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乡镇企业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在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客观困难多于往年、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巩固和强化了改革、发展和提高的良好势头。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生产持续发展,效益稳定增长。去年预计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9万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营业收入3.5万亿元,增长35%,产销率到89%;上缴国家税金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加就业722万人,乡镇企业职工总数达1.2亿人。
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达13万家;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越来越普遍,并以资产为纽带向集团化发展,全国性企业集团已达十多家;承包、租赁、兼并等项改革配套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起到了明晰产权、完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融通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增强企业活力的作用。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巨大引擎。全国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延伸,沿海、沿边、沿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乡镇企业实现出口商品交货值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相当于销售产值的9%;已有250家乡镇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其中今年新批100家;到境外办企业400多家,总投资近4亿元。
东西合作普遍得到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实行东西合作的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制定了“西进计划”;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区积极选择项目和工业小区,主动与东部地区结对子,实行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些有远见的知名企业家带头行动,如鲁冠球的“西进战略”,吴仁宝的“扶贫工程”等。农业部已批准了第一批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一个以东带西、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富帮贫、整体推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长比东部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苦练内功,企业素质得到提高。目前,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500家。在不放松传统产业和为城市工业进行加工配套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中高档产品。到目前为止,乡镇企业累计获得部优质产品奖3342个,国家金银奖69个,在国际上获奖的产品约50个,优质产品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由1993年的45%提高到1994年的50%,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本的有机构成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国有70%的乡村集体企业完成了七项基础管理和五项专业管理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现有国家一级企业2个,国家二级企业148个,部级先进企业400个,1994年又表彰了1000家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
以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企业布局趋向相对集中。近年来,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为代表,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小城镇迅速崛起。1993年全国小城镇发展到5.6万个,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乡镇达5467个,江苏的盛泽镇、天津的大邱庄镇工业总产值均超过50亿元,小城镇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各地都在规划、开发、建设一批乡镇工业小区,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的态势已经开始形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不少困扰乡镇企业发展、提高的困难和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一是资金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乡镇企业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1993年仅为8.5%,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一些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二是增本减利因素增加。去年以来,乡镇企业贷款利率提高,税赋加重,原材料、能源及运输价格大幅度上涨,各种社会负担有增无减,使许多企业难以承受。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国有企业转化经营机制,使乡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范围、领域扩大,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对乡镇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企业自身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机制需要强化、创新。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是从面上看,还仅仅是个开始,许多难题和关键环节还没有突破,一些乡村企业出现机制弱化、退化现象。二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有的还处在经验型、家庭制管理阶段。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三是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不尽合理。从产业结构看,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1993年第三产业产值仅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看,乡镇企业产品合格率和优质品率相对较低,初级加工产品和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和中高档产品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布局看,虽然乡镇企业发展逐步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集中,但是绝大部分仍然分散在自然村落,延缓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四是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从1994年1-9月份看,乡村工业企业亏损面为7.5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税赋增加、贷款利率提高、工资成本上升,同时也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资金占用多、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产销率不高等原因。总之,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乡镇企业历来都是在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和提高的步伐。
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是好的,在国际范围内,和平与发展是整个形势的主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国际资本主要流向收益高、效益好的东亚地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越来越多,经济规模大,市场容量大,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些优势为我国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乡镇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机遇,吸引尽可能多的外资、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发展和提高。
国内环境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是国家宏观改革全面深化,特别是1994年财税、金融、外汇、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多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连续出台。从长远看,改革一定会逐步理顺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市场运行机制,这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二是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去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粮食生产在灾情连续不断的情况下获得了好收成,油料、棉花、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生产均比上年增加。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广大干部和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经久不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乡镇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加快提高的实力。从全国来看,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的态势逐步形成,正处在战略重点调整和地区间协调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该说已经基本跨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商品意识积累、经济实力积累、管理经验积累、企业家和各类人才积累,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聚集的能量越来越大。东部地区已经进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阶段,产品层次开始升级,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为主向最终产品、中高档产品、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面向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开拓。国务院中西部会议以后,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群众上下形成共识,牢牢抓住这个机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逐步走上了地区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
标签: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