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电网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_张可佳1,张建海1,张金禄1,陈婧2

(1.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2.天地电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 100193)

摘要:经济效益作为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是电网企业关注的重点。传统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是对输变电工程本身的售电收入及运行管理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以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作为最终评价依据。以财务能力为基础的经济效益分析有必要,但不充分。不同类型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目的不同,经济效益的体现也就不同。为了弥补传统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相关电网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模型,从增供电量、可靠性及降损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到了相对全面且差异化的评价。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经济效益;差异化

1引言

目前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体系相对完善,涵盖项目建设过程、项目运营情况及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做到了对输变电工程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评价[1-2]。其中经济效益是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的核心之一,也是电网企业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项目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电网企业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分析项目财务能力。传统的经济效益评价反映的是投产项目因提升电网供电能力、支撑负荷发展而为电网企业带来的财务收入,计算基础是项目自身的增供电量,而未能体现项目在区域电网中的作用,也无法反映不同属性的项目特点[3-5]。例如变电站重建工程,由于重建前的负荷基础,使得重建后增供电量有限,财务指标并不可观。但重建工程的影响主要在于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供电可靠性、及损耗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作用,而这部分效益无法在传统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体现。

为了弥补传统经济效益评价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相关电网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结合输变电工程的项目属性及其在相关电网中发挥的作用,多角度分析识别效益。原有的资金流分析结合新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一方面计算具象上的财务收入,另一方面宏观反映项目的区域性经济效益情况。在标准化评价的基础上,更做到差异化评价。

2.相关电网划分原则

2.1术语定义

电网建设项目相关电网(以下简称相关电网)是受项目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各级电网。这种变化包括结构变化、设备变化和运行变化(即负荷变化)等。确定相关电网就是要辨别由于某一项目的建设给电网的哪一部分带来变化,包括本级电网、下级电网和下下级电网。

本级电网:建设项目所在电压等级电网。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本级电网是220千伏电网。

下级电网:三卷变中压侧或者两卷变低压侧电压等级电网。

下下级电网:三卷变低压侧电压等级电网。

2.2范围界定

识别电网建设项目的效益,需合理界定相关电网范围。相关电网范围界定原则如下:

1、直接有电气连接的本级电网;

2、通过下级或下下级电网切割负荷的本级电网

3、由于本项目建成,原有线路长度改变的下级或下下级电网;

4、由于本项目建成,运行方式调整的下级电网。

3.基于相关电网的经济效益模型

引入相关电网概念后,可以从局部电网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运所带来的变化及其产生的效益。输变电工程主要效益有增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及降损效益。基于相关电网的经济效益计算模型为:

3.3降损效益

降损效益为项目投运后因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供电半径优化等原因降低了相关电网的网损而产生的效益。降损效益=Σ[(投资前网损电量比例–投资后网损电量比例)×投资后供电量×购电价]。降损效益年值计算模型如下:

由于试验区仅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变电站B的供电能力就是相关电网的供电能力。变电站B的建设保障了试验区的负荷发展,产生了增供电量效益;解决了变电站A出线无联络问题,产生了可靠性效益;由于该项目的建设不存在降低设备损耗率或减少供电半径的情况,因此不计及降损效益。

4.2项目效益计算

1.增供电量效益

变电站B投运前,相关电网基础负荷为6.22兆瓦,供电能力为14.48兆瓦(仅计及与变电站B形成联络的4回线所对应的供电能力)。变电站B投运后,供电能力为65兆瓦,增供负荷分摊系数=(65-14.48)/(65-6.22)=0.86。试验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6000小时,该地区购售电价差为0.2221元/千瓦时,110千伏电网等效电价分摊系数为0.114,折现率a取0.7,计算期n为25,则该项目增供电量效益年值为542.96万元。

2.可靠性效益

变电站B投运前,变电站A有4回出线为单辐射线路,负荷无法转供,当故障发生时,该4回线路上的负荷(12.44兆瓦)将全部损失。变电站B投运后,其出线与上述4回线路形成了联络,能够满足N-1校验,有效减少了停电损失。当地中压线路故障概率约0.25次/年,平均故障修复时长5小时,产电比23.08元/千瓦时。该项目的可靠性效益为35.89万元。

3.效益成本比

该项目的总效益为578.85万元,总成本为572.62万元,效益成本比为1.01,由于试验区负荷发展牵制,该项目经济效益并不显著。

5.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相关电网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计算模型,该模型让使单体项目回归到区域电网,基于项目属性及其对周边电网的影响,从相关电网的角度着手,综合评价增供电量、可靠性以及降损效益。该模型适应不同类型的输变电工程,能更全面更合理的体现输变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投资的全局观。结论如下:

1、提出了相关电网的概念及识别相关电网的原则。

2、建立基于供电能力的增供电力计算模型。

3.利用缺供电量指标评价可靠性效益,利用网损指标评价降损效益。

4、通过效益成本比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当效益成本比大于1,说明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反之则说明项目经济效益较差。

参考文献:

[1]韦钢,杨毅,王建,周冰.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输变电工程技术后评价[J].电网技术,2010,34(3):112-116.

[2]黄文杰,傅砾,肖盛.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输变电工程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20):160-162.

[3]卢思瑶,麻秀范.输变电工程后评价增供电量计算方法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2,40(5):0738-0743.

[4]李君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2-44.

[5]黄鑫.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6(7):19-20.

论文作者:张可佳1,张建海1,张金禄1,陈婧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基于相关电网的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_张可佳1,张建海1,张金禄1,陈婧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