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人们对供电企业提供的供电服务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电网系统中发生的线损故障对供电系统的正常供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对线损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降损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供电企业出现线损的危害,并分析了影响线损的因素,最后全面研讨了加强线损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管理技术
引言:
现代电力企业已经把线损作为重要经济指标予以管理和控制,线损控制工作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线损过大,不仅产生巨大的浪费,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对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转也有着不利影响。深入分析电网线损产生原因,对降低电力损耗,保障电网安全意义重大。
1 供电企业线损的危害分析
1.1 线损发热引发重大事故
电网线损能够造成发热问题,发热的过程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直接造成电能损失;发热使电路中导体温度上升,加速老化电网中的绝缘材料,使其使用的寿命缩短,降低绝缘程度引发热击穿,造成事故。发热是引发电气火灾的最直接原因。在接点部位,发热的影响更加明显,接点处电阻发热是引起配电网中诸多故障的重要原因。通常状况下,接点处的电阻要比两端材料的电阻要大,所以即使在正常的负荷电流的情况下也会容易发热,这样加剧了导体的接触电阻的上升,最终会致使接触部位烧坏,引发故障。
1.2 线损造成电能能源浪费
供电企业的电网线损没有被转化成有用的能源加以利用而是被浪费掉,并且还要利用电能通过冷却、通风等方式进行热量的散发。供电企业的电网线损不仅造成电能能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电网线损产生的损失表现在发电、供电以及用电的每个环节和部分。电网线损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也会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产生消极影响。电力需求越大,电网线损就越大。因此,电网线损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2 影响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的主要因素
2.1电阻作用因素
目前电力输送的导线一般由金属铜或铝为材质。这两种金属电阻率低,以之为电力导线可以获得较好的传输效率。但即使电阻率再低,导线依然有电阻存在,特别是长距离传输时,电阻较为明显。电阻的存在,使得一部分电能以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形成电能损耗,最为常见的是电气设备发热,就是部分电能转变为热能,造成了电能损耗。因为电阻而形成的电网线损,称之为外电阻损耗,亦称为铜损。
2.2电网规划不科学
电源点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太远,增加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和消耗;配电线路的布局缺乏合理性,其将近距离的电能向较远地方输送,供电的线路太过曲折,使得供电半径的长度超出了正常范围,以至于输送电能过程中的损耗率增高;对线路负荷的分布不合理,未实现平衡状态,使得部分分支线路和线路的末端需要承受大负荷,导致高峰时期的线损率过高。具体来说,这类线损因素主要是由于配电企业对变电站10k V出线的建设过于落后,以致于配网线路无电源点作支撑,10k V的供电半径过长,供电的线路不够直接,配网的运行缺乏经济性。
2.3供电企业管理因素
低压线路点多面广,管理不善是造成低压线损高的主要因素。原因主要在于线损考核与实际管理脱节,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办法尚未完善。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用电各专业工作为条块管理,各负其责的办法容易造成各部门间管理界面模糊,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界定不清,没有起到有效的降损指导作用。窃电现象严重,一些动力户、商业户使用绕表接线,电压、电流回路开路或短路,改变计量接线方式,改变计量倍率,开启电能表调整误差或改变计数器的变速比等手段,想方设法实施窃电。虽普查规模浩大,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抄表员工培训不到位,对线损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遇到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低压线路和设备的巡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隐患,造成电能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技术探讨
3.1使用电负荷率达到标准水平
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用电负荷在不同时间往往大小也不一样,有时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差距极大,以用电需求高的情况为标准建设的配电网络,在用电需求较低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闲置,导致线损增大,造成资源浪费。用电需求波动越大,电损越高。为此,应科学调控用电负荷,尽可能均衡用电负荷分布,提高电网用电负荷率,减少电网线损。
3.2 做好反窃电工作
出台相应的法律,对窃电行为及涉电犯罪进行严厉的打击及处罚。加强用电用户的检查,发挥稽查大队重要作用,加强对内对外的监督,防止内部与外部勾结窃电。同时大力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反窃电的良好氛围。
3.3 追求三相负荷平衡
在低压电网中,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引起电流通过中性线,这样相线有电能的损耗,并且中性线也会产生电能损耗,整体上增加了电网的损耗。并且在输送相同功率状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使线路与变压器产生的损耗相比较于在平衡状况下运行时要高很多,造成损耗大,使运行极不经济。三相负荷平衡是保证安全供电的基础,是确保用户用电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采用三相四线为主的供电方式进行低压供电,并且要以平衡电流的方式降低电能损耗。此外,还应该依据用户用电状况,对各相负荷进行合理地搭配,保证三相负荷自始至终保持在平衡的状态。
3.4 改进输电技术
在输电技术上,要合理布置电路设施的布局,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负荷率,利用从近到远的输电方式,使其布局适宜并降低线损率;合理分布输电设施系统,加大负荷率,减缓电量的流失,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输电水平,使负荷变化合理。在输电技术上,利用双回的供应电路方法。过去的输电技术上是三相不平衡负荷,在三相不平衡负荷输电过程中,增加电路损耗,影响输电系统质量和安全性。要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适当供应电负荷,控制供电时间,加大用电工作效率,降低线损率。改善输电设施及供电系统,因为电路线路过长或是衔接处不合理、线路太旧影响质量,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供电系统进行管理,解决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难题,替换功能不齐全的电器,使所有输电力设施系统质量达标。
3.5 正确选择补偿技术
合理选择补偿位置,优化节能效果无功补偿的原则是“分级补偿,就地平衡”。补偿方式通常应采用集中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对于30k VA以上的10k V变压器应随器就地补偿;对于7.5k W以上的电动机,年运行在1000小时以上的重点进行就地随机补偿;低压100k VA以上的动力用户必须安装电容补偿装置;10k V线路实行集中或分散补偿。采用随器补偿的容量不应选择过大,以平均所需无功容量的1/3~2/3为宜。线路集中补偿的最佳位置是从线路首端起的线路总长的2/3处,补偿容量取全补偿的2/3,这样的补偿节电效率最高可达88%以上。
3.6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
在电网规划初期,要严谨地依据不同电压等级对应的供电半径,确定其变压器容量、数量及变电站的位置分布,采用合理的导线截面来设计供电线路的布局,力求将电力系统的线损降到最低。此外,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也务必从长远的角度对其进行充分考虑,最大程度减少线路长度,使对低压供电的变压器向负荷中心不断靠近,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4 结语
由于线损对供电企业的巨大影响,在供电过程中,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线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实现电网安全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程度地降低线损,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同时,供电企业也应该认识到降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及时的总结和发现规律,真抓实干,使线损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易勇.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
[2]郭洁琼,杨建国.浅析供电企业线损管理[J].农电管理,2018(09)
[3]张绍良.供电企业同期线损分析与指标体系管理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08)
论文作者:吴金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线损论文; 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负荷论文; 线路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电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