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在建设的所有基础设施中,水工建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利于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从宏观角度看是实现防洪抗灾的关键。本文基于施工建筑的角度,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水工建筑;技术要点;混凝土
前言:水工建筑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包括水库、大坝、码头等工程,根据工程用途不同,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尽相同。现代水利工程往往是利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施工材料,实现修建的水工建筑更高的强度和质量。但同样以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主材料,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修筑的建筑也呈现不同相应的质量。本文主要研究这些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以此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
1水工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任何工程项目施工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前瞻性的方案,混凝土水利工程施工同样如此。因此在制定方案时,需要了解国家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标准,根据工程的质量需要选择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材料。对于水工建筑来说,抗渗性以及承重性具有一定的硬性要求。水工建筑有很大一部分长期处于水中,并且建构设计更加复杂,若是采用不合适或者质量不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则会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功能性、稳固质量等。
同样是水利工程,由于用途和修筑要求不一样,所采用的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地形、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还要考虑工程后续的建筑养护、检查,如此才能保证施工目的得到贯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既定要求。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衡量其质量的标准就是承载力,它保证了建筑在运作时的安全环境,而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承载力,首先要从混凝土材料着手,选用的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只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第一步,还要对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特殊施工工艺实现水工建筑特定的功能。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遵照严格的比例进行调制,在调制的混凝土材料投入使用前,先试制少量的混凝土块检测其强度、渗水性是否符合要求,若是符合则遵照此比例调配混凝土,若是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调配更加适合的比例。
2针对水工建筑物裂缝采用的修补技术要点
2.1水工建筑产生裂缝的因素
水工建筑物产生裂缝的常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中:1、混凝土硬化过程,由于干缩导致的体积变形,在长期作用下产生裂缝;2、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未能有效散发,内外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变形引起裂缝;3、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4、建筑物整体热胀冷缩,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加之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低,因温度因素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5、在夏季高温天气,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快,但是内部水化热过高,混凝土长期处于塑性状态,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2低压注浆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修补裂缝宽度在0.2~0.3mm之间的裂缝,此种修复方法的工序为:1、清理裂缝周边的杂物;2、试漏处理;3、配置注浆液;4、选择合适的注浆设备注浆;5、二次注浆完毕后再清理裂缝表面[1]。
2.3表面覆盖修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修补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建筑裂缝,它通过在裂缝表面涂膜的方式,达到修补微细裂缝的目的。这种方法修补水工建筑裂缝的有一个缺点,即无法深入到建筑裂缝内部,难以追踪延伸裂缝变化。常用的修补材料有弹性涂膜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膏等,根据建筑物的修补部位以及所处环境,采用不同的修补材料。在裂缝修补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先用钢丝刷子在修补部位表面打毛,以此清理裂缝周边的附着物;2、然后再用水进行冲洗干净,待其表面充分干燥后,以树脂充填混凝土表面气孔;3、最后以修补材料进行涂膜[2]。
3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帷幕灌浆钻孔偏距
钻孔的操作,需根据施工的布孔方式、裂缝深度、裂缝走向等规则决定。在实际钻孔中,存在设计钻孔位置与实际钻孔位置的偏差,根据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 2001)》 的规定,相应孔深中单排孔或多排孔,帷幕灌浆孔允许的钻孔偏差如表1所示。
表 1 帷幕灌浆孔允许的钻孔偏差
表1可得知单个钻孔最大允许偏差,且顶角大于5°斜孔方位的角偏差值,垂直钻孔偏斜方位与两孔的偏距没有太多限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帷幕灌浆单个钻孔偏差必须满足上述的灌浆技术规范,若是相邻的两个钻孔偏斜方位相反,则会导致过大的孔底偏距,影响灌浆质量。
假设施工环境为孔深大于60m,孔距为2m,有1、2号孔。1号孔沿帷幕轴线向右偏差1.2m;2号孔则向左侧偏差1.2m。这两个孔的单孔偏差在上述的灌浆技术规范以内,但是两孔孔底偏距达4.4m,是单孔孔距的2倍,由此影响了灌浆质量。针对此问题,可以在钻孔时增加相邻两孔的偏距标准,当两孔偏距大于2倍孔距,则在这两孔间设置加密孔,以此加强灌浆质量[3]。
3.2混凝土振捣技术要点
水利工程是大型工程,所需的浇筑混凝土量较大,使得混凝土振捣工作量随之增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根据部件类型选用合适的振捣工具,其中插入式、平板式和附着式振捣器这三种被广泛应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振捣器在使用过程须与模板保持适当距离,这是为了避免振捣器与模具之间的振动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对于分层混凝土,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这过程中要保持振捣插入深度不变,确保混凝土各层次之间有效连接,充分发挥振捣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分段、分块混凝土,将其表面以重叠振捣的方式,避免混凝土平面下降且通过振捣将气泡挤出。当混凝土呈现泛浆且表面光滑,则表示振捣已达到施工要求。
3.3混凝土变形控制
水工建筑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因多种因素造成混凝土变形,如建筑结构设计不规范、施工材料不达标、混凝土调配比例不正确、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操作不规范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变形。
针对混凝土变形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1、结构设计初期考虑混凝土浇筑以及振捣方式,加强以上操作的控制,避免建筑出现裂缝或部件变形。2、计算好混凝土结构的强度。3、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施工原料,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在符合施工要求后才允许进入场地,并且做好妥善存放,避免施工材料管理不当而影响其性能发挥。4、根据水工建筑的部位,采用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并且保证浇筑过程为一次浇筑。5、对于影响建筑施工的自然因素,如天气变化、气候条件等,要纳入到施工管理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在这些客观因素影响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问题恶化。6、要在使用振捣器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其对于混凝土模板质量的影响。
结论:综合上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水工建筑施工的关键,需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以此保证使用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水工建筑物裂缝采用的修补技术要点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通过这些技术促进其在水工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宁宁.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18(03):140.
[2]卫振杰.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213.
[3]肖云安.浅析现代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200.
论文作者:陈昱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工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钻孔论文; 质量论文; 要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