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来,刘玉华凭着一股钻劲、拼劲、闯劲,在平凡岗位上勤学苦练、创新实践,用骄人业绩擦亮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鲜亮底色。
二是有利于搭建交流新平台。依托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的实时交流,拓展教育教学新思路,打破授课与学习的时间约束,突破会计教学场所的空间限制,进一步增强会计教学的广泛性、主动性、时代性和鲜活性,更好地团结、组织、发动广大粉丝,加入到会计理论研讨、优秀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大讨论,真正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实现需与求的无缝对接,实现师与生的互动交流。
用初心擦亮人生底色
——记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国网江苏东台市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专职刘玉华
国网江苏东台市供电公司 陈庆华
从一名普通的变电检修工,到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从一名电力技校毕业生,到12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拥有者……江苏东台市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专职刘玉华工作经历着实亮眼。他曾获 “东台工匠”“盐城市职工五一创新能手”“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创新标兵”“江苏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 等荣誉。他所在班组被表彰为 “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刘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 被表彰为 “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认真工作的刘玉华
靠 “钻劲” 练就过硬本领
1992年8月,刘玉华从苏州电校毕业分配到东台市供电公司,从事变电检修和安装工作。变电检修工种脏苦累,每天重复机械劳动,他从未退缩、彷徨。工作没多久,他便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突发性故障抢修。
档案管理及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差,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管理及保护时,没有选取有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招聘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学习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及保护知识。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对档案保护的不负责,也是对档案信息安全的不负责。
这次抢修,激发了刘玉华的工作干劲:“我要把师傅这样的手艺学会!” 于是,年轻的刘玉华成了全班最闲不住的人。盛夏高温闷热的开关室内,他把常见型号的刀闸拆个遍,琢磨内部结构,一待就是一整天;隆冬室外凛冽的寒风中、冰冷的10 kV母线桥上,他挨个检查做记录,把设备故障现象及解决措施全都记在心里。
1992年11月25日,东台市化肥厂10 kV开关故障,无法闭合。电送不上,化肥厂只能停产,厂里职工们围在配电间现场焦急地等候抢修。当时还在实习期的刘玉华跟着检修班班长赶到现场。班长检查后马上就找到了故障原因。整个抢修不到10 min。
“变电检修工不能只站在壳子外面,而要钻到设备里面、钻到设备所包含的技术里面。” 刘玉华发现,一项工作有人4 h完成,而有的却仅用2 h。问题不搞清,决不罢休。凭着一股拼劲,刘玉华遇到问题总是迎难而上。
“中置柜电缆仓内部只能容纳一人,一只电流互感器重30 kg左右,更换时一个人既要托起互感器又要拧螺丝,非常困难。一旦失手,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 2013年,刘玉华和同事一起攻关,研制出中置柜单人更换倒置式电流互感器的专用装置,荣获盐城市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2014年,针对沿海地区的铁质电缆支架易锈涩、维修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刘玉华提议改用绝缘电缆支架,被评为江苏省电力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每年为企业节约维护成本10多万元。2016年,刘玉华研制出中置柜手车插入深度测量仪,填补系统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荣获全国首届创新大赛成果一等奖。2019年,通用型电动式手车检修平台研制成果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优秀职工创新技术成果二等奖和第三届(2019)全国电网智能运检大会论文一等奖。
“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闭锁电磁铁烧毁的故障,我们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改良一下。” 2009年,变电检修班负责将所辖变电站内原GW4-110型隔离开关统一更换为CBD-126型。安装过程中,刘玉华对新型隔离开关的内部结构进行仔细研究。
用 “拼劲” 破解技术疑难
“刘玉华有股钻劲,钻起来像个疯子!” 班组的老师傅潘永根回忆说,“有什么工作他都要第一个参加。碰上夜间抢修、周末消缺,他抢着要参加。每次工作结束了他也不消停,追着你问这问那。解释浅了还不行,非得要把设备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给讲清楚,他才肯罢休。”
顾名思义,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为落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通常来讲,学困生在任何班级中都会存在,所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生水平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弄清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从当前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一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理解能力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这是学生的主观原因;第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这是客观原因。因此,本文也将结合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阐述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方式。
“要留心每个细节,要钻研每一个细节。” 2008年,在盐城市电力行业变电检修工技能竞赛中,刘玉华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极致。比赛中,一处辅助开关接点出现松动。他在处理接点的同时,对辅助开关进行解体检查。当把各组件拆解之后,他又发现一处接触不良问题。
工作中遇到问题,就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不仅解决问题,还能弄清背后原理,让技术更牢固,更实用。2011年,一只闭锁部件烧坏的通电线圈引起刘玉华注意。传统闭锁通过线圈通电实现,不仅增加了电能损耗,还会造成过热、烧毁。“我们不能跟在缺陷屁股后面,得钻到缺陷里面找病根儿。” 刘玉华和同事花了一年多时间,经过无数次尝试,找到最适宜的永磁体结构,设计出一种利用永磁体特性取代线圈长时通电的工作模式,彻底杜绝了线圈过热、烧毁的发生,大大提高闭锁电磁铁的可靠性,也省去因线圈长时间通电而产生的电能损耗。
渐渐地,刘玉华向老师傅们提的问题越来越少,但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学得越多,我却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 每当听说什么新工艺,他都想尽办法借资料、借图纸学习;变电站里来了新设备,刘玉华找说明书复印回家慢慢琢磨,弄懂结构原理。同时,他还报名参加了南京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函授,系统学习电力专业知识,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2012年他取得变电检修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14年他被授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称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刘玉华很快成长为变电检修领域的专家能手。
凭 “闯劲” 引领创新实践
白天,他和同事把设备搬到现场,拆卸组件,逐一研究内部的动作原理;晚上,他埋头于图纸说明书,查阅技术资料分析论证。2个月后,刘玉华制订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经过改进后的隔离开关安全可靠性由80%提高到100%,成果荣获盐城供电系统QC成果发布一等奖。
3)两路信号的初始相位相减,得出其相位差数据,然而此相位差数据有相对较大误差,通过后续多次重复这一采样与计算过程,并将连续五次的相位差数据取一次算术平均值,得到精度相对较高的相位差数据。
2.4 单项病原体阳性率 九种病原体中,MP阳性病例最多,共379例,阳性率31.53%(379/1 202),其次为INFB,阳性率5.41%(65/1 202),排第三位是RSV,阳性率1.16%(14/1 202)。COX、CP检出最少,1 202例中均仅检出1例。MP阳性病例占总阳性病例的90.89%(379/417),男女患儿 MP阳性率不同,女性患儿高于男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阳性率与患儿年龄也有关系,0~3岁间,MP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2~3岁组与≥3岁组的M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
面对变电检修繁杂的工作,刘玉华总能钻到细节深处。 这也为刘玉华和他的团队带来了累累硕果。2006年,他以教练身份指导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电力公司专业竞赛,取得团体第六名。2008年,他参加盐城市电力行业变电检修工技能竞赛获个人第一名。2012年,他的 “倒装式电流互感器更换专用装置的研制” 成果荣获盐城供电公司创新成果第一名。2013年,他的中置柜电流互感器更换专用装置成果荣获 “梦工厂” 第四届盐城青年创业大赛创新项目组优秀项目奖;2014年,“一种安全、快速更换倒装式电流互感器操作法” 被评为第五届 “盐城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2015年,中置柜手车插入深度测量仪荣获全国首届创新大赛一等奖;2016年,低压断路器电动式装卸平台荣获盐城供电公司群众性创新成果一等奖。
面对荣誉,刘玉华从不居功自傲:“成绩、荣誉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属于整个团队!只有依靠团队力量,集众人之智慧,才能走得更远更宽!” 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带徒”“老带新”,搭建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平台,给年轻同事指导帮助,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创新,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在刘玉华的带领下,他们每年拟定项目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学习讨论,开展思想大碰撞。团队组织实施的创新项目,得到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的高度肯定。
初心不改,使命担当。刘玉华的“初心故事” 到此还没讲完,他砥励奋进,不断超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生产工作中的疑难杂症钻研攻关、探索创新,让黎民万家华灯永放,让产业动力源源不竭,让民族复兴的前进之路灯火辉煌,用初心擦亮人生底色,继续书写着无悔的华彩篇章。
标签:供电公司论文; 东台市论文; 国家电网公司论文; 刘玉华论文; 变电检修论文; 江苏省电力公司论文; 江苏东台论文; 劳动模范论文; 国网江苏东台市供电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