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较晚,导致了我国对地铁风险管理研究较为落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整顿建设市场乱象,提高建设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工程建设制度化并在实践中得到稳步落实。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事故;风险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地铁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铁工程由于施工难度较大,施工环境要求较高,意味着地铁工程在建设当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风险。地铁由于施工特殊性及本身交通地位,就要求地铁建设部门必须重视地铁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举措来保障地铁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在2006年的北京地铁10号线施工过程中,就是由于施工机器的差错,导致了吊斗坠落伤人事故的发生。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地铁这个交通工具所带来的效用极其重要,而地铁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不仅仅关系着城市的交通安全,还对城市的经济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地铁工程施工事故相关内容分析
1.1施工危险源概述
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各类情况或状态的统称,一般而言,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危险、物理因素造成的危险,而在地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多是这两类问题组合而成。在危险源辨识问题上,多是现场人员所犯的经验式错误,在现场出现各类隐患后,人们往往只注重寻找现象所涉及的物的因素,对于人类活动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不关注。对于辨识范围要包含所有现场施工的人员、区域、设备、工艺等等的一切活动,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很多中,但在辨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取多角度思考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出现遗漏。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现场施工安全不仅会对工程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地铁工程的水文地质状况会对现场施工产生各类影响,不仅决定了基坑深度、平面形状,而且随着基坑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和土层状况会发生转变,若不能及时辨识现场危险情况,必然会造成问题,甚至引发坍塌事故,严重威胁人员、设备安全。
1.2施工危险源的分析
首先,影响安全事故的有关因素。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员、设备、材料、环境。1)人员方面,个人或集体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不安全行为等都会对现场安全情况产生不利影响。2)设备方面来说,主要存在设备老化、装置失灵,机械强度不足、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不利影响。3)材料方面,主要是材料存储、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或材料自身存在质量问题,不能适应现场施工环境要求。4)环境方面,施工过程中温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等缺陷会影响施工整体环境,也是导致地铁工程出现施工事故的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现场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突发状况,如地质灾害、恶劣天气等,并且部分地铁施工处于闹市区,区域面积狭窄,若不能有效管理会存在各种缺陷和隐患。
1.3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地铁工程是由大量单项工程组合而成,单项工程又是由单位工程组合而成,单位工程若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分部分项工程,在这些工程类别中来说,对于地铁施工项目危险源进行分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状况开展工作,通过一定措施缓解并降低风险,及时做好相应的现场管控。1)考虑消除风险,在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前对各项现场工作进行严格检查,将各类安全隐患及潜在问题排除出去。2)考虑降低风险,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无法进行消除,要对其进行处理,以便降低风险,使其达到能够接受的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考虑做好防护,各类防护措施都是属于被动措施,当前两种方式无法处理风险,可以考虑做好相应防护,降低风险出现时候的伤害概率。这三种方式始终都是相互关联的,必须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同时制定严格制度,做好现场监督,确保各类措施能够有效落实,或针对特定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在此过程中,考虑拟定的措施是否可行、实施成本是否允许、实施方案是否最优。只有保证相应的机会能够真正落实,最终才能快速、高效的完成地铁工程建设,将各类不利问题降至最低。
2.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2.1加大工程前期环境调查力度,收集环境数据,降低风险
地铁工程作为一个城市基建工程,自然是十分庞大的。在地铁建设前期做好相关工程调查,可以有效地在工程建设期间进行风险管控。在建设前期,建设环境的调查是正式工程的施工基础。也就是说地铁基础建设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当地的人口居住环境、建筑古迹以及当地的地下管道的铺设环境等等,都是在工程前期的调查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因为不清楚环境所带来的建设困难和安全隐患。降低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工程建设时期的不确定风险,还增强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2.2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风险责任
为保证地铁工程的正常开展,许多城市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明确工程建设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提升了部门相关负责人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保障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有序开展。
2.3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培训,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以往地铁工程事故的发生,有很多是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事故是因为工程管理人员发现并解决风险问题的能力不高,不能够及时排查预防那些隐藏在工程建设之中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风险发现能力和风险预防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将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铁工程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1]。
2.4构造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加强信息化风险管理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是在城市之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存在着很多影响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监测体系。采用各部门合力协同的方式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监控体系。采用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方法,加强风险识别。一是地铁风险点管控,设备起重吊装作业、加强大型设备班前检查、周检查、月检查排除设备安全隐患。二是轨行区安全管理,交叉作业施工干扰多,需要加强调度管理,严格施工计划审批制度,调度视频监控系统对每一个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控制行车速度。做好了风险识别预防和监控,才可以为地铁工程建设创造一个稳定无忧的工作环境,为工程的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
结论:
简而言之,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建工程。它对建设环境和条件要求颇高,铺设较为困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而,提高地铁工程施工管理,防止地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地铁工程建设安全,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表述了地铁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我国目前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随之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对策方案,以防范施工过程出现的一些风险和不安全事故,希望在之后的地铁施工过程中,建设人员能够提高防范意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2]。
参考文献:
[1]曾路实.软土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安全现状及危险源的研究[J].居舍,2017(24):8-9.
[2]朱庆军.地铁施工危险源识别及安全对策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8(1):262-263.
论文作者:王宝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地铁论文; 风险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危险源论文; 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