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预算造价管理对于优化工程进度,满足建筑工程实施过程的各种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成本,获得良好的建筑工程收益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进行探讨,找出有效的预算造价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控制策略
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加强预算造价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预算造价管理体系,在明确阶段性预算造价管理任务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预算造价管理水平目标。
1.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主要问题
1.1数据滞后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仍然使用的是静态造价管理方式,工程造价人员没能充分的考虑影响工程进展的各种情况,因此工程造价与实际情况不符,严重的削弱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性。例如,工程造价人员在计量人工费有时,往往以各地的平均劳动率以及平均成本计算,造成了人工成本估计不足的问题。还有的工程企业没能充分的考虑材料市场的发展变形势,不能根据不同时间要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工程材料造价与市场差距较大。而且,工程造价环节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材料消耗量难以精确的估算,增加了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
1.2体系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还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建筑工程企业缺乏专业的造价管理机构,而且造价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造价部门在计算过程中没能充分征集工程企业各部门建议,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履行的不明确,工程造价没能在权责统一的基础上发挥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例如,工程造价的程序性不足,工程招标、施工与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重点不明确,没能针对性的发挥各部门配合作用,没能在有效的内外部机制下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了预算造价精确性较低的问题。
1.3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的造价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建筑工程企业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力不足,没能达到有效监督工程造价人员,或者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缺乏先进的造价管理技术与方法,或者造价人员没能围绕着工程各阶段开展具体的造价工作,因此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质量。尤其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有些工程预算造价员不掌握信息化的造价操作方法,没能及时有效的获得工程信息,因此影响工程造价的整体质量。
1.4预算定额不健全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的预算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施工技术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工程造价管理不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的问题。由于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较快,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影响了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容易在调整定额阶段发生造价不准确问题。由于建筑工程企业的定额更新速度慢,因此很难反应建筑市场的真实情况,因此没能达到合理管控预算造价,预算造价作用严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管理策略
2.1加强阶段性造价管理
提高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有效性,需要加强阶段性的造价管理工作,明确各阶段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点,针对招投标、施工阶段与结算阶段开展具体的预算造价管理。首先,在工程决策阶段不仅要做到一次性造价成本的分析,还要考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要准确计算工程回报率,以及工程施工环境因素造成的资金消耗,为下阶段工程预算造价打下基础。其次,设计阶段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造价控制,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注重运用定额方法按照投资情况进行预算,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对定额方法进行调整。第三,招标阶段,重点围绕着提高工程质量,调查投标对象,以及招标成本进行预算分析。第四,施工阶段提高预算造价的动态管理水平,加强材料购买、设备消耗、人力资源费用等的计算。第五,竣工阶段主要围绕着竣工审核全面加强最终数据资料的审核等。
2.2完善价格管控的机制
只有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形成有效的工程成本审核与价格约束机制,发挥内外部监督体系的作用,才能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成本。首先,打造规范的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材料质量与定价机制,注重依托专业的建筑市场咨询机构,将建筑工程造价的相关预算项目一一核实。其次,分析针对预算项目进行逐项具体核实工作,重点查找预算金额方面的问题,建立预算造价的修正与改进完善机制。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调整,使得工程预算造价更拉近正确值。第四,根据市场变化参与市场活动,在合理定价机制基上,建立稳定的材料供应送给,从而有效的保证预算内供给优质材料。特别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建立信息化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对工程建筑材料价格进行监控,有效的分析研判读形势,根据建筑工程市场的情况,全面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2.3组建专业的造价团队
提高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质量,还要组织一支优秀的工程预算造价管理团体,从而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首先,加强优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依靠先进的造价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团队监督,形成内外部审核机制,重点围绕着设计审核、施工过程监督与工程材料市场的调研工作,发挥对预算造价人员的监控作用,提高对预算造价管理的科学性。第三,完善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团队培训机制,明确预算造价管理培训的重点与方式,着力提高预算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经验积累。
2.4完善工程消耗定额
定额管理是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重点,围绕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定额制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定额优化改进。首先,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基础阶段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需要,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对工程预算造价动态管理,注重根据建筑行业的变化趋势,政府主导的工程政策,以及基于市场因素,对工程造价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对建筑工程实现动态化管理目标,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解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结论:提高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水平,需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预算造价管理团队,建立必要的预算造价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从而达到全面科学进行预算造价管理,解决预算造价管理问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万里云.试论如何通过工程预算管理来加强控制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J].门窗,2016(11):208.
[2]幸丹丹.简论土建工程造价指标及关联数据 在预结算中的运用问题[J].四川水泥,2016(08):184.
[3]吴和毅.探究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智能城市,2016,2(02):184-185.
论文作者:于昊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造价论文; 预算论文; 工程预算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