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的运用论文_潘广彪,李瑜珩,余利坚,邓洪,王顺和(通讯作者)

中医中药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的运用论文_潘广彪,李瑜珩,余利坚,邓洪,王顺和(通讯作者)

(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大肠癌属于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一些患者术后的恢复比较慢,伴有一定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围手术期的综合调理和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度以及降低和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科对进展期大肠癌在围手术期根据整体观、辩证施治使用中医中药临床观察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大肠癌;中医中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48-02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WHO2012年数据,大肠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工业化的进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每年死于该患者群约10万(占患病数57.5%)[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大肠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仍是外科根治性手术为主,尤其是早中期大肠癌效果更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因此肛肠外科也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来提高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生命。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进展期的大肠癌围手术期对于中医中药应用的效果,作如下分析

1.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和理论依据

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大肠癌之名称,但有类似大肠癌临床表现的记叙。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说“癥者,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逐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指出腹中包块,盘牢不移乃临床表现。《外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外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这些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因此大肠癌属于中医“积聚、肠覃、锁肛痔,癥瘕”等疾病的范畴。

大肠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灵枢?五变篇》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景岳全书?积聚篇》中提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外科正宗?脏毒论》一书指出:“又有生平情性暴急,纵食膏梁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炎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这些都指出大肠癌病机为机体阴阳失调,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为病之本,湿热,火毒,湿滞为病之标。二者互为因果,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热毒等各种病理状态的发生。病情较长者可进一步发展,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形成。

2.中医药在进展期大肠癌治疗中的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大肠癌中医治疗的核心,而目前大肠癌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多见虚实夹杂,临床中难以单用某一型来概括整个病程,故治疗当中要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我科根据临床四诊摘要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肠癌分型如下。

2.1 正虚邪实

主症:下利毒血或紫黑脓血,血色无华,气短乏力,纳差疲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解毒消瘀。

方药:仙鹤益气养血汤。

2.2 湿热蕴结

主证: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清肠散结。

方药:槐角丸加减。

2.3 气滞血瘀

主证: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脾肾阳虚

主证: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腹痛绵绵,喜按喜温,五更泄泻,或污浊频出无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固涩。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2.5 气血亏虚

主证:形体瘦削,大肉仅脱,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卧床不起,时有便溏,或脱肛下坠,或腹胀便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扶正固本。

方药:八珍汤加减。

3.中医中药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使用方法

3.1 术前改善全身状况

进展期大肠癌患者病程长,进食减少或慢性消耗,以及未能及时有效治疗都可能使患者全身情况变差,导致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慢性衰竭,致不能胜任手术或影响术后恢复,虽然目前西医方法很多,如胃肠外营养疗法,但治疗费用贵,要求条件高,常需做深静脉置管且有一定并发症,基层医院推广有一定难度。所以肠癌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证,从“整体观”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特点本着“实者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中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以提高增强免疫力,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改善患者全身机体状况,为手术创造良机。

3.2 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采用中医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大黄15g,厚朴10g,枳实9g,炒莱菔子20g,当归9g,桃仁9g,赤芍15g)“通里攻下”的治疗原理开展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抗生素肠道准备,可避免使用胃管洗胃及肠道机械灌肠准备,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达到术后早期进食,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精神紧张。避免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整体的康复。

3.3 改善胃肠功能和清洁肠胃积滞促进术后康复

大肠癌术后肠麻痹是导致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致诸多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肛门排气、排便延迟等不适症状。中医认为大肠癌术后气血亏虚,中焦气滞、瘀血内阻、腑气不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升降失司。通过使用中医中药等措施加速患者康复。

3.3.1中药方剂口服 按六腑以通为用,传化而不藏,不通则痛的理论,采用“变滞为通,变静为动”的原则运用行气通腑、健脾益气,配合活血祛瘀可改善术后肠麻痹,减轻肠粘连形成。楚延春认为在大肠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术前改善手术条件,术后改善腹胀,预防肠内感染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2]。

我科根据术后患者辩证施治多在术后第1、2天选用仙鹤益气养血汤合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少量频服。中医认为复方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通腑荡积、行气散结、六腑通畅的功效。研究显示,复方大承气汤对大肠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气障碍致恶心、呕吐、急性胃扩张等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而主方仙鹤益气养血汤具有健脾益气,气血双补之功效,两方加减组合具有驱邪而不伤正,促进肠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达到快速康复治疗作用。药理表明此类中药有明显增加胃肠动力和洗涤肠胃积滞的作用外,有改善脏腑血流及腹膜吸收的作用,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对预防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疗效。

3.3.2针灸治疗 取穴:中院、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太冲。操作方法:诸穴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强刺激,用泻法,可用电针,每次30分钟,每天1次,一般治疗3~7天。注意事项:必需严格无菌操作,消毒。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气机等作用,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方面,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途径。针灸腧穴可以增加肠蠕动。电针对胃肠道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道运动有抑制作用,能解除病理性肠道痉挛;对低张力、运动弛缓的肠道有兴奋作用,可促使肠道蠕动。中医学认为,中院为腑之会,足三里、上下巨虚为胃经、大肠经、小肠经之下合穴,合治六腑,天枢调整胃肠气机,阳陵泉、太冲调畅气机,诸穴合用能疏通气机,理气止痛,通腑导滞,调和阴阳,激发正气,促进胃肠之蠕动,缩短了禁饮食的时间,早日实行胃肠营养,促进愈合,防止粘连[3]。

4.总结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是个伟大的宝库,为人类更健康有重大贡献。近些年来中医中药参与手术前后辅助治疗、烧伤、血管疾病、肿瘤化疗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为医学界所公认[4]。经临床观察后我们认为中医中药参与大肠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有以下作用:(1)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和网状内皮系统活力,增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2)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白细胞总数。(3)提高内分泌及体液调节功能,促进垂体--肾上腺皮质机能。激活人体系统自然能力,尽快恢复器官功能状态达到快速康复。这些作用与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减少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药口服、外敷和针灸理疗的全面参势必减少西医药的应用,而且使病员减轻痛苦,提高疗效,提升患者住院感受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宁,孙婷婷等,中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

[2]楚延春中药在大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3,18(1):22.

[3]陈立国.小茴香的药理作用[J].中草药,1989,20(7):41-42.

[4]陈丽荣、李长艳、沈亚男.电针足三里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9):5096-5097.

论文作者:潘广彪,李瑜珩,余利坚,邓洪,王顺和(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中医中药在进展期大肠癌围手术期的运用论文_潘广彪,李瑜珩,余利坚,邓洪,王顺和(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