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理解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何以受到重视
近些年来,在语篇(text)层次上进行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语篇阅读理解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言语理解研究不断深入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在其产生时注重的是字词理解的研究。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普遍与深入。在国内,从80年代初开始,开展了对汉语的字形、读音、语义以及语境等方面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研究的进展,较大的复杂的言语单元的阅读理解研究受到了重视。
第二,对大的言语单元的阅读理解研究也符合阅读理解的自然进程。我们知道,对任何言语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字词的理解,它必然包括对句子和语篇,而且最终是对语篇的理解。因此,研究语篇的理解机制,探讨阅读理解中人的推理方式和特点,代表了阅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
第三,在字词理解的研究中创造的许多行为实验方法,如反应时法、词汇判断法、命名法等,为在语篇层次上进行推理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上的条件。
2 语篇阅读理解的几个推理理论模型
在对语篇进行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使用的实验材料不同,因此对推理过程的解释有很大差异,产生了许多阅读推理理论与模型,有代表性的如Graesser(1994)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onist theory)、Fletcher和Bloom(1988 )的当前状态选择策略(current-state selection strategy )、 Mckoon 和Ratcliff(1992)的最小假设模型(minimalist hypothesis model )。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知识在推理中的作用,认为当长时记忆中的背景知识被激活,而且其中的部分信息在语篇的意义表征中形成编码时,以知识为基础的推理得以建构。语篇的意义表征包括语篇库(textbase)和情境模型。语篇库是指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语篇意义(Kintsch & van Dijk,1978)。情境模型是指对故事中的人物、背景、行动和事件形成的心理表征(Kintsch,1988,1992;
Graesser 等人1994)。背景知识由与语篇相关的具体知识和普遍知识构成。
建构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是它按照意义探究原则做出的三个预测:(1)读者目标的满足。读者阅读时, 为建构与其目标相一致的意义表征,要进行一系列的推理。(2)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 理解是试图对语篇中的事件、行动、状态等建构起局部和整体连贯的意义表征。局部连贯是指对语篇中相邻的有关成分(如短语、命题和从句)或一两个语句进行联结。整体连贯是指对语篇中主题所能覆盖的多数或全部成分进行联结,所以整体连贯是把局部的信息块组织成更高级的信息块,如语篇的要点和主题等。(3)解释。 读者试图解释语篇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些行为、事件和场面等。这些解释包括各种推理,以达到理解上的连贯。对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言,最合适的是高级目标而不是次级目标,是前因而不是后果。
2.2 当前状态选择策略
状态是指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陈述。根据Fletcher和Bloom 的看法,当前状态是在阅读完一个句子时被确认的。由于短时记忆的加工资源有限,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这些状态往往是他们阅读下一个句子的前因,而不是后果。由于由因及果的推理策略的使用,将会有更多的因果关系被觉察。
当前状态选择策略强调语篇因果结构的重要性。语篇的因果结构是由语篇中各个状态间的因果关系决定的。因果网络结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种状态与语篇其余部分的因果联系越多,它被回忆得就越好;二是位于把语篇的未决问题与最终结果相联系的因果链上的状态,比不在这种因果链上的状态回忆得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语篇的因果结构是语篇理解和回忆的决定性因素。Bloom等人(1990 )通过移动窗口技术(moving window procedure)检验了当前状态模型。 实验数据(故事中每一个词的阅读时间)有力地支持了当前状态模型。
2.3 最小假设模型
Mckoon和Ratcliff(1992)提出的最小假设模型近年来已引起了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注意。最小假设模型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阅读理解中的自动推理是这一模型的核心。自动推理具有无意识性,是读者在没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时形成的推理。有目标指向的推理是策略推理,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推理成为策略推理的基础。其次,最小推理建构的是语篇的最小表征——局部连贯表征。它为整体推理、为有目标的策略推理提供了资料库(database)。最后,对语篇的自动编码往往是在加工过程中最初的几百毫秒之内建构的,而建构策略推理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一般多于500毫秒)。
根据最小假设模型,自动推理的生成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建构必要的局部连贯表征的需要;二是必须能够快速获取易得信息。局部连贯是相对于整体连贯而言的。Mckoon等人(1992)认为,语篇的局部连贯是读者利用快速易得信息对同时加工的两三个句子的联结,而且通过联结形成一定的意义。快速易得信息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方面是由语篇局部范围内所提供的明确的字面信息;另一方面来自读者自身认知结构中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熟悉的一般性知识。建立连贯的局部表征所依赖的信息之所以是快速易得的,是因为它既可能存在于短时记忆中,也可能是在建构语篇表征的条件下很容易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3 简评
从上述的三个理论模型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在推理中的作用,认为读者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按照意义探究的原则,建构与读者目标相一致的意义表征的过程。当前状态选择策略是基于短时记忆的加工资源有限理论而提出的。因加工资源有限,所以在短时记忆中选择的信息是那些对理解和推理至关重要的信息。从Fletcher & Bloom (1998)及Bloom等人(1990)的研究看, 读者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这些信息往往是因果链上的前因,而不是后果。当前状态选择策略对我们进一步探讨阅读中的推理与认知资源的最优分配是有积极意义的。把阅读理解中的推理活动划分为自动推理和策略推理,是最小假设模型对阅读理论的一个贡献。这一划分使人们对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认识得更为清晰和具体。但是,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自动地把分散于语篇不同部分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即在推理过程中并无自动加工与策略加工之分,整个加工过程在有序地自动地进行着。因此,对阅读理解过程中推理加工活动的分层及对自动推理的界定是最小假设模型与传统建构主义理论争论的焦点。
三个理论模型虽然各自进行实验和立论的角度不同,但对因果推理、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背景知识与高级目标在推理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看法上如出一辙。这为建构阅读理解中推理的综合模型提供了条件,而建构推理的综合模型正是我们今后进行阅读的推理机制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