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忠文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 215332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择期上肢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研究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对两组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5.2%,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3.3%,83.3%>65.2%,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率为13.1%,研究组的并发率为4.1%,研究组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臂丛神经阻滞中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形式,其效果更明显,定位比较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指的是将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穿刺的形式注入到臂丛神经干周围,使组织周围的神经支配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在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多是应用于手臂手术中。为了探究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择期上肢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研究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对两组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择期上肢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研究组2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20-61岁,平均年龄(40.2±10.5)岁。研究中男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41.2±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姿势,臂丛神经组织麻醉药物采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为主,需要充分暴露患者茎部。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麻醉。穿刺前需要将仪器和患者的上肢进行连接,负极和穿刺针连接,刺激强度设置为0.1-5mA,刺激频率为0.85Hz。进针点为患者斜角肌部位,刺入皮肤以后,启动神经刺激仪,观察患者上肢的运动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局部注入麻药[1]。

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体位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和对照组一致。超声仪器以三维超声仪为主,在直视的条件下,将穿刺针沿着斜角肌进行刺入,根据患者组织移动情况,对最佳穿刺力度进行判断,达到最佳位置后,注入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最后采用超声仪器对局部麻醉扩散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两组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疗效评价标准

优:患者不存在疼痛感。良:存在偶尔疼痛感。差:疼痛感明显,影响手术进行。优良率为优和良人数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5.2%,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3.3%,83.3%>65.2%,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一: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研究中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可以根据解剖定位和穿刺情况,注入麻醉药物[2]。超声引导穿刺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是以声像技术为主的,通过超声影像设备能及时对麻醉部位进行监控,实现穿刺。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形式是采用电刺激产生的脉冲电流进行穿刺定位的。

超声神经定位技术符合现代化技术形式的要求,能清楚的显示臂丛神经,观察进针过程和局部药物的麻醉情况。通常情况下,在超声引导下,图像显示时间比较短,大约20s左右,图像就会变得模糊,因此麻醉师需要掌握操作形式,及时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局部麻醉药完全扩散[3-4]。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5.2%,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3.3%,83.3%>65.2%,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率为13.1%,研究组的并发率为4.1%,研究组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超声引导形式优势明显,定位更准确[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斌,冯卫荣.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6,03(12):330-331.

[2]刘营.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01):1487-1488.

[3]金伟华,王琛.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的效果及费用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2:245-248+253.

[4]王蕾.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2):83-84.

[5]钟宝琳,黄桂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01):25-26+30.

论文作者:刘忠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比较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