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侯鹏

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侯鹏

侯 鹏

依安县人民医院 1615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保守治疗与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后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手段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46例选择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40例选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与患者总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对照组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远高于对照组77.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度分别为91.30%与72.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将解剖钢板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对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深受临床欢迎。

【关键词】解剖钢板;保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创伤外科常见疾病,被认为是最难处理的关节面骨折之一[1]。该类骨折多见于车祸与高处坠伤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患者长期疼痛与行走障碍等后遗症。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对跟骨骨折认识的加深,解剖钢板治疗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我院本次对收治的86例采用不同治疗手段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6~12月收治的8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依据自愿选择治疗手段的原则分组,其中46例选择解剖钢板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40例选择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两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62、24例,年龄范围在21~62岁,(43.2±2.1)岁为年龄平均数。两组均经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和CT检查,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2]。两组患者跟骨骨折均为单侧,其中车祸与高处坠落伤例数分别为32、54例;依据Sanders标准对骨折分型情况为Ⅱ、Ⅲ、Ⅳ型分别为26、41、19例。两组上述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保守治疗,先施予手法复位,再经床头X片观察复位理想后给予石膏外固定。

1.2.2 观察组 采取解剖钢板治疗。本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后取侧卧姿势,从跟距关节的外侧切弧形口子,至下而上进行剥离并对跟骨骨折位置充分显露,从下到上撬起关节面塌陷的骨折,在跟腱与跟骨止点位置借助弯血管钳按压使得关节面复位平整,将 Gissane 角、Bhler’s 角以及跟骨高度恢复到正常情况。注意对于最后复位的跟骨外壁应将外膨的外壁敲平,并纠正增宽的跟骨体部与检查复位情况,以防腓骨肌腱被压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C-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依据患者骨折状况修剪与将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最后再进行引流处理、皮下与切口缝合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以及3天后指导患者开始行踝关节功能训练。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定 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观测。两组均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评分[3]。依据患足术后外观、是否疼痛、步态与稳定性以及足部关节活动状况等给予评定。评分超过90分者视为优,介于75分到90分间者视为良,介于50分到74分间者视为一般,低于50分者视为差。总有效=优+良+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16.0,计数用%构成并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术后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对照组优良率为6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远高于对照组77.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两组治疗总满意度分别为91.30%与72.50%,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高(P<0.05)。

2.3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相对较好。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多见的致残性损伤,损伤机制主要为距骨对跟骨轴向力的撞击后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斜形以及继发性骨折线。临床大多数跟骨骨折均为暴力直接作用造成的骨折。据相关统计显示,跟骨骨折的发生率在所有跗骨骨折中所占比例约为60%。临床对该种骨折存在较多的治疗手段,但其治疗最终目标均为尽量恢复跟骨Bohler角和高与宽,以及维持距下关节面原有的平整。但若治疗失当易引起关节疼痛、关节炎、行走不便以及腓骨撞击综合症等后遗症,因此治疗该类骨折最具成效的方法为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与早期适宜的功能训练。

传统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等技术手段,但对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却易出现牢固性不强与不能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等问题,且晚期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出现疼痛与扁平脚等后遗症,因此不适宜临床推广。而解剖钢板是依据人体跟骨生物学解剖结构设计的特制钢板,不仅能兼顾不同位置骨折的固定,且术后无需借助外固定的支持和能尽早进行踝关节与趾骨等功能训练,可有效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还可给予压缩骨折施行有效植骨,且几乎无后遗症,因此不失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手段。

我院本次观察发现:术后随访1年观察发现观察组总疗效与满意度依次为93.48%与91.30%,对照组总疗效与满意度依次为77.50%与72.50%,对照组两项均明显不及观察组理想(P<0.05)。可见:将解剖钢板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对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深受临床欢迎。

参考文献:

[1]游华斌,郭宁飞,急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11):1004~1006.

[2]高真国,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23.

论文作者:侯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_侯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