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课时费统计方法的研究论文_魏巍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课时费统计方法的研究论文_魏巍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116

摘要:民办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流动性大,在高校中承担着主要教学任务,收入主要来源是课时费。让青年教师劳有所得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 青年教师 课时费

到2015年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有734所[1],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多为实践技能型人才,员工的考核办法大多沿袭公办高校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拿来的办法在没有体制保障和维护的环境下与民办高校进行结合不能发挥民办高校重视技能、强化操作的办学优势,甚至是限制了民办高校的特性。

面对民办高校,我们不仅要看到它学生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它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民办高校教师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对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来源进行归类,得到如下五类:

1、高校中退休的学者、专家;

2、工厂中退休的高级技工;

3、政府、行政单位退休的工作人员;

4、大学毕业的学生;

5、其他;

其中,大学毕业后进入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承担着民办高校大部分的课时量,学校发放的工资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其他几类人,他们是支撑民办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障。可以说,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稳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这部分人中很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转行去了其他工作岗位。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排在民办高校离职原因首位的工资。高校教师的工资组成主要由基本工资和职务津贴构成,[2]实际上基本工资的差距一般不大,工资的多少往往由职务津贴决定。如果说公办高校青年教师可以通过申报兼职做其他工作赚取额外津贴的话,那么作为民办高校教学活动主力军的青年教师最主要增加收入的方式就是通过上课获取课时费。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课时费一般是学校根据任课教师的文化程度按学历统一设置固定基数,在上课后通过教学领导、教研室主任、担任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三方面通过听课进行考评,结合自己所带的学生评教,以百分比相加得分的方式对任课教师得到一个四位一体的结果,考核的优良差最终反映在固定基数-5%—5%的上下浮动中。

一、分析问题

将这种统计方法分解,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任课教师担任课程的门数。

我们的教材会涉及到各方面细小的知识,我们不可能全都精通,但讲课用到时教师不能说一点不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不断搜集和积累各种可能的教学参考资料,把不懂变成懂,越详细充分的备课,越能在课上发挥自如,所以在同一教学周期内,最理想的情况是只承担一门课程。但在民办高校中,教师数量少,课程任务重,工作量有要求,老教授术业有专攻的情况下,青年教师往往为了满足工作量,为了多赚取课时费而担任两门到三门的课程。这样的情况下,统一基数的做法往往会挫伤任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任课教师担任课程的次数。

教材是我们授课的基础,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材并不是年年都更换,而且即使有变动,变动后的教材和原来的教材也有很大的联系性,所以任课教师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次数与备课所用的时间实际上是成反比的。在民办高校排课过程中,讲过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得到优先代课的机会,造成老师在工作几年后知识固化,丧失教授其他课程的能力,而所授课程的知识观念也日趋落后。在教师对教材熟悉程度、投入精力不被考虑的情况下,教师、学校的长远发展必将受到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四维一体考核范围和标准的模糊

表面看四维一体考核是一种以学年为单位,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客观、全面反映每位教师素质能力、工作风格的绩效方法,可以让教师获得来自多层面人员对自己的评估意见。认识到差距所在、制定改善计划,为个人将来职业生涯及能力发展提供参考。[3]同时,促进高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民办高校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进而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计算的标准完全或不可能依据客观事实以及设定的标准得到,结果彻底失去了区分的意义,变成了一种博弈。让考核流于表面形式,被主观因素左右,不仅不能反映民办高校的特色和机制上的灵活,更不能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解决问题

改变目前单一固化的计算方式,通过重新设计考核指标的权重值、调整考核周期,充分考虑教师课时费计算中各种因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三个问题设计为三个一级指标,按照百分比对一级指标划分权重,召集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建议,找出影响一级指标因素,确定二级指标,规范二级指标的范围和权重,用矩阵的方式得出标准和重要性比值,任课教师最终的课时费是随着考核周期的结果变化的。具体操作如下:

1、默认在同一教学周期内,任课教师讲授一门课程的权重为a1。建立教师担任课程数和担任课程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的二维表格。横坐标表示课程之间的密切程度,规定课程之间的关系,划分基础相关课程、基础无关课程、基础与专业课程、专业与专业相关课程、专业与专业无关课程五个范围,确定权重值范围为a1i—a1j。纵坐标表示担任课程数,一般不能超过3门。横,纵相交处的单元格表示课程间密切程度的权重。

2、鼓励任课教师在业务范围内拓宽专业领域,同时对个别好高骛远的教师在制度上给予限制。教授课程的次数以双数作为权重计算基数,确定权重值范围为a2i—a2j。

3、明确四维一体考核基数的范围和标准。改变考核周期由现在固定以每学年为单位为任课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周数,将四位一体偏重主观意识的定性考核改为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立体多维考核方式。使整个的教学活动都有材料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有权重值对应,权重值范围为a3i—a3j。让考核的主体根据材料去考评,让被考核的教师知道完成那些教学准备才能在考评中获得高权值。

我们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准备、课上教学、课后反馈,这里以课前准备为例。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还是其他哪种形式。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写出教案,交给教研室的主任;其次,由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给予评定;再次,组织教研室活动,让担任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一起讨论,任课教师在博取众长后最终修改、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案。最后,在开课前对教学的领导进行说课,领导提问,给出反馈和评定,完成课前准备。整个流程就是权值积累的过程,一方面使准备工作的每一步都有主观评定和客观资料可追溯,可以减少考核随意性,“走过场”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进步,获得一个公平的课时费基数。

三、情况反馈

研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课时费统计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人积极参与和对细节不断优化才能发挥作用。重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优秀的青年教师提高课时费,增加进修的机会。对不合格的教师强制接受培训或调岗,甚至解除劳动关系。[4]让青年教师能够劳有所得,不断突破自我,让民办高校在未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7/t20150730_196698.html,2015-07-30

[2]邱立国,龙小敏.基于KPI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中国证券期货[J],2012(08)

[3]潘颖颖.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比较分析,科技风[J],2009(10)

[4]于雜.基于KPI的鳥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4(01):87-89

论文作者:魏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课时费统计方法的研究论文_魏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