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医学与生物学部 武汉 430056
摘要:唾液酸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逐渐医学与生物学研究重点对象。研究发现,唾液酸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存在密切关联,同时也是诸多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指导依据。本文结合唾液酸生物学特征,研究了其与人类健康、疾病防治等内在关联性,为疾病病理学分析提供指导。
关键词:唾液酸;生物学;人类健康;疾病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关注度更高,以生物学为引导建立研究平台,可综合抑制疾病发生造成的不利影响。生物学研究是人类健康和疾病探索的主要对象,可以为相关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近年来,生物学领域对唾液酸研究更加广泛,用其指导相关疾病分析与治疗,投注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唾液酸生物学研究现状
多种生物组织中可含有唾液酸,本质上属于构成细胞表面的复合糖质成分,对不同生活活动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保持身体机能处于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唾液酸也是部分毒素的受体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部位,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干扰而发生异常变化。结合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工作,按照唾液酸的生物学机理,可以引导病例研究深入开展,以唾液酸为向导实施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对新药研制及开发起到了引导作用,例如:癌细胞转移、老年痴呆、抗菌或抗炎等药物分析,均可以根据唾液酸进行研制,为疾病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二、唾液酸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唾液酸属于9-碳单糖的衍生物,能够是唾液形成光滑感觉的负电荷离子,这可以引导病菌入侵,对疾病防治起到了一只作用;另一方面,唾液酸也是流感病毒的受体之一,可促进流感病毒结合而改变细胞组织机理,这些都是病理学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抑制唾液酸转移酶与抗癌转移。研究表明,唾液酸转移酶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卢大用等研究了六种动物肿瘤模型,发现随着肿瘤的生长,血液中唾液酸含量增加。并发现抗肿瘤转移药吗丙嗪能明显抑制肿瘤产生唾液酸,一些能与DNA结合的抗肿瘤药物也能降低肿瘤产生唾液酸。唾液酸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的转移。
2、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与抗早老性痴呆。如前所述,唾液酸在脑中含量很高,可能与神经传导和兴奋有关。脑中大量存在的神经节甙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突起延长有关。一些神经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症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或脑中的唾液酸含量下降,经药物治疗康复后,其含量又显正常。由此表明唾液酸能参与神经活动。
3、抑制唾液酸酶与抗病毒。唾液酸酶是一种甙水解酶,可水解以α-甙键连接在糖蛋白和糖脂末端的唾液酸。许多含有唾液酸酶的微生物都是致病的,这种酶在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唾液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尤其是在抗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抑制白细胞粘附与抗炎。1990年美国几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同时发现,白细胞的聚集作用与细胞粘附过程有关,这种细胞粘附过程涉及白细胞表面的一个含唾液酸的四碳糖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个糖蛋白。炎症发生时,如果将四碳糖及其类似物作为抗粘附剂使用,它们可以占据血管壁受体的结合部位,从而阻止白细胞大量进入炎症组织。
三、唾液酸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认知唾液酸,国内医学研究对生物学、化学等相关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了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着唾液酸,其生物学意义十分广泛,且唾液酸相关酶系与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这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了借鉴。现阶段,通过唾液酸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其抗癌、抗衰老、抗病毒等作用表示认可,研制出了具有独特机理功能的化学物,不仅药物作用明显,且仅有很小的毒副作用,这些都会对疾病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严重性疾病,对患者神经组织功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影响神经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付杰、高正权(2011)研究认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患者,主要以手术为止,而术后康复期间易发生神经功能受损,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肢体障碍,不利于治疗后期健康状态的有效恢复。结合唾液酸实施综合治疗是缓解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的最佳方式,根据不同患者拟定综合治疗方案,明显促进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康复。神经功能受损属于严重性症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病情。随着临床医学快速发展,脑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其可以通过多方面措施改善病症状态,维持脑缺血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当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主要采用溶栓治疗,对缺血脑组织进行有效保护,通过调节血流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内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可引起患者出现局部、全身等不同症状,降低了患者整体的健康状态。临床发现,唾液酸对相关病菌抑制也有很好的效果,可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控效果,由于部分患者尚未及时入院救治,发病后进入急性加重期才出现明显症状,增加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难度。唾液酸可以更好地抑制各类病症,临床对急性加重期采取针对性治疗,结合唾液酸及相关药物进行病理学治疗,可避免病症异常引起的诸多不适感。
结论
总之,生物学研究是知道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通过唾液酸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健康意识,从病理学上防范各类疾病发生,解决了传统疾病治疗模式的不足。为了进一步降低疾病发生率,要考虑唾液酸生物学变化与发展趋势,结合生物作用与药学机理制定抗菌、抗毒、抗炎症等方案,保持疾病治疗达到预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亚娟,邢国文.唾液酸酶和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结构、功能与催化反应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1(08)
[2]魏冬旭,江连洲,王辰,王中江.唾液酸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07)
[3]付杰,高正泉,朱坤,张剑波.糖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07)
[4]巨同忠,RichardD.Cummings,靳嘉巍,查锡良.Cosmc和T-合酶在黏蛋白型O-聚糖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J].生命科学.2011(07)
[5]孙红,马晓峰,任飞飞,张连文,王鹏.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07)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2.02),女,汉族,理学硕士,讲师职称,现工作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教师。联系地址:湖北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博学路9号江汉大学文理学院4-524室;熊少伶(1983.12),女,汉族,理学硕士,讲师职称,现工作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教师。
论文作者:李玲玲1,熊少伶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唾液酸论文; 生物学论文; 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论文; 肿瘤论文; 人类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