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税收管理创新实现高效纳税服务——对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服务体系论文,税收论文,管理创新论文,纳税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将“财经服务”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竞争力的四大指标之一,社会各界和纳税人也对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税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税务管理不断适应国际税收管理理念的发展潮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创新”作为构建优质纳税服务体系的灵魂,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税收环境。
一、创新服务理念是实现高效纳税服务的先导
随着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优化要求越来越高,税务部门应以新的思路、新的思想方法和正确的服务理念推进税收管理工作的创新。
1、推进理论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就是用先进、科学的现代化税收理论指导和推动税收服务实践。实现高效纳税服务对传统税收基础理论提出挑战,必须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开展创新性研究,在税收无偿性问题、税收公共服务职能问题、税收监督职能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同时用有效的实践推进税收服务理论的升华。当前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要全面实现透明税收、公平税收、效率税收和廉价税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管理创新。
2、更新管理理念。现行税收征管工作中,无论是税收政策的制定、征管制度的设计,还是征管软件的开发,均普遍存在“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事实上,纳税服务并不排除强化监管,但在设计监管措施时,要真正把纳税人作为税务机关的“顾客”,从维护纳税人的权益和方便基层的角度出发,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新税收征管工作体系,简化事前监督,强化事后监督,在征管规范的同时,确保征管效率不下降。因此,更新管理理念,转变工作定位,以纳税人为关注焦点,加快税务部门职能的转变,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理念创新的基础。
3、重构治税理念。在树立以纳税人为关注焦点的治税理念的过程中,着重要处理好依法治税和优质服务的关系。推行税收服务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是培养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一种手段,是督促纳税人自觉纳税的一种方式。当然,服务并不是不要执法,而是要通过服务更好地执法。所以服务融汇在整个执法过程中。服务搞好了,有利于执法的到位,同时执法本身也是服务的内容之一。因此,为纳税人提供诚信服务是依法治税机制创新的关键,要通过优质服务,建立公平、透明、有序的税收秩序,从而提升纳税尊重度,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
二、创新服务机制是实现高效纳税服务的核心
通过健全服务组织,优化税收制度,完善管理模式和构建服务机制,切实解决税收服务的缺位问题。
1、创新税收管理体系。一是把税收服务纳入税收管理体系,通过创新税收管理体系,给征管模式赋予新的内容。二是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创造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环境、简化办税手续,使纳税人享受税务行政服务的国民待遇。真正的优化服务就是要通过税务机关扎扎实实的工作使纳税人提高纳税自觉性,做到及时、足额地纳税。
2、创新税务机构的设置。机构设置合理,纳税程序规范,才能提高效率、降低办税成本,办税成本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不能仅仅以降低税务系统的征税成本为目标,要全盘考虑。要树立遵循纳税人需求导向来重新构建组织结构的宗旨,突破现有的根据行政区划设置基层机关的做法,针对特定纳税人的需求,按照经济区划设置税务部门。每个职能部门负责通过最佳的内部结构设置,向有相似需求的一些纳税者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减少管理层次和单位数目,提高基层单位和核心管理职能的集中化程度,彻底改变目前组织机构复杂臃肿的状况。同时在职能部门设置上。实行“征、管、查、审”四分离的格局,通过集中征收和体外审理,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制约,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协调“征、管、查、审”之间的工作关系。
3、创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制定“工作现任标准”,设计严密的征管过程监控体系和完备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将纳税服务质量纳入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将执法责任落实到科室,过错责任追究到个人,解决税收力量设置不细化、执行不规范、检查不落实等问题。同时注意寻找监督与效率的结合,防止陷入新的低效率怪圈。二是实现各项征管质量考核指标的自动化生成,实行绩效考核,强化监督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指标、可靠的数据来指导人力资源数量的配备工作,使各单位的人员数量能与工作量相吻合。三是坚持人才适用原则,将具有不同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调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并通过定编制、定岗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等措施推行能级管理,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开拓进取的工作环境。四是加速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上要有创新思路,转换机制,调整重点,特别要对工作人员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在个人和整个队伍工作目标的引导下,互动的、开放的、协调的成长,建立学习型税务行政组织。
三、服务手段创新是实现高效纳税服务的保障。
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驱动和支撑。只有通过改进服务手段,才能推进税收管理创新,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使纳税人充分享有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1、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一是遵循信息技术规律,通过对税收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一套完整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适合于专业化管理、便于操作的岗责体系和一种具有极度高敏锐度和反应力的信息化组织结构,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管理环节。二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为此,税务机关要确立纳税服务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科学构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架构和建设管理模式。同时按照税收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开展现有信息系统整合,按照信息采集、审核、加工、应用的内在要求,盘活整合散置于征管一线的信息流与业务流,实现无纸化工作流审核和通报通缴,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三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根据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规范12366纳税服务热线,提供邮寄、电话、电子数据交换、网络传输等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积极推广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方式缴纳税款,利用手机短信、门户网站信息发布与金税工程的数据共享,实现自动催报催缴、纳税咨询等提醒事宜。
2、实现税收执法监察信息化。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把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到税收业务工作的各个岗位和环节,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内外监督效应。二是通过信息预警、监控、协调等系统的建立,实现信息化对纳税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的自动监控和自动考核,实现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信息管人”。三是建立数据金库,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为信誉等级好的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利用所拥有的纳税人信息,及时鉴别出风险纳税人,从而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实现全面纳税评估、重点税务稽查。
3、实现组织结构信息化。一是由非信息化组织向信息化组织转化,实现税收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税务机构的扁平化。着眼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管理创新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撑。从而再次推动新的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机构的优化。二是解决好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问题,信息化和专业化二者是统一的,信息化决定了专业化的形式和发展方向,失去信息化这个基础,专业化将失去约束,分工将失去依据。专业化是相对独立的,如果机构设置合理将对信息化产生倍数作用,反之则是负倍数作用。三是理顺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能,以职能为依据设置和改革我们的机构,而不是“因机构而设职能”,并使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权责一致,实现精简与效能的完整统一、机构职能的完整统一、行政权力的完整统一、机构设置的完整统一,从而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产生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进而完善专业化管理。
标签:税收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 创新论文; 纳税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