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的西线调水关键理念--水_黄河论文

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 大西线调水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线论文,生态环境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已制定

我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已经制定,并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通告全国。这确实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笔者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特别是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其中除长江上中游地区外,黄河上中游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都是缺水地区,没有水就会增加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只要有了水,就便于植树造林,可以遏制荒漠化和风沙,发展农林牧业,生态环境建设也就有了保证。西北地区面积辽阔,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大量宜农、宜林、宜草的土地面积,同时还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可以建设成农牧业生产基地和重化工基地。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现有土地负载力已经饱和,经济建设重点向西北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振兴大西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重大的战略决策;因此,加强这里的水利建设是至为重要的关键。

水从哪里来?有两个方案

有没有水?有!而且量多质优!水从哪里来?已有原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和大西线南水北调方案(即朔天运河方案)。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也就是从长江上游调水,水源不足,其总调水量只有145亿—195亿立方米,而且工程艰巨。须修建高坝、长隧洞和长距离盘山渠道引水,并结合扬水,把水输送到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必要时可顺黄河而下送水到黄、淮、海平原,此工程很艰巨,工期长,需达15年之久,仅是打隧洞就达175公里, 其中最长的隧洞达90公里。耗资亦巨,主体工程即需1500亿元,故仍不甚理想。而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却有更加理想的优越性。

正如《人民日报》内参上郭开的《大西线调水工程》一文编者按所说:“‘大西线调水’指从西南高原引雅鲁藏布江等外流河水到西北、华北、东北、中原等干旱地区的引水构想。与原设想的东中西三线南水北调工程相比,大西线调水有水源丰富、工程相对容易、工期短、投资少、综合效益突出等优势。有关专家认为,它的实施,不仅能消除我国北方水资源危机,而且有利于我国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值得关注和研究。”概括言之,大西线调水工程其主体工程西起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朔玛滩,向东北引水,会合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诸水入黄河,在拉加峡筑坝成库,然后水分两路:一路顺黄河而下经中原大地至山东入海;另一路修运河至青海湖,再东去沿黄河北岸修渠至内蒙古岱海,经调蓄后泄水永定河,下北京、天津到北塘入渤海,在途经兰州附近时分一支经河西走廊入新疆。

地理科学家考察发现

经地理科学家考察发现,整个大西线所有分水岭,山体都很单薄,厚度一般不超过20公里,附近都有沟通邻近水系的溪谷垭口,最适合开凿隧洞,这样的工程有6处,最长的隧洞19公里,短的仅6公里, 总长56公里。引水均流经于高山峡谷间,若定向爆破,炸断山体, 即可形成堆石坝,可抬高水位数百米,省工省时,经济实用,且不怕地震(该地为地震活跃区),越晃动越结实。线路所经地区,低平顺直,全部可以自流,无须扬水,所以施工易,引水多(2006亿—3886亿立方米),投资少(580亿元),且水质极优,还可利用落差发电。

大西线调水

·大西线调水示意图汪飞鹏绘

大西线调水(即朔天运河)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第一,大西线所引之水主要是引出国境的水和长江的洪水,如雅鲁藏布江出国境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阿萨姆邦。该邦正逢印度洋暖湿气流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年雨量达4000mm以上,再下入孟加拉国,这里地势低洼,常闹水灾;经怒江和澜沧江出国境入中南半岛,更名为萨尔温江和湄公河,中南半岛诸国均为热带和副热带季风气候,年雨量一般均在2000mm以上,下游也常闹水灾。我国只引出境水的1/4 ~1/3,既不影响各邻国用水,还可减轻其水灾,有利于邻国, 不会引起国际纠纷。长江洪水期可引洪水入黄河,以丰补歉,变害为利;冬季长江枯水期可放清水入金沙江和雅砻江,以满足其工农业生产和发电需要,并改善它的水质。

第二,青海湖和岱海可用以蓄水3000—4000亿立方米,用以调剂水量,保证“三北”地区用水。岱海可将黄河洪水全部存储起来,既保证黄河有洪无灾,还可使黄河汛期减少经陕晋、峡谷泥沙下池,使黄河下游停止淤积,为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第三,有利于根治黄河,使黄河常年保持径流量每秒2500立方米,年入海量680亿—900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含沙量可降至5—10 公斤(按黄河挟沙的临界值在20—25公斤/立方米,低于此值则向下冲刷),这样黄河将不再淤积,反而起到强冲刷作用。这样,16年后可使河床下降15~20米,将变悬河为平流河,变黄水为清水,同时有楫之利,郑州以下可通过万吨级轮船,高原也可行舟。

第四,发电量可以大大增加,大西线引水落差1500米, 即便引水2000亿立方米,年可发电一万亿度,而黄河上已有的10座大电站, 过去因水少效益很差,只要大西线引水成功,届时国家不用花钱,年可增加600亿度电,对工农林牧各业和生活用电将会得到满足。

大西线调水方案提出后,已得到很多专家、学者、各级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如1990年全国政协常委孙越琦、赵子立、陶鲁笳、郭维城等56人联合提案:“修建朔天运河刻不容缓”。中科院和工程院151 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港台和海外侨胞也热情支持。特别是邓小平题辞:“修建朔天运河,振兴中华民族”和去年5 月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批示,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团体印发,要求组织认真学习,研究提出贯彻的具体措施。温家宝副总理又在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和水利专家座谈水资源问题时作了传达,并支持两院院士对水资源问题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

标签:;  ;  ;  

改善生态环境的西线调水关键理念--水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