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体重均明显下降,身体状态好转。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状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和生活压力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肥胖症 内分泌 治疗 内科
【中图分类号】R1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79-02
肥胖系人体脂肪积聚过多所致,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热量,并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称为肥胖症。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具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随机序曲56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2~36岁,平均年龄在22.5岁。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肥胖,并无原发性心、肺疾病而发生肺泡换气低下所产生的一组症状:如嗜睡或时睡时醒,且睡眠时呈周期性呼吸,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呈多血质外貌;四肢颤动、末端发绀,二氧化碳潴留,右心室肥厚甚至出现右心功能衰竭。
1.2治疗方法:
1.2.1运动疗法:①可增加基础代谢、食物生热效应及能量消耗;②可降低血清胰岛素及三酰甘油的含量;③对肥胖者食欲不但不增加,有时反而减少;单纯节食可导致肌肉的丢失,而运动主要是脂肪消耗,肌肉丢失则不明显;④可减少减肥时所出现的肌肉酸痛;⑤可改善心肌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可增强胃肠蠕动,减少失眠、可调节大脑皮质活动,使精神饱满。但运动必须配合饮食控制,因为运动所消耗的热量不多,每次可消耗热量1.26~2.52kJ(300~600kcal),降低血中脂肪。据1980年美国对200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结果,发现跑得最长的人血液中产生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所以运动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
1.2.2运动方式:开始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尚不能适应,可引起心慌、气短,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应从简到繁,待逐步适应体力活动后,则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宜尽量选择中强度的肌力锻炼和较长时间的耐力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实际观察,一般中等强度的运动心跳次数应为110~130/min,低强度为85~105/min。患者开始锻炼初期,应由低强度逐步过渡到中等强度为宜。年老体弱,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一般以低强度的运动量为宜。要求在锻炼中要进行自我监护,当遇有不良反应,要减少运动量甚至立即停止运动。检查心肺功能,以判断能否继续锻炼或调整运动量。
1.2.3药物治疗
1.2.3.1消胖美:是一种中西结合药,有效率可达86.0%,且有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呼吸功能及消肿的作用,一般无副作用,用法:5片,每日3次。
1.2.3.2芬氟拉明:可使下丘脑和间脑释放5-羟色胺,并阻断5-羟色胺的再吸收,从而抑制食欲;能减少脂肪吸收及脂肪积聚,促进脂肪分解;加速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用法:20mg,每日1~2次,以后增加到每日3~4次,8~12周为1个疗程,可达到厌食作用。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加,腹痛,头晕,口干,乏力,嗜睡,恶心,夜尿增多等。癫痫、抑郁症患者,孕妇、高空作业、驾驶员等禁服。
1.2.3.3淀粉酶抑制剂:每日服250~500mg,可阻碍淀粉的分解吸收。可降低23%的总热量摄入。
1.2.3.4双胍类口服降糖药:通过恶心、腹胀、抑制食欲,降低血胰岛素水平,延缓胃肠对糖的吸收,增加大便中脂肪的排出量而减轻体重。但此药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故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酮体和血酸度。
1.2.3.5其他:甲状腺激素、甲基苯丙胺、氟苯丙胺、甲苯丙胺、苯丁胺、苯丙胺类等减肥药。由于副作用大,临床上已很少用。必要时试用,但须密切观察。
1.3饮食治疗:
1.3.1蛋白质:肥胖因摄入能量过多,过多能量无论来自何种能源物质,都可引起肥胖,食物蛋白当然也不例外。同时,严格限制饮食能量供给,蛋白质营养过度还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故低能量饮食蛋白质供给不宜过高。因此对采用低能量饮食中度以上肥胖者,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20%~30%为宜,并选用高生物效价蛋白,如牛奶、鱼、鸡、鸡蛋清、瘦肉等。
1.3.2限制脂肪:限制糖类供给,过多摄入脂肪可引起酮症,限制饮食能量供给时,必须限制饮食脂肪供给量,尤其需限制动物脂肪。因在肥胖时脂肪沉积在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过多时,常易引起脂肪肝、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并发症。此外,饮食脂肪高易饱腻,使食欲下降。为使饮食含能量较低而又耐饿性较强,对肥胖者饮食脂肪应控制在总能量25%~30%。
1.3.3限制糖类:糖类饱腹感低,可增加食欲;中度以上肥胖者有食欲亢进,低能量饮食中糖类比值仍按正常或高于正常要求给予,则患者难以接受。此外,为防止酮症和出现负氮平衡,糖类供给应控制在占总能量40%~55%为宜。糖类在体内能转变为脂肪,尤其是肥胖者摄入单糖后,更容易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因此,对含单糖食品,如蔗糖、麦芽糖、果糖、蜜饯及甜点心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纤维可不加限制,凡食物纤维多的食物可适当多用,每人每天饮食中粗纤维供给量不低于6g为宜。
2结果
5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体重均明显下降,身体状态好转。
3讨论
肥胖直接起因是长期能量摄入超标,治疗就必须坚持足够时间,持之以恒、长期地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彻底纠正能量高代谢状况,切不可急于求成。建立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措施,是取得疗效和巩固疗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史云峰,徐水泉,袁红,倪爱国,朱庭仪,蒋萍.人体调控功能测评系统的设计及其操作程序[J].中国疗养医学,1997年04期.
[2] 许玲,陶芳标,李光友.肥胖和超重中专女生最大氧耗量及负荷运动后脉搏、血压变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论文作者:徐凤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脂肪论文; 能量论文; 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肥胖论文; 糖类论文; 肥胖症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