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邵芳芳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邵芳芳

邵芳芳

河钢邯钢生产制造部生产技术室 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冶金行业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以确保设备高效正常运行,从而促进冶金行业的顺利有序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冶金设备管理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冶金设备管理;维修技术;应用分析

1导言

在冶金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冶金机械设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冶金设备维修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用效益,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冶金产业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促进冶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

2冶金企业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在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是冶金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保证冶金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同时,还应该对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模式进行改进,促进冶金生产效率的提升。冶金行业是十分重要的重工生产行业,为了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必须对冶金机械设备加强管理与维修。另外,冶金机械设备是促进冶金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关键。在冶金生产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生产设备的能源都是冶金生产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大型冶金生产行业的技术操作人员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如果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则很难进行冶金生产,而为了充分发挥冶金机械设备的应用优势,必须对冶金设备加强管理与维修,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冶金作业效益的提升。

3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问题

3.1设备自身性能质量方面

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不注重机械的老化程度,以及施工过程中国家对高科技生产的相关要求,易导致生产的产品不管是质量还是性能都存在着缺陷。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如果冶金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比较低,则会造成冶金生产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升。另外,随着冶金机械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机械设备的损耗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冶金设备不能担负起相关的生产活动,逐渐报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相关的冶金机械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必要的时候进行更新换代。

3.2维修不够充分以及过度维修

现阶段有许多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规格型号、原产地以及标准条件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机械设备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需要维修,从而会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费耗损。因为检修维护系统没有达到理想程度,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及时查找出来,所以只有在机械濒临报废的情况下才会发现需要维修。如果遇到过于严重的情况,维修工作的难度会大大提升,造成许多不良损失。

3.3企业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滞后,存在严重的两级分化

许多冶金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水平极为滞后,存在两级分化的情况,各管理层人员之间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所制定的管理控制制度与应对方案均脱离了现实。尽管基层的员工可以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但是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并没有方式解决问题,导致设备的管理工作无法合理地展开,最终导致了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难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3.4设备安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备安装的不合理性是冶金机械设备安装中的一项主要问题,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冶金企业没有具备十分专业的安装技术;2)设备管理的水平也有待提升;3)安装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例如,在进行设备组装时,安装人员有可能存在零件混淆等技术问题,或者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存在零件遗失等工作疏忽。这些问题都使得冶金企业的安装效率不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耗费了工作的时间。

4冶金机械设备维修方式及制度

4.1设备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方式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提倡辅助设备采用事后维修,主要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在维修时采取改善维修,在设备设计选型时采取维修预防[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1事后维修

这是早期的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指在机械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或损坏之后,无法继续使用而实施的维修,机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其基本思想,设备出故障后,不能正常运行,才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有效消除冶金机械设备故障隐患,需要及时准确对设备故障位置做出定位并掌握相关信息,并与设备出现故障的类型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及措施进行维修。对于设备故障,停机后不会对生产造成过大影响的辅助设备和对设备故障机理、故障发生时间不明确,不便于预防维修的设备以及一些采用了冗余设计、有备用的设备可用于事后维修.

4.1.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设备维修人员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磨损规律作为依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通过对设备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故障排除,来避免和减少设备停机带来的损失,对于冶金设备而言,预防维修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补救性特点,不仅是提高设备性能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也是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有力基础,预防性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力度,保证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和的开启率;二是加大预防性检测力度,通过准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检测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制定设备维修应急预案,根据检查出设备故障隐患的类型,在设备故障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维修;四是做好相关设备台账和设备检测数据及故障分析记录,有利于正确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转状态和设备性能参数变化规律,便于日常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4.1.3改善维修

改善维修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针对设备一些现有缺陷,对设备的结构及性能参数等进行改善,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先进性,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1.4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是通过从设备设计方面上增强设备综合性能,来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维修。维修预防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设备的维修性方面的问题。

4.2设备维修制度

目前采用的机械维修制度主要有;计划维修制度、生产维修制度、预知维修制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它们都是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的预防维修制度。随着冶金行业不断发展,可靠性理论与故障物理以及质量保证等先进科学技术的问世,使维修领域通过努力探索,出现了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和质量维修(QM)等新的维修方式。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通过选择机械设备的重要功能项目及功能故障与故障影响度的整理分析,找出设备故障原因,并应用逻辑决策图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对于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维修制度。质量维修(QM)是通过对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人、设备、材料、工艺方法、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查出和排除因设备而造成的产品缺陷,使产品质量特性全部保持最佳状态,有利于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5结语

综上所述,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加强冶金设备的管理和提高维修技术的应用,才能使冶金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冶炼行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冶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总而言之,冶金设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维修技术的应用是和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只有不断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在冶金机械设备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冶金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建明.试论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现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4):83+85.

[2]朱建波.冶金设备的工业防腐与设备管理[J].世界有色金属,2016(15):29-30.

[3]尚玉龙,姜勇,徐亚洲,刘刚.我国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现状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07):206.

[4]吴凤海.浅谈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1,30(12):168.

论文作者:邵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应用分析论文_邵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