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报告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与发展_经济论文

党的十五大报告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与发展_经济论文

十五大报告对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五大论文,理论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一,阐明了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专门阐述过我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殊国情,指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绩,但由于底子太薄,科技力量很不足,加上我们自己的失误,特别是林彪、“四人帮”的大破坏,现在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经验教训,他说,“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接着,根据上述邓小平同志的深刻思想,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以后在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过一定阐述。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根据,第一次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又把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加以阐述。

十五大为什么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告指出:这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报告用十分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重提初级阶段理论极为深刻的原因及其所包含的丰富思想。比如,我们面向新的世纪,面对严峻挑战,面临良好机遇,经济体制改革要不要有新的突破以及怎样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继续深入以及怎样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不要切实加强以及怎样加强,都必须从我们所处的社会既是社会主义性质又是初级阶段发展程度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而决不能相反。再比如,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且把它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原因也在这里。

第二,更强调了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把这段文字与十三大报告作个比较。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两个报告都强调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远远落后”,这是共同的,指明了初级阶段的症结所在、实质所在。不同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十五大报告立足于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等目标,不与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上述目标作比较,这样更为准确。二是在实现的目标上,工业化这一点是相同的,而把“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改为“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经济”比“生产”更广、更准确,“商品化”改为“市场化”,反映我们的认识更深化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衔接。三是强调“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更加肯定了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为强调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报告还描述了今天的情景:“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第三,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十三大报告在描述初级阶段历史进程时,概括为五个特征:“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十五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概括为九个特征,规定得更为具体、更为准确。从目标上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达到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相衔接,强调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强调了缩小经济文化上的地区差别,达到生活比较富裕、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在努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强调了缩小同世界水平的差距,强调了经济市场化和建立、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等内容。

第四,更加精炼地阐述了初级阶段的基本方针。十三大报告把初级阶段的基本方针概括为六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十五大报告则精炼为三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在初级阶段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指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第五,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报告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强调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概念,使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得到了体现,使这条基本路线的贯彻有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里,突出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头两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报告第一次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年,我们一直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方针提出来的,现在作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来,显然是深化和发展了。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报告第一次规定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去的文件里,提出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是有差别的,“法治”相对于“人治”讲的,强调依法治理,富有新意。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报告第一次规定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规定告诉我们,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提法,来源于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规定,现在把它借用过来,赋予社会主义的含义,又体现中国特色,也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标签:;  ;  ;  ;  ;  ;  ;  ;  

党的十五大报告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与发展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