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利
(身份证号:330226198104027038;浙江,宁波,315000)
【关键词】既有建筑;锚杆静压桩;配重;挤土
宁波某厂一生产车间内增设夹层,原厂房为单层轻钢结构,轴线总长为166m、总宽为145m,建筑面积为24145M2,原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基底埋深均为-0.8m。
本次施工范围为厂房内设夹层,位于原厂房内部中北侧,楼面总长165.48m,总宽129.65m,设计建筑面积为21454M2,层高4.2 米钢结构与现浇混凝土楼面,楼层板下层采用压形板,单层轻钢结构。桩基础为口250×250 静压锚杆桩设计桩长19m 为720 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05KN, 压桩力取370KN 以上;设计桩长18m 为810 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N,压桩力取370KN 以上;口200×200 静压锚杆桩设计桩长19m为8 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N,压桩力取370KN 以上;桩身混凝土为C30,承台底标高为-1.0m,设计±0.000 相当于黄海3.300。
1、项目特点:
1.1、地质状况为软土地基,持力层为地表以下深16m 左右的揭露层厚4.1~6.5m 的5-1 层粘土层(fak=190kpa)。
1.2、因属于已完厂房内增设夹层受层高限制故高大型的桩架设备无法施工,设计采用静压锚杆桩。
1.3、锚杆桩属于挤土形桩对已有浅基础结构及地下管线有挤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夹层现浇楼面下部设计采用压形钢板现混凝土整浇代替传统的需拆除的模板。为避免沉降及收缩影响在夹层楼面上按轴线切缝。
2、问题1 无法正常压桩到持力层
2.1 问题概况:上部夹层楼面完成并形成一定强度成后压桩,经试桩楼面上抬震动明显,楼板边缘受震动及挤压影响破损,压桩时承台上抬最多约5cm,油泵停止供油后下坠,反复冲击后造成承台标高下降,从而引起楼面标高不平整。
2.2 原因分析:承台与夹层楼面荷载不足以抵抗压桩所需要的反力。
2.3 采取措施:经计算楼面荷载单柱导荷为11t+承台10t+地面配重约13t+楼面配重约6t=向下压力最多约40t,最多时配重约19t。
2.4 效果:经增加配重后施工顺利,抽检复测单桩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楼面标高不平整采取钢柱脚锚栓调节处理。
3、问题2 梁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平台梁底梁柱节点开裂破坏、原厂房围护墙体侧移、电梯井处夹层楼面四角裂缝。
3.1 问题概况:一是发现室内钢筋混凝土楼梯平台梁柱节点开裂破坏,4 个平台柱2个有明显裂缝,其中1 个位于电梯井上南侧的节点裂缝较宽最大处达3mm,斜单边八字形。二是楼面现浇平台与原墙体交接处原平接2~3mm 施工缝受打桩影响缝宽加大至15~20mm。三是室内电梯井楼面平台四角有三处呈45 度角的裂缝,最长约2.2m,缝最宽约0.3mm。
3.2 原因分析:根本原因:第一种情况属于受打桩挤土侧移水平剪切破坏;第二种情况属于挤土影响于原厂浅基础,致其外挤侧移。第三种情况属于下部土体隆起上抬反拱于电梯四角钢柱应力集中引起破坏。直接原因:短期施工过于集中、部分打桩路线形成向内挤的走向。
3.3 采取措施:
常规措施:钻应力释放孔、四周挖防挤沟、控制日成桩数量、控制打桩路线、分区域施打、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等。
选定措施:鉴于夹层平台高度及柱间开间有限,影响应力释放孔的施打,且前后处理时间及费用相对不经济故未采用。考虑原地坪四周均有电缆沟的有利因素,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日成桩数量延长打桩时间使土体应力累积减少释放时间相对延长,控制路线总先对可能影响较大的邻近原厂房围护墙边承台施打;而后在总体上从中向外、分区域对称施打;加强水平竖向及墙体垂直度观测。
3.4 处理意见及结果:楼梯节点受损采取破凿后补灌掺微膨胀剂并提高一级混凝土处理;原结构围护墙体属于整体侧移,累积变形效果释放于原有留设的变形缝,无需处理;其中电梯井楼面斜裂缝后期可采取表面封闭处理,并不影响结构使用。经过采取措施调整后未见扩展,最终顺利完成压桩。
参考文献:
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 锚杆静压桩(2004 浙G28) . 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 200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论文作者:徐光利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楼面论文; 夹层论文; 静压论文; 标高论文; 承载力论文; 裂缝论文; 应力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