步去实现。目前,电力企业运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开展固定资产运营管理,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子工具:

3.2.1“资产墙”工具

供电企业投资规划主要考虑电源分布、设备负荷、电量需求等因素,未综合考虑存量资产退役报废规模对电网投资影响。资产墙(Asset Wall)工具是通过将历史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成为时间序列来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外推的定量预测方法。根据本单位资产墙数据分析图(图4),可以形象看出,资产墙是以投运时间为横轴,以资产规模为纵轴的对某个历史时间范围内资产密集投运情况的形象描述,表现出的投运资产规模呈现“墙”的形状,反映了现有资产在历史上不同年限投运的规模量。运用资产墙,结合资产平均使用寿命,可以进行投资、运维和报废规模的预测,为供电企业制定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3.2.2“先算后废”管理

“先算后废”管理工具方法,可实现资产充分合理利用,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将资产损失降低到最小。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将资产的报废计划纳入企业中长期计划,将资产报废预算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硬管控,无预算的资产不能申报报废。二是资产退役报废工作纳入工程项目的可研管理,在项目立项前需测算受影响的退役报废的资产设备原值、报废净值率,确保设备退役设备的当年报废净值率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运营工作。三是成立专门的设备退役报废鉴定小组,在设备报废前,设备退役报废鉴定小组需按照统一的资产退役报废鉴定标准对设备的价值、设备状况进行鉴定,确定设备是直接报废还是退役再利用,再进行差异化处置。

3.2.3统一编码管理

资产在企业中会经过规划、计划、设计、采购、建设、维护、检修到退役报废整个过程,涉及到物流、工程管理、财务、技术管理、信息信息等部门,以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条线的方式不断在企业中变动,为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益,减少资产流失,应使用统一编码管理方法,确保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各部门中互联互动,保持一致性。统一编码管理主要包括,统一的设备资产目录、统一的资产编码、统一的资产成本归集方法、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

4.工具方法示例---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成效

4.1“资产墙”管理工具的应用

A供电局以2016年主变压器价值信息及设备信息为基础,利用“资产墙”工具进行预测主变压器未来报废的时间以及价值、容量。

首先,在资产卡片中根据分类筛选出主变压器资产,筛选出所需要字段信息,如投运日期、资产原值、设备数量、设备容量等必要字段(如表1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2004年-2011年期间,A供电局主变压器投资规模大幅上升,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达到高峰,投产规模均在2.30亿元以上。根据主变压器技改年限30年平移计算,在未来十年内,预测2024年起出现大规模的报废资产,并在2024年、2025和2026年达到资产报废高峰,技术改造资产原值共达3.20元。在保持正常供电能力的投资前提下还需考虑填补年均约1.07亿元的报废主变压器。

再以投运时间为横轴,投产容量为纵轴,继续根据主变压器的技改年限30年平移,可得到存量主变压器的报废容量实物资产墙(如图6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A供电局在2002年-2011年期间,主变压器投运规模上升,在2010年和2011年达到高峰,涉及投运容量分别达3282兆伏安和4592兆伏安。按设备技改年限30年平移预测,主变压器退役波峰分散在2040年、2041年,涉及退役容量分别为3282兆伏安、4592兆伏安,对应图3可以看出退役资产原值分别为2.36亿元和3.48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资产墙”管理工具能够测算存量资产未来的退役报废规模以及对未来电网运行稳定性影响度,给企业未来投资规划提供参考,并相应调整运维策略,减少“资产墙”峰顶影响,提升“资产墙”的平滑度。

4.2“先算后废”管理工具应用

4.3固定资产统一编码管理工具的应用

前几年,A供电局资产管理业务的横向协同度还不够高,存在着资产管理各自为政,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在各部门中不同步的现象,导致资产数据质量不高,存在着资产流失的风险。为此,A供电局母公司在2014年统一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对设备的分类。2016年,进一步按照固定资产用途划分为15类,并且设置了资产级设备类型,和非资产级设备类型,要求资产级设备类型的资产需要达到实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完全同步。为此,A供电局开始试点应用,统一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资产级设备的资产名称、资产编码、设备分类、状态,达到资产实物、设备台账、财务卡片在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调联动,并固化到生产系统及财务系统。

以资产编码统一性为例,2016年5月,A供电局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资产级设备的资产编码一致性并不高,只有61%。为此,A供电局组织资产使用部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建设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工程项目转资机制,成立资产协同管理小组,减少资产信息流、资金流在不同部门的暂时性差异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建立最准确的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信息流。当年9-10月,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通过清理存量资产的信息流,以设备的生产台账信息为准,修改财务卡片信息,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资产编码的一致率提高至95%。当年10-11月份,联合工程建设部门进一步将信息统一范围扩大至增量资产,新增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务必要与生产台账信息一一对应,且规定在生产台账生成的同时将信息同步至资产卡片,资产编码的一致性提高至99%。最后联合信息管理部门将一致性信息固化到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并启用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功能,巩固一致性成果。A供电局从2016年12月至今,资产编码的一致性一直维持在100%,任何部门在任何信息系统调用的资产信息都相同。可见,资产的统一编码管理,能实现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联调联动,提高资产基础管理的质量。

5.结论

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的一种会计管理活动。虽然目前财政部印发的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为涉及固定资产管理领域,但是固定资产作为大部分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其管理价值和重要意义将愈来愈受到管理层的重视,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还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将固定资产领域纳入管理会计管理领域,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指引与实践体系,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引导企业使用资产管理工具方法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和管理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报废净值率,减少资产流失和损失,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来支持和匹配企业短期经营管理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电网企业在固定资产领域初步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进行探索和总结,期望能够促进管理会计更加体系化发展,并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中增加固定资产领域内容。同时,根据电网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初步设计,以上所展示的实践工具应用还只是基本工具应用,而能够支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级应用形态,我们电网企业还处于探索中,希望未来形成较成熟成果时再进一步加以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陈山编著.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6

[2]蒋玫. 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探讨[J]. 当代经济,2009,(16).

[3]杨志清. 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16,(35)

[4]侯凤. 探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5]罗小霞.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6]张小龙. 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2016,(20)

[7]林婧婧. 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9)

[8]武迎春.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8)

[9]王猛.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4,(11)

[10]胡庭昆. 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 当代经济,2012,(10)

[11]朱金尧,何智频. 实物管理与资产管理协同机制与规则研究[J]. 工业经济论坛,2016,(6)

[12]曹芳. “一纲四目”资产管理模式提升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水平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3)

[13]李佳. 电网企业“账卡物”一体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

[14]向应华. 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完善途径探析——基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视角[J]. 财会学习,2017,(8).

[15]陈小华. 通过固定资产清查推进“账卡物”全口径动态一致[J]. 财会学习,2017,(10)

[16]郑凯.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的方法探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7,(5)

[17]张俊波,邵永刚. 基于电网实物“资产墙”的技改预测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

[18]刘艺贺,周耀俊,万晓苹. 电网实物资产“资产墙”分析方法研究[J]. 华东电力,2014,(3)

作者简介:庞圣玉(1975-), 男,湖南临澧县人,管理学(会计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高级会计师,现从事电网企业综合财务管理工作。

黄彩云(1981-),女,广东惠州人,高级会计师,现从事电网企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卢华盛(1985-),男,广东博罗人,中级审计师,现从事电网企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庞圣玉1,黄彩云2,卢华盛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管理会计在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应用初探论文_庞圣玉1,黄彩云2,卢华盛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