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益处笔者不再赘言,相信每个教师都能明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以及兴趣时间能够保持得更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笔者经常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教具,如小动物头饰、水果卡片、食物挂图等,在学习相关的内容时就会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笔者还会经常和学生一起画简笔画、唱英语儿歌、做英语小游戏,通过各种各样、欢快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能够保持更长的时间,也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学科,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这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
1.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表达。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2.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加倍给予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激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
3.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 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切忌不能因他们学习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好差而差别对待他们。这样, 以学生为主体,把关爱、尊重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像温暖的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口语教学
应该看到口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整体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口语教学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未来英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英语语法知识并不多,因此,这一阶段的英语口语训练,运用的语法知识也不是很多。这反而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有利的,没有过多的语法知识的羁绊,为口语训练扫清了更多的障碍。因此,小学阶段是口语教学实施的最佳时期,口语教学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相对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课堂变得沉闷而缺乏生气,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影响到小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要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外活动,其中包括英语表演活动、英语演讲活动、英语竞赛活动、英语书籍读书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实施。
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英语学科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将会大大提高互动练习机会,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欢乐和谐的合作学习气氛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同伴交流会话,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比,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自信、团队的力量与荣誉感, 同时也发展了互助协作精神。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就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合作真正达到实效。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开展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架起一座用英语沟通的桥梁,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知识的关键,因为“默默无闻”是学不好英语这门语言的。但是语言的习得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的一时兴起,或者是单靠教师搭桥也是不能学好的,它需要师生共同用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进而也才能真正地打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来。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差异,首先是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多种发展的条件,建立一种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的的指标、多体系的评价机制,适应并开发不同发展的学生的潜能。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促进人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同一、统一和标准化发展,更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限制、埋没人的多方面发展。基础教育要改变目前用一种统一评价标准衡量全体学生的评价体制扭转评价的价值取向,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方向转变。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差异还要承认并接受学生的发展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客观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的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每一个教师如果都具备以上课改观念,就不必不在乎教师文凭的高低,也不在乎教师知识的多少。
论文作者:魏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口语论文; 他们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