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物理杠杆原理_筷子论文

筷子: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杠杆论文,物理学论文,筷子论文,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以筷子为例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民族的命题。他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而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十六七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哪能和筷子相比呢?”

筷子,这对“小棍儿”在中国人手里本领大得很。它不仅可以挑、夹,还可以撅、扒,除饮汤之外,对于任何美味佳肴均能胜任。但是相对匙而言,筷子在古代的使用范围要比现在狭窄得多。筷子,古代称为“箸(箸)”或“挟(挟)”。远在商纣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筷子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就有“纣始为象箸,而箕子唏”的记载。

古人为何称筷子为箸呢?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解释:“箸者,饭也”。“饭倾”即倾侧之意。吃饭持箸,自然倾倒,故称之。因古人十分讲究忌动,而箸同“住”谐音,住又有停止的意思,故谓不吉利之语。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不住地前行,所以很自然地就反其义而称,称“箸”(住)为“筷”(快)了。由于“箸”大都以竹子制成,所以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在《周礼》中,对匙与筷子的分工非常的严格:“饭菜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筷子的种类越来越多,制作材料也愈加丰富。我国制作的筷子很是考究,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玉、竹、木、塑料筷等。许多工艺价值很高的筷子,如福州的漆筷、苏州的红木筷、北京的景泰蓝筷,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筷子的长短粗细悬殊很大。据说,古代最短的筷子只有一寸来长,是专门用于吃葡萄干的。湖南一些地区用的筷子达两尺多长。坐在桌子这端的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菜送到桌子那边人的碗里去。而最长的,据说足有六七尺,相当于一个人的高度。民间传说这种筷子是诸葛亮特制的,因为这种筷子太长,没办法夹菜送到自己口中,只能一桌子人互相为对方夹菜,以此教育将士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成功的道理。

世界上除了中国人之外,许多亚洲国家也纷纷以筷子作为自己的主要食具。早在唐代以前,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越南等国首先学会了使用筷子;唐代以后,筷子经朝鲜传入了日本;明清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流入华侨的增多,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国家也开始使用筷子。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使用筷子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要生产130亿双筷子,为全国人口的110倍,其中90%是“一次性消费”的筷子。

古今中外,筷子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楚汉相争时,谋士张良曾用筷子作形象之意,为刘邦制定剪灭楚霸王项羽的战略。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用四楞象牙筷夹蛋戏弄刘姥姥;《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情节,说刘备意识到曹操在盘问试探自己时,吃惊地将筷子“失手落地”,赶快借惊雷响声掩饰起去,从而化险为夷。古代官吏及大户人家喜欢用银筷,人们发现银子入强酸后立即变成黑色,从而辨别食物有无毒性,为此,银筷倍受青睐。

我国民间流行在新娘子的嫁妆里放入筷子来讨口彩:“快生贵子”。云南阿昌族让新郎用筷子从竹筒里夹出食物来比喻美满姻缘来之不易。蒙古族以跳筷舞为莫大的快乐。一些农村有在一年之初用新筷祝愿来年好运的风俗。

相传,汉朝武将巨龙霸,为显示他的力大无比,一日三餐以两三斤重的铁筷进餐。明末之时,湖南有位抗清英雄,他使用的武器是一副长铁筷。日本有位武术家,每天用铁筷夹苍蝇,练就了一手好功夫。

日本对筷子最为推崇,他们不但保持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还十分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许多地方每逢播种、插秧、收获,庆贺生日时,都要换用新筷子以示欢庆。日本还决定每年的8月4日为“筷子节”,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不辞辛苦地为人民服务。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在周恩来总理为他举行的国宴上,他第一次在龙的故乡握起了筷子。他虽然极不熟练,但感到好奇、新鲜、兴奋。宴会刚一结束,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记者伯恩斯突然快步走到尼龙松就座的桌子旁边,把他使用过的筷子擦干净,急忙揣入怀里,无线电波很快将这一消息传遍全球,惯以觅新猎奇的美国人竞相出高价收买这双筷子,最多者出到2000美元,可这位记者不为所动,拒不转让。

很多美国人都爱吃中餐,但不习惯使用中国的筷子,特别是美国人左撇子很多,他们自幼习惯了刀叉,偶然一用筷子尤显笨拙。于是很多美国的中餐馆便对筷子进行革新,时下最具代表性的是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地区的一家中餐馆,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易操作的筷子,很受顾客欢迎。这种筷子实际上只有一根,呈“v”形,用弹性塑料制成。 由于此筷子的头部扁平,且有锯齿,美国人用起来感到方便,也不易掉食物。现在,这种筷子已在美国注册专利。

筷子看似简单,而其科学内涵却很丰富。用筷子进食不仅方便卫生,它还是一项健身运动。今天的科学界惊奇地发现,较早使用筷子进餐的幼儿,要比经常使用调羹进餐者心灵手巧。原来,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上都有相通、相应的“驻脑点”和“驻脑机关”。人脑中和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手拿筷子夹食物不仅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和手指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的运动,而且还能刺激相应的大脑神经细胞,促进大脑的日益发达。所以,用筷子吃饭,不但可以使人手巧,还有训练大脑的作用,促进人的脑子灵活,身体健康。

的确,这小小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史上是值得称道和推崇的。如今,形形色色的筷子由于融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台湾的一位学者曾撰文立论推荐中国的“筷子文化”,建议观光饭店干脆送双精致竹筷,让外国游客带回去做纪念,为中国“筷子文化”作免费推荐。日本镰仓市京滨女子大学致力于筷子研究;东京等地举办“用筷训练”,开始教授如何正确地使用筷子。许多外国朋友把学习使用筷子风趣地说成是熟悉中国的“第一座桥梁”。

曾经在上海文坛相当活跃的诗人蓝翔,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成为国内独步一时的筷子收藏家。到目前为止,蓝翔已经收藏了700 多种1000多双筷子,其年代从明、清到民国近代和当代,还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筷子,其中不乏珍品。如“龙凤御菜箸”、“景泰蓝骨筷”、“北京宝石筷”、“日本红木盒筷”、“鲸鱼骨筷”。还有一双50厘米长的大铁筷,那是清代的火炉筷。另外一双龙凤银筷,头上有螺丝盖子可以找开,里面竟藏着小巧玲珑的牙签和小耳挖。

除了收藏外,蓝翔平时写了不少关于筷子的风俗文章,对筷子的发源、演变、品种、功能,对人类的健康以及同食俗、婚俗、礼俗、丧俗的关系,进行探讨和介绍。他甚至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数万字的筷子论文。他从一篇新闻报道中得知中国古代曾有过筷子书法,于是每晚临池练筷,苦心研究,决心使古老的“筷子”重现。收藏筷子使篮翔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他乐此不倦,将自己的书斋命为“筷乐斋”。

标签:;  ;  

筷子:物理杠杆原理_筷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