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论文_王风丽

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论文_王风丽

山东省莱州市柴棚中学 261400

如果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和预习也不例外。关于方法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中国古代学者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其中“渔”指的也是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才是一个优秀教师真正该思考的问题。在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仍要思考这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这里的预习主要是课前预习,这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准备策略。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都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育家叶圣陶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呢?

一、多读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在借助课文注释阅读完文本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因为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之后,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和理解。

二、多动笔

在对课文的预习过程中,可将精彩句子或语段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笔勾划出来,以备上课时交流和日后背诵识记之用。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该先考虑好本单元、本课所要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荣生教授说得好:“教学内容为主导”,教学方法合理与否、合适与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讲的。那文中最能凸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就显得相当关键,如:《范进中举》,勾划出你认为好笑的语句,来解读笑后面隐藏的深刻内涵;《背影》,勾划出描写父亲的语句,以便了解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变色龙》,勾划出奥楚蔑洛夫变色的语句,以探究其变色的原因及社会根源。

三、多思考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预读课文,记录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将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以便带入课堂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想到的问题。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当然,质疑也不应只是教师质疑,还应是学生在探究课文后的质疑。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如果学生质疑少,情况就会相反。

四、多感悟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如发掘问题的深度、新知识的预先感知程度、经验与教训等方面写下心得体会。思考体会是课前预习中较重要的一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他还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要对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提示的内容能否读懂,文章主题的概括、句子的理解、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五、多比较

即将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寻找其异同,总结其规律。说到底,语文教学最终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让他们通过类似课文的比较,掌握一类文章的读法。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不可能教学生读所有的文章,而学生要想有丰富的语言积淀必然需要广博的阅读。这种比较可以是不同单元的课文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文比较,还可以课内文章与课外文章进行比较。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预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学的实效性,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王风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论文_王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