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中,例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都会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虽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但是其中存在的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标准。而大体积混凝土是房屋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只有切实提高其施工技术,才能显著优化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是指一次性浇筑总量大于1000m3,实体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mm,结构断面宽、厚比较大,表露面积系数较小,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面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结构。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1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平面立面设计,避免界面突变,目的在于减少约束应力。还需要合理的布置分布钢筋,最好是采用直径小、间距密的钢筋,在截面处加强钢筋的分布,最好是能够使用中低强度混凝土以及采用滑动层减少基础的约束。
2.2施工准备工作
2.2.1材料准备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各种足够的建筑材料,并对进场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几种,水泥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应优先选用铝酸三钙含量小的水泥,42.5级以上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4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依据水泥的特点恰当地对其进行入库保存,以有效预防其在使用前性能发生改变。骨料是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应选择连续级配的、粒径5~31.5mm、粒形接近方圆形的碎石粗骨料,如采用泵送,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混凝土泵送管径的1/4,实践证明,粒径选用5~31.5mm连续级配比采用5~25mm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可减少20kg左右。掺加大石块,在混凝土中掺加无裂缝、冲洗干净,规格为150~250mm的坚硬大石块,不仅减少混凝土总用量,进而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热。细骨料含泥量尽量减少,最好控制在1~1.5%之间。水选用自来水(饮用水)。
2.2.2技术准备
①施工人员要熟悉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图纸,编制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且要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②要对所有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保证混凝土施工正常进行,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③对所有的用电线路及水路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维修,并掌握水、电供应信息,保证水、电在混凝土施工中不中断,另外要配备用发电机、蓄水池等设备设施,以防临时停水、停电。
④掌握好天气的变化情况,避开雨天浇注混凝土,必要时准备好防雨设施,以防下雨进行及时防护。
⑤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同时应将承台、底板、地梁、剪力墙等内的泥土和杂物及其它垃圾清除干净。
⑥认真核查柱、剪力墙插筋位置是否正确,电梯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标高。
⑦做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最好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水泥用量则应该以最大限度减少水泥用量为原则,水胶比在0.25-0.40之间,外加剂可以掺入高效复合减水剂。
2.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常见的浇筑方法主要有:
①全面分层法,即将整个结构层分为数层浇筑,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
②分段(块)分层法,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③斜面分层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和厚度都较大的工程,振动工作应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将混凝土最上层的沁水完全清除干净,才能将混凝土应用到施工中去。究其原因,是因为混凝土中通常都具有较大的土灰比,如果出现严重的沁水现象,而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就会使得混凝土结构质量降低,从而制约了浇筑质量的优化。在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之后的1~6h内,混凝土结构的表层极易出现塑性裂缝,这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处理,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可较好地满足有关要求。
2.5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在180mm左右,因此经常采用的角度为1∶6,在浇筑过程中,地泵以倒退的方式进行浇筑,泵口在接软管口以后利用左右交合方式将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其次,振捣方向应保持垂直,对于钢筋密度较大的位置,振捣方向应为倾斜,注意振捣点高度通常在50cm左右,混凝土边缘振捣高度应为20cm。第三,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应在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同时下层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将振动棒插入到50cm的深度。第四,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将振捣速度、振捣力度控制好,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浮浆不再下沉时,可以停止振捣。
2.6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
在具体操作中,应确保钢筋与测温线可有效接触,以确保测量出的温度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预防温度应力的出现。在浇筑完大体积混凝土之后,应结合温度管理技术的特点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温养护,应确保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降温速度与内外温差都可符合有关的温度控制标准,应依照温度应力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保温养护周期,一般保养时间应超过14d。在拆除混凝土结构上的覆盖层时,应一层一层按顺序拆除。完成混凝土施工活动之后,应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足够湿润,应努力减小浇筑块的内外温差,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一般来讲,模板与混凝土在保温材料为塑料膜与草袋锯末,如果在寒冷季节施工的话,还应在混凝土结构外面搭建保温棚或防寒毡,而具体的保温材料的覆盖厚度应结合控制指标科学计。并且,还应做好设置隔热层的工作,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出现过高的内部温度而产生变形问题。
2.7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工作是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初凝后,立即用湿润的麻袋覆盖,覆盖二层,每层麻包袋搭接缝不少于100mm,上下层错开,派专人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以麻包袋湿润为宜,养护不少于14d后,才允许下一道工序施工。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只有恰当而科学地应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显著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提出的新标准。因此,施工人员应全面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种技术及应用技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使用这些施工技术,进而显著优化施工质量,最终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叶加建.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18).
[2]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
[3]程国起.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门窗,2016,44(1):45-46.
论文作者:韦振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