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要红
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4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 30)和对照组(n = 30),观察组患者接受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之间的ESS、GCS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GOS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和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均能有效控制基底节区脑出血,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对患者顺应性更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小骨窗微创手术
目前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案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对于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有效仍然存在诸多争议[3]。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顺应性高,有利于预后,是研究最多的治疗方法,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和小骨窗微创手术是应用最多的微创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它们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 30)和对照组(n = 30)。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62.41 ± 3.97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血肿量为30~90 ml,平均54.12±8.65 ml。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62.53 ± 4.07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血肿量为30~90 ml,平均56.12±8.37 ml。两组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
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手术前进行 CT 检查,均选取额部为穿刺点。避开重要的血管及功能区,常规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至骨膜。颅锥钻通颅骨和硬脑膜后,置入软通道引流管,抽吸血肿至出现阻力为止。用生理盐水等量冲洗置换(10 ~15mL 左右)至引流液颜色变浅,术后复查颅脑CT。如果患者无继发性出血,并且引流管位置良好,注入含尿激酶2— 4 万单位的生理盐水5mL,闭管3~4h后放开。如果引流管位置偏移不良,则重新调整引流管位置。术后常规予以患者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感染和防治并发症。每日注入上述尿激溶液 1 ~ 2 次,引流时间为 3 ~ 5d,血肿基本清除时拔管。
小骨窗微创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插管。CT 确定血肿部位,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在颞部做一马蹄形切口,常规消毒铺巾,用小乳突牵开器扩张皮肤和钝性分开颞肌。颅骨钻孔扩大骨窗,其直径为3cm的钻孔。从此孔进入血肿腔,抽吸一部分血肿减压,对血肿进行清除。合并脑室出血的同时行侧脑室置管引流,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术后处理同于微创组。
1.3 疗效评价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显效:术后能正常活动,无神经障碍或轻度神经障碍,GCS评分>13分,ESS评分>85;治疗有效:轻度残疾,生活能自理,GCS评分8~12分,ESS评分65~85分;治疗无效:包括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GCS评分<8分,ESS评分<65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以均值 ± 标准差标示,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 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 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治疗显效19例,治疗有效8例,治疗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治疗显效16例,治疗有效10例,治疗无效4例,有效率86.7%(26/30),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上升导致动脉破裂,是最常见的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致残致、致死率高[2],基底节区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部位,研究指出高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30%[3]。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老龄化现象加剧,致使脑出血疾病的发生率持续提高。实践表明,早期手术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为预后和恢复提供有利条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方案不断增加,其中微创血肿引流术应用比较广泛。
该术式的优势较多,总结为以下几点[4]:第一,手术创面小,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手术救治争取了更多时间;第二,提高了手术质量,避免了对脑组织造成的意外伤害,减少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出血后患者颅内存在血肿、颅内压升高,清除血肿成为治疗关键,该术式对血肿的清除率更高,尤其利用显微镜辅助观察,可以看到隐匿的肿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2.68min,术中出血量为15.85ml,GOS评分为10.0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7.71min、86.25ml、9.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小骨窗微创手术和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均能有效控制基底节区脑出血,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对患者顺应性更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谢家洪.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7(8):2119-2120.
[2]陈继华.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13(22):30-31.
[3]朱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3(15):30-32.
[4]张均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5(04):25-27.
论文作者:陈要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基底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手术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