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压力及其调整_压力管理论文

员工压力及其调整_压力管理论文

员工压力及其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员工论文,压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考察压力源入手,通过分析压力对组织效率和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导致压力体验差异的因素,提出了心理调适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压力 影响 体验 心理调适

中图法分类号 B849

压力是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经济转型期尤为突出。人文科学领域的许多学者曾研究过压力的性质,精神病学家们大多探讨过压力的根源和现象,管理工作者则更注重压力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压力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实质上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人们已经开始形成讲时间、讲效率的观念,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企业内外的剧烈竞争必然导致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的加剧,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以及员工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了解员工压力的来源、影响及员工对压力的体验,以树立正确的压力观,掌握适度、有效的调适方法。

尽管导致员工产生压力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压力来源却有规律可循。压力源实质上是指能够引起压力的任何事件或环境,从类型上看,主要有生活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源。

生活压力源是指压力起源于与企业员工个人生活有关的因素,具体包括4个方面。其一,重要人员的影响。包括员工家庭成员、师长、 邻里或是亲朋友好的期望和习惯态度。其二,个人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包括结婚、离婚、家庭成员的伤残死亡等可能的重大生活事件。其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使人们产生不适应感,消费导向迷惘感的压力,对生活质量的高期望与实际不可能性之间的失望压力。其四,经济收入。一方面,收入低有生活压力,以及可能的入不敷出的压力;另一方面,收入高可能有请客、救助、甚至道德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人们在收入上经常进行纵向个人历史比较和横向社会比较,他们在心理上的公平感受,使得经济收入成为导致员工压力的重要因素。而过度的生活压力会对员工的情绪造成重大影响,他们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率。

工作压力源是指压力起因于与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有关的因素,具体包括5个方面。其一,工作构成。如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工作结构的可变性,工作量的大小,工作责任的轻重,工作职责明确与否。其二,工作环境,尤其是恶劣的劳动条件。尽管近年来已有明显改善,并且政府和企业仍在致力于其改善,但在温度高、噪音大、粉尘多的条件下工作的员工仍有很大压力。其三,工作关系。如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工作信息交流程度,员工之间的友谊与尊重情况,工作伙伴的合作意向,以及工作中竞争的强弱等。其四,员工本人的情况。包括员工的工作价值观、时间观,对工作报酬的态度,以及员工对终生职业发展历程的期望,如职业保障、晋升、调动与发展机会的多少等。其五,压力来自组织的作用。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及策略,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式,工作安排的可能变更等。

人们普遍认为压力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在压力作用的结果上却有两种极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压力有百害而无一利;另一种则认为有压力就有动力。实际上,压力具有两重性,既可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影响。某些新的工作环境能使我们感到兴奋和干劲倍增,而另一些情况则使我们受到威胁并感到不安,这正是压力性质的客观体现。然而,压力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压力量的大小。从量的角度,以个体对压力的心理承受力为判断标准,压力可分为强度压力、适度压力和轻微压力。

从压力对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来看,压力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后果。因此,员工在企业中产生压力,我们不能绝对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研究表明,适度压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过度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而轻度压力对人的健康影响微小或不产生影响。这是因为,适度的压力促使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有利于机体用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问题,导致个体整个机体迅速而适当地表现出适应性反应,从而使个体的身心状态与外部压力情景之间达到良性适应。但是,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的过度压力会对人的机体起到抑制作用,动作慢,力量小,手脚发颤,使知识、能力的发挥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工作任务过重会使工作和心理压力大大超过机体功能的承载力,机体总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容易导致或诱发疾病。同时持续时间长的超强压力对人体特别有害,如导致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肌肉紧张,肠胃功能混乱等。在情绪上则会发怒、忧虑,神经过敏,对管理和工作不满;在行为上表现为冲动、难以沟通、工伤事故率高等。而在特定职业中,工作压力经常是导致职业病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员工身心健康问题而来的后果往往是重大的损失。这种损失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个人方面的,也有企业方面的。就个人而言,员工因压力可能产生的身心疾病或是工伤事故,不仅会加重员工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他们在精神和心理上受到重大打击并产生挫折。就企业而言,压力问题一方面会导致部分员工旷工、跳槽,需要支付重新安排人员的费用;另一方面会因部分员工的疾病或事故,需要支付医疗费、相关的感情费和误工费等。同时疾病和事故的背后还可能存在着道德、法律及管理人员责任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员工和公众中的形象、信誉等的损害。所有这些都会使企业蒙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损失。令人欣慰的是,在西方已有多起有关压力的纠纷诉诸法庭,多数受害者赢得了胜利,使这一不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压力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来看,压力对组织效率具有戏剧性的影响。既可能导致高绩效,也可能导致低绩效。压力是有益的动力还是有害的成因,主要取决于个体对压力在量的大小上的感受。就压力与工作的关系而言,全无压力或压力过大都是不适当的,这会降低员工的绩效或使员工无绩效。一方面,没有压力,则工作缺乏挑战性,员工感受不到刺激,无需很好地发挥能力,绩效必然很差;另一方面,过大的压力不仅不再构成动力,相反还会使人们失去对付压力的能力,导致行为上的不稳定,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此时绩效很差或为零值。如果压力持续下去或是继续增强,可能使员工产生心理障碍,以致于无法或拒绝在压力之下工作,绩效更是无从谈起。

但是,适度压力经常是个体积极性的动因。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求他们的工作或环境富有刺激性,管理人员更是如此。适度的外在压力会成为有形或无形地施加于人们身上的一种动力,有助于调动人们的潜力以适应工作任务的变化性要求,因而是鼓舞人们迎接挑战的良性刺激因素。管理中的许多措施,如批评、惩罚、竞赛都是一种压力,可以推动人们向目标前进。经验表明,许多人才的成功往往与这种适度的压力和张力有着密切关系,它有效地激发了人的潜能向显能的跃进,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极大程度地发挥,也使工作绩效达到极值状态。

众所周知,压力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然而压力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却有大有小,持续时间或长或短,作用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压力之所以造成这种因人而异的差异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压力刺激的体验。通常情况下,体验愈深,则压力的作用愈强;体验愈浅,则压力的作用愈轻。由于个体的压力体验决定其在压力情景下可能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进而决定其行为,我们有必要分析影响员工压力体验的因素,以为调适提供依据。

其一,员工认知评价的差异性导致压力体验的不同。由于个体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性,在相同压力情况下,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压力体验。那些较少发病的个体与受压力很大的个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关系。一般情况下,人们遇到外部压力刺激时,不会盲目冲动,而是首先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是人们的态度、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往经历和文化教育水平。其中,态度是人们进行反应的心理准备,持积极态度的员工会把适度的压力看作自己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即使压力过大,也会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并尽可能降低或消除压力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压力甚至会使员工体会到人生的意义。相反,持消极态度的员工则会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精神崩溃,甚至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其二,员工应对能力的差异性导致其压力体验的不同。能恰当估计自己应对能力的员工,如果注意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往往取得良好的适应;过高估计自己应对能力的员工,如果对生活事件的变动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容易受挫失败;自轻自卑的员工则易受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进而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个体的应对能力取决于4点,一是个体以往对付压力的经验, 它可以使个体在再次遇到压力时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有无心理准备,人们往往对突然的、意外的压力的体验十分显著,而对早有思想准备的、意料之中的事件所导致的压力的体验不够强烈;三是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好时体验浅,情绪差时体验深;四是他人的影响。有无他人在场对员工的压力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如同事在场或者增强个人的信心,使他们更有效地处理压力,或者使其感到不舒服,减轻他们处理压力的能力。

其三,员工人格特征的差异性导致其压力体验的不同。个体人格发育不健全,如,特别从众、依赖、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喜欢与人交往、胆小害羞的员工会因为面临新异环境而精神高度紧张,不知所措,甚至因而产生疾病。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样环境下的压力体验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明显的差异表现在A型和B型人格的对照中。A 型人格表现为有事业心,注重时间和工作效率,但急躁好胜,自制力差,固执己见,常产生压力;B型人格则表现为与A型人格相反的特征,给人的感觉是悠闲自得,随遇而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事业心,只是有耐心去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而已。两种人格类型相比,前者压力感受更强,更易患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因此,应注意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行为保健。

分析讨论员工压力,必然要涉及企业处理员工压力的策略,这是企业提高员工绩效并增进他们身心健康的保证。作为企业,在压力问题的处理上,必须坚持适度调适的原则,即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员工遇到的压力进行不间断的具有针对性的调节,使其在心理上总能保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适应。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防治结合,既从客观上控制压力源,又要帮助员工从主观上提高适应压力的能力,同时对已产生压力问题的员工实施心理咨询。

第一,控制压力源。对企业来讲,生活压力源较难控制,但可控制工作压力源。消除或控制工作压力源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工作再设计和改善环境不失为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作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合理有效地处理人与工作岗位的关系,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人与人工作关系的设计。好的工作设计能够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效应。它通过工作丰富化和工作中人事关系的调整以及使工作内容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刺激性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和满意度,减少其退缩行为。富有兴趣的工作会使员工感到身心愉快,有助于消除工作疲劳感,从而提高其对环境的良性适应。因此,许多工作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产生不当压力的可能性。

环境是导致员工产生压力的另一个重要根源。企业一方面应致力于消除恶劣的工作条件,创造有利于减轻员工疲劳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员工有压力、有不满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此有责任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弗洛伊德曾提出“宣泄理论”,其依据是:人有情绪,总得发泄,不是积极地发泄就是消极地发泄。人们只有将满腹的情绪发泄出来,心理才能得以平衡,情绪才能达到平稳。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开发多种形式的情绪发泄渠道,如情绪发泄室等,以帮助员工改善和培养积极的情绪,并纳入企业的正式管理规则。

第二,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力是指员工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即员工在压力面前免于行为和心理失常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其实质是增强个人的免疫能力。管理心理学认为,承受力与绩效具有正相关性,即员工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则企业的绩效越好,反之,则差。作为企业,应使员工有职业安全和经济保障,把员工和企业二者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共同承受压力,同时也就提高了员工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常言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企业在创造外部环境的同时,还有责任提高员工的素质。一是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压力观,要让他们认识到压力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种认识有利于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去利用压力。尤其是新员工,企业对他们讲明工作的适应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有应付压力的心理准备,可以缩小个人期望与现实的反差,降低其挫折感,增强其适应能力。二是办好能力培训班,通过培育员工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其适应工作的能力。三是引导员工加强锻炼和自我保健。医学心理学认为,锻炼身体可以减少压力并且可以抵消某些压力的有害的生理影响。为了这一目的,企业必须为员工制定健身计划,并提供教练指导和活动场所。另外,也可由企业出资并组织员工参与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培养业余爱好,遇到压力时可以转移兴奋点,使心理活动趋于平坦。

第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进行沟通,以矫正其心理偏差的一个过程。心理咨询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以促使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发生变化,较好地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疾病、康复、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果和生活质量。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以及能够接受心理咨询帮助的轻微的精神病患者。由此可见,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可能成为咨询的对象,这就使得心理咨询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现代心理咨询方法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把有压力的员工看作是需要帮助的人,送以温暖,予以关心,从而正确有效地解决员工的压力问题。

收稿日期:1996—12—20。

On Personnel Pressure and its Modification

Shi Zhenle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pressure sources,the paper puts for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psychological modific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sureinfluences on the corporate efficiency and personnel healthand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personnel's

differentexperiences under the same pressure.Kev words pressure influence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modification

标签:;  ;  ;  ;  ;  ;  ;  ;  

员工压力及其调整_压力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