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省 淄博市 25641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已经成为录取的最低层,分数低、能力差,这些严重制约了高职生的再发展。本文以信息类专业为出发点,对学分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专业的设置、学生的学情、师资队伍如何建设、弹性学分制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大专业基础课和分方向的新理念,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高职生学习不力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学分制 信息类 学情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100多分就能上大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考录取中高职被无情地放在了录取的最后一批,这势必会造成高分上本科,低分上高职的现象,而且录取的学生参差不齐。普通夏季高考从180多分到400多分都有,分数跨度比较大。也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而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造成了一个班很多听不懂、不想学,而有些觉得进度太慢,满足不了对知识的渴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学分制的改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目前信息类专业学分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1、信息类专业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各个专业各自为主,相互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这容易产生几个问题,首先,专业之间缺少交流,从企业岗位调研到形成专业调研报告需要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其次,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共享,平台之间的共享,造成教师专业不精,好的资源不能共享,如精品资源课、优质资源课等。最后,教学评价标准不易把握,因为课程千差万别,教学标准等不统一造成评价尺度不易把握。
2、现有的学分制不够灵活。因为录取的学生标准不一,尤其是文化课程度不高,如果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势必强人所难。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可以发现,低分高职生的优势不在这里,如何发挥高职学生自身的优势,挖掘他们的亮点显得尤为重要。
3、教师和学生不能双向选择。现有的制度是教师选课,学生上课,教师没有多大的自主权选择班级和学生,学生更是没有机会老师。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听课,哪怕是不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教师也没有机会选择心仪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这也是阻碍学分制改革的不利因素,教师是开展教学的保障,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好的师资学生就没有多样化的选择。
5、课程教学标准缺乏统一。标准的缺乏造成教学的尺度不一,培养的学生水平不一。标准化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信息类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构建阶层式课程体系。根据院级课程、系级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分类,将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公共课程和分方向课程进行归纳划分,然后根据现有师资来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是构建阶层式课程体系,这一点是关键。
2、实行弹性学分制。制定合理的弹性学分制实施细则,弹性学分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要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能力、专利的获取、顶岗实习学分的评价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如顶岗实习环节如何进行合理的量化,给出学生学分评判的依据。
3、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加快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学生能用手机和电脑及时准确地选择课程、教师,查看学分,根据学生爱好智能推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
4、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信息类专业阶层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如何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通过后期的引进扩充,满足学生对专业方向更多的选择。因此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5、课程教学标准统一化。信息类专业很多课程属于通用课程,如java、ps、微机组装、计算机网络等,将这些课程标准化,即统一授课计划、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统一考核标准等,这样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激发高职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学分制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更明确的指明了高职生努力的方向,使高职生的选择更具灵活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
作者简介:巩建学(1980年1月—),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学历为大学本科,职称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论文作者:巩建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分制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类专业论文; 信息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