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_陈锦霞,陈雪琼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_陈锦霞,陈雪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510288

【摘 要】针对急诊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健康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充分的休息及适当的心理调整防范、医院做好安保工作等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

l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1.1 锐器伤 在急诊科经常会接到危重或血淋淋的病人,护士在抢救时为了争分夺秒的抢救,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进行各种操作时会接触到多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头皮针、安瓿及手术刀片等,稍疏于自我防护,皮肤黏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害,甚至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2 电离辐射 急诊护士经常护送急重病人做CT、X线摄片等检查,许多急诊病人烦躁或意识不清,送检护士需床旁监护病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线等辐射。护士常暴露在小剂量放射环境中,X线是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放射物质,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长期过量照射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甚至致癌[1]。

1.1.3 噪音污染 急救车鸣音、各种抢救仪器的报警音以及患者呻吟声、家属吵闹声,小孩的哭闹声等均为急诊科噪音源。根据研究资料可知,噪音强度为 50 ~ 60 dB 时即可对人体造成干扰[2],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可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烦躁不安情绪,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头痛等不良反应[3]。

1.2 化学性因素

病区环境的清洁消毒、抢救仪器的清洗和保养需用含氯制剂、酒精、甲醛、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造成损伤,出现头痛、消化道疾病及皮肤过敏现象。

1.3 生物性因素

护理人员与各类疾病患者接触频繁,因此职业性疾病危害加大。各种传染疾病如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院内人员的流动及空气污染利于微生物传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急诊科护士也会经常接触各种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被污染的机率相当高,HBV、HCV、HIV是最具威胁的,给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l.4 心理社会性因素

1.4.1 暴力因素 急诊科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多,尤其遇到抢救多、病人多而医护人员相对少的情况,护士忙于抢救处理,分诊护士既要协助抢救,又要分诊,没有时间向其他病人及其家属做充分的解释,只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就诊,部分患者及其部分家属往往对此难以理解,若遇到斗殴或醉酒的病人及其陪伴者则更容易冲动,出现辱骂、威胁、殴打护理人员现象。急诊科还要负责院前出诊,院前环境恶劣、不确定,经常出车接醉酒或斗殴、情绪激动的病人,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也会存在被殴打的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些情况下,护士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创伤,留下阴影。

1.4.2 精神或体力因素 急诊科护士既要参与院内抢救、院外抢救,同时还要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抢救任务,工作量大体力消耗大而且经常值夜班。急诊科女性护士较多有晕车的现象,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强忍着身体的不舒服,仍要迅速准确无误地执行口头医嘱。这些因素不仅使急诊科护士的饮食起居极不规律,而且精神高度紧张,持续的紧张和劳累若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及适当的心理调整,会导致神经、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

2.防护措施

2.1 对各种锐器应加强管理,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箱,同时也要避免锐器外露。条件允许下,使用安全留置针或无针接头,从而有效的预防锐器伤。若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根据《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填写《职业暴露个人登记表》,院感办根据评估、调查结果,给予处理建议,并建档、追踪、随访。

2.2 当需要急诊科护士陪同患者做X线、CT检查时,若不能暂时离开则要穿防护铅衣、戴铅帽、铅围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

2.3 急诊科护士应熟悉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对已确诊的传染性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职业防护制度,执行标准预防。在做各种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操作时,应戴口包、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面罩,穿防渗透的隔离衣。对初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也应提高警惕,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均按阳性对待。

2.4 急诊科护士要想在紧张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养成严谨、认真、敏捷的工作作风,提高处理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断,及时安抚病人和家属的不良情绪,遇到个别蛮横无理和具有攻击力倾向的病人和家属,要注意保持理智,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造就病人与护士之间的双赢局面。护理部每年分新护士时,尽量多分点男护士到急诊科;急诊科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尽量让男护士出车。

2.5 医院要加强安保工作,急诊室要24小时有保卫人员值班,以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时保护医护人员,也是维持良好就医环境的重要措施。

2.6 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普及职业安全教育及风险与自我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提高警惕。科室增强护士健康防护意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医院或科室组织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帮助发泄和缓解不良情绪。护士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保持心胸开阔,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

3.小结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工作性质和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强和改进急诊护士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从预防入手,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将各种职业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寒仙.浅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健康必读,2012,10(11):13

[2]姜永梅,王淑云,邱霞,等.急诊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防护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97-599.

[3] 许丽丽.急诊科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10-11

[4]汪琼.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273-274

论文作者:陈锦霞,陈雪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论文_陈锦霞,陈雪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