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承包制下农业经营组织的演进与绩效分析———个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承包制论文,农地论文,视角论文,绩效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建立及农产品与农资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激发了农户增产增收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但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国外农产品强势竞争的逼近以及对外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高筑,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凸现,并与农业自然风险叠加在一起,扩大了农户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城乡二元体制走向消融,农地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发生转变,因此在现阶段进一步推进组织完善与创新成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本文试图在市场的视野中以组织主体的差异区分农业经营组织的基本类型,并探究它们的演变逻辑和绩效表现,以期揭示推动农业经营组织演进、完善的路径。
两类经营组织的演进与完善实际上是组织绩效动态发挥的过程,它们既是农业发展的推力,又是农业发展的结果,没有对组织的需求就不会有组织实实在在的发展。与其急躁地推进预设组织的构建,使组织“空耗”,不如转向培育组织需求,改善滋生和实现组织需求的环境。
承包制下农户对两类经营组织的需求都起端于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而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与农户对其的人均占有量线性正相关。农户农副产品人均占有量可从两个途径来提高:一是提高产量,二是转移人口。某种农副产品产量的提高有三个来源:技术、经营规模、专业化水平。技术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经营规模的扩大受制的因素较多:农地制度安排、土地流转成本、流转土地供给与收益等。由于土地的位置不能流转,为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还涉及细碎地块的调整。专业化水平涉及农副产品的结构调整,只要该产品有较高的稳定的纯收益且资金、技术有可靠的来源,农户一般都会转向该产品的生产,由于该方式的制约因素少,往往是提高商品率的首选方式。人口的转移主要受制于离乡后的预期收益,即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这主要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结合目前农业发展的具体现实,适时推进两类组织演进与完善的路径应为:(1)实化土地所有权,活化土地承包权。明确集体所有者的定位,把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与村民自治的推进与完善相结合,让集体成员能真正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按市场运作,从流转主体和流转收益方面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建立中介机构,降低流转成本,并合理分配流转收益,让集体获得所有者的相应收益,使分配既有利于流转又有利于土地基础设施、土地生产性能的改善,同时健全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助推土地有效流转。(2)加强农村通讯、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外生交易费用。(3)增加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消除农民就业障碍,提高工资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力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