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和趋势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日本作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和趋势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目标与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论文,日本论文,动向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会员国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它在协调国际事务和开展国际活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自从80年代日本提出要成为“政治大国”以来,进一步强化了对联合国的工作,明确提出把在联合国及其机构中增加发言权和扩大影响力作为其提高国际地位、向政治大国迈进的重要步骤。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为早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断调整联合国对策,反映出一些新的动向。

日本试图修改《联合国宪章》,改变现行安理会的构成,进而成为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最重要的机构。它分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为终身制,由中、俄、美、英、 法5国担任,拥有否决权,在联合国决定重大国际事务时处于特殊地位。非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成立时为6国,1965年增加为10国, 由会员国按各大洲比例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年, 每年改选半数, 不得连任。 早在1969年,日本借纪念联合国成立25周年之机,在第24届联大会议上提出了“重新研讨联大宪章”的议案,被苏联和法国否决。1973年田中·尼克松会谈和1977年福田·卡特会谈时,日本均提出做常任理事国的想法,希望得到美方的理解。美国和日本自然都非常清楚,增加常任理事国涉及修改《联合国宪章》,需要会员国2/3以上的赞同,这在当时东西方对峙的冷战体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日本的举动既是其真实想法的表述,同时也是对美方的一种试探。

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政府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政治作用”的意识也在膨胀。80年代末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体制宣告结束,世界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变化和调整时期。这种变化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而且一心要在国际事务中增加发言权和增强影响力的日本提供了机遇。日本政府利用各种机会改变以往形象,极力扩大影响的活动达到空前的程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也由隐蔽走向公开,甚至是急不可待。1992年1 月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在联合国安理会各国首脑会议上讲话时说,日本支持联合国改革,希望得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日本首相在联合国会议上的第一次如此明确的表态。

1992年47届联大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通过了把讨论修改安理会组成问题列入来年召开的48届联大日程的决议。日本是24个提案国中的唯一发达国家。在1993年秋第48届联大召开前,日本正式向联大提交了题为“我国关于安理会议席平衡分配与扩大的意见”的报告。报告提出,在不影响安理会职能的前提下,扩大理事国的数量。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都要增加,最多不超过20个。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比例要适当,非常任理事国更应考虑地域间的平衡。所谓“数量要增加”、“比例要适当”,说得更明白些就是要增加日本,只要增加了日本,比例才算是适当。

根据第48届联大决议,联大成立了“安理会改组工作研究部”,负责拟定具体的改革方案。1994年9月2日研究部在其提交的报告书中称,该部先后召开22次会议,对安理会改革问题进行了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讨论,充分了解了各国立场,对理事国的数量应该增加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如何增加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报告书的这一结论,对于希望明确提出改革方案,争取在1995年联大成立50周年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9月8日,日本外务省向国内的有关机构散发《改组联合国安理会——我国应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文件,详细阐述了日本政府的见解。归纳起来,日本提出应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理由是:(1)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国力相对下降。 联合国要成为真正有实效的国际组织,需要主要国家发挥作用。(2 )日本交纳的会费仅次于美国占第2位。日本不能仅仅是提供经费, 对经费的使用也应有发言权和决定权。(3)现在的常任理事国全都是有核国家,日本是无核国家, 可以无核国家的立场在军备管理、裁军等问题上积极地独立地发挥作用。(4 )近年来日本对联合国的活动特别是维和行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文件称,目前已有许多国家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国中的美英法等共39个国家〔1〕。

1994年9月在第49届联大的一般性辩论中, 日本外相河野洋平重申日本政府的立场:修改《联合国宪章》,改组安理会、协助联合国在开发、环境、人权、难民、人口、艾滋病、毒品等涉及人类的经济、社会问题方面继续做贡献。

1996年9月,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复杂, 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桥本首相在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的前两天匆匆赶赴纽约,在联大全体会议上再次阐述了日本要成为常任理事国的主张。

同年10月,联合国举行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围绕亚洲区改选的一个席位,日本与印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日本如愿以偿, 第8次当选为非常任理事国,也是联合国会员国中当选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为了赢得胜利,早在四个月前,日本就派人员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南太平洋和非洲国家去活动,寻求支持。在选举前,又特意选调了十多名现任或原来的驻外大使到联合国总部去直接拉票。日本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功本,其目的何在?《朝日新闻》社论中引自外务省官员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本次选举是日本能否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试金石。如果落选,日本就不具备被提名为常任理事国的资格〔2〕。

1990年10月,有记者问及“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前景如何”时,日本驻联合国大使波多野敬雄回答说,日本最重要的是“积累实绩”〔3〕。此时正是日本大肆宣传日本的“国际贡献”, 同时抱怨日本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及其机构中的“不公平位置”,以唤起国民和舆论的支持之时。应该说,波多野的谈话反映出日本政府的联合国对策。就最近几年的活动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加紧努力,积累实绩,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收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联合国各机构积极出资,交纳会费比重逐年增加。联合国及其各机构的活动经费来源于会员国的出资,而出资分为必须交纳的会费和自由出资两部分。根据联合国各机构的统计资料、联合国及各专门机构的财源主要是会费,而有关机构的财源则主要依赖各会员国政府的自由出资。会费多寡由联合国会费委员会依会员国人口、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及创汇能力而定。目前最多者占总额的25%,最少者只占 0.01%。日本加入联合国之初,交纳会费比重不大。 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交纳的会费不断增加,顺位逐渐前移。1974年为7.15%,列美苏之后,居第3位。1988年为10.84%,超过苏联,居第2位。1992 年增加到12.45%,1997年将达到15.65%。除此之外,日本还是联合国几乎所有专门机构的成员国,并在环境计划署、儿童基金会等机构中任理事国,在这些机构中日本交费也不少。1991年日本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出资1.12亿美元;在1992年6 月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日本答应今后5年将出资1万亿日元,用于联合国保护地球环境;为中东、柬埔寨等战乱国家的恢复重建提供援助,等等。在一些人眼中,日本仿佛是个“钱袋子”,联合国哪个机构财政有困难便会向其伸手,而日本为了改变其形象,提高其地位也乐于给以支持。特别是在美国等大国长期拖欠巨额会费、联合国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上述行为博得了包括前秘书长加利在内的联合国上下的一片赞扬声。加利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多次谈到,希望日本能在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联合国机构中日本职员的数量在增加。几十年来,日本始终是把日本人在联合国机构中的数量作为其提高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来加以推进的。据一位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透露,日本历届外相访美必见联合国秘书长,而且每次都提及增加日本人职员问题。在三木武夫任外相以后,日本除提出上述要求外,甚至还明确表示要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或助理副秘书长这样的高位〔4〕。1985 年日本政府委托智囊机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简称MRA), 就如何增加国际机构中的日本人职员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班子在国际大学校长大来佐武郎和人事行政研究所理事长尾崎朝夷的领导下,广泛考察联合国各机构的管理状况,直接听取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日本人职员的意见,于翌年5 月提交了《关于确保与培养国际机构职员》的研究报告,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进入90年代,日本人在联合国机构中的比重有所增加。1990年为563人, 占联合国职员总数的1.1%。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人职员不多, 远远排在美法英意德等国之后。但就内部结构分析,日本人担任一般事务职的职员少,而担任较高级职位的专门职职员多。近年来联合国机构的一些重要职务先后由日本人担任,例如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高级专员绪方贞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增岛宏、联合国驻柬临时权力机构主席及以后任副秘书长的明石康、三次当选国际法院大法官的小田滋、联合国负责编制预算的财务主管高须等。今年8月, 联合国大学校长巴西人德利扎将任期届满,日本打算全力推荐明石康担任此职,以充分利用1969年日本出资1亿美元在东京设立的这一机构来扩大影响。 目前明石康为13位候选人之一,最终人选将由秘书长决定。

应当指出,从目前联合国主要依会员国交纳会费数额来分配职员比例的惯例分析,日本人职员数确实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日本自身条件限制所致。例如,外语达不到应有的水平,阻碍了许多人的报考;由于日本经济发展和日元升值等原因,联合国职员的物质待遇对日本人没有多大吸引力;以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为主的日本人事管理制度与联合国的聘任制不对应,许多人对未来发展有后顾之忧等等。对此日本有关方面早在几年前就已提出改革建议。内容包括:①改革录用管理制度,对录用和解聘后的职员给以优待;②增加女职员数量,将其比重由16%提高到25%;③选派技术人员,增加专门职人员数量;④选派职员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录用当地的日裔外国人。如果日本政府的措施得当,联合国机构中的日本人职员将会增加很快。

三、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为手段,扩大影响力。1990年日本外务省编纂的《外交蓝皮书》在谈到加强国际合作时,明确提出实施“国际合作构想”的三大措施,即以加强与扩大政府开发援助计划为中心,开展以和平为目的的合作,强化文化交流。日本政府出资设立的国际协力事业团、海外经济协力基金、国际交流基金等机构是实施日本政府上述措施的主要机构。它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仅以国际交流基金为例,它成立于1972年10月,归外务省文化交流部管辖。主要目的是,向海外介绍日本文化,对海外的日本研究给予资助,开展人员交流,推动日本语的普及。除日美基金外,1989年7月国际交流基金设立了“日本语国际中心”,1990年1月又增设了“东南亚文化中心”。国际交流基金的预算一年多于一年。1985年度的事业费为51亿日元,1990年达到110亿日元。 基金每年都邀请为数不少的海外学者和文化人赴日访问或从事研究,同时也资助日本学者到海外活动。每年由基金提供赞助的与日本有关的文化学术活动几乎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日本政府还出资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内设“文化遗产保存日本信托基金”。近些年,在日外国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1981年为7179人,1990年猛增到41347人,1993年达到52405人。其中享受日本政府奖学金的“国费留学生”人数也由1981年的1578人增加到1993年的6408人〔5〕。日本政府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向受援国乃至整个世界推进日本文化,扩大日本的影响力。

四、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争取主导地位。日本人以往留给世界的印象是,参加国际活动或联合国会议时缺少独自性,总是跟随某一大国之后随声附和。80年代开始,日本注意改变自身形象。1985年第40届联大会议上,针对联合国面临的严重财政危机,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提出成立高级专家会议研讨解决方案的建议(亦称“贤人会议”),被大会通过。这是日本加入联合国以来首次独立提出议案并获得通过。1986年贤人会议提交了改革报告书,提出改革建议达72项,其中包括联合国职员总数在三年内削减15%(其中副秘书长、助理副秘书长等高级官员削减20%),精减秘书处,合并重复机构,减少经费开支等内容。报告经大会长时间的审议,最后获得通过,使联合国的财政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2年6月, 日本国会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简称“PKO法”)。 如果说以往日本在参与联合国活动时还有所不便的话,那么PKO 法的通过标志着日本政府决意要在包括军事在内的更广阔领域参与国际事务。人们清楚地看到,近年来日本对联合国的工作格外主动积极,由日本主办的联合国有关会议频频在日本举行,日本首相或外相在联大发言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和热情。

客观地讲,由于日本政府的种种努力,近年来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加强。以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呼声,对日本争取常任理事国无疑是一个推动。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已议论许久,目前有多种方案。其主要方案有二:(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赞成改革安理会, 但提出确保日本和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2 )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把常任理事国变成富国俱乐部。主张常任理事国扩大为10国,在吸收日本和德国的同时也应包括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等国。两种方案反映出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斗争。但是,两种方案都有日本,而且在被提名的国家中日本的反对票最少。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持积极态度。前面提到,根据日本外务省的统计,截止1994年9月, 联合国184个会员国中,已有39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支持国中有美英法三个常任理事国,亚太地区15个国家,欧洲和中南美洲各8个国家,中东和非洲有5个国家。不少国家的支持使日本喜形于色,认为实现目标的日子指日可待,于是日本政府明确提出了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时间表。然而,日本太乐观了,它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至少忽视了这样几个基本事实:(1 )许多成员国虽然同意改组安理会,但对如何改组分歧很大,联合国工作班子至今拿不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2)改革自然要修改《联合国宪章》, 这涉及到一系列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3)联合国成立50 周年也是日本投降50周年。日本至今未对侵略战争进行过深刻反省。一个不肯正视历史、不肯对以往错误改心革面的国家,不可能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1996年1月,美、德、 日三国外交部高级官员在日本静冈县伊东市川奈举行会议。两天的会议完全是在秘密状态下举行的,重点讨论日德两国的对策以及三国如何在联合国协调的问题。因为根据他们的判断,安理会改组工作研究部在当年9月召开的联大上, 将向大会提交否决日本和德国单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报告。报告的结论对日本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也早在日本政府的预料之中。

分析近期日本的政策方针以及外务省高级官员的言论可以看出,日本政府面对现实,为争取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行了政策调整,反映出新的动向。

日本曾经表示,只要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不一定非要拥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至关重要,对联合国的活动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日本“政治大国”所追求的目标,当然是想成为常任理事国并拥有否决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和五个常任理事国同样的作用。在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日本提出可以当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或者称“准常任理事国”,保证绝不侵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既得权益,试图另辟蹊径,以退为进。但是在今年6 月日本政府拟定的改革方案中,对以往的方针进行了大幅度修正,提出将常任理事国扩大为10国,非常任理事国增加到11国,日本和德国要有否决权。日本打算以该案为基础向其他国家做说服工作,以便在今年9 月的联大会议上通过。

发展军事力量为争取常任理事国作铺垫,这一点近年来表现得最为明显。早在10年前,日本的一位驻联合国大使就明确地说:“日本不向军事大国发展,就难以成为常任理事国。”〔6 〕日本近年来的发展轨迹,验证了这位前大使的话。日本是历史上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国家,时至今日国内仍有少数人为侵略行径辩护,周边国家始终对它存有戒心和警惕,这些决定了日本发展军事力量只能是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隐蔽地进行。日本领导人虽然一再表示日本“不做军事大国”,但其军事发展速度并没减慢。军费大幅度增加,装备和技术迅速改善。特别是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的军事发展和军事活动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二军费大国。西方军事专家分析说,在某些军事领域,日本的技术和能力已超过了美国。当代国际关系史已经证明,一个在军事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很难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需要有相应的军事实力作铺垫。日本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及日美安保体制的再定义,明显蕴含着日本政府的上述企图。

1996年12月17日《朝日新闻》载文,题目是“放弃地位追求,实现政策课题”,分析了日本加入联合国四十年的状况。关于日本如何才能实现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目标,文中引用了明石康的一段话:“日本应该对传统的只注重追求地位(指成为常任事理国——笔者注)的作法进行深刻地反思,应当考虑在具体政策方面该做些什么”〔7〕。 明石康是日本政府推荐的联合国内职位最高的日本人,他主张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并为扩大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他的观点对上述日本政府的政策调整是一个印证。毫无疑问,为争取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日本政府会更加努力,进一步工作,包括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

注释:

〔1〕[日]《军事民论》杂志,1995年1月,第73页。

〔2〕[日]1996年10月23日《朝日新闻》。

〔3〕[日]《外交论坛》杂志,1990年11月号,第8页。

〔4〕〔6〕[日]《日本与联合国的三十年》,讲谈社,1986年版,第161、328页。

〔5〕[日]通产省编《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1994年版, 第81页。

〔7〕[日]1996年12月17日《朝日新闻》。

标签:;  ;  ;  ;  ;  

日本作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和趋势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