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孙蓬子

B超在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孙蓬子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评估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诊断中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76例颅脑疾病患儿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入组76例患儿中,经超声诊断确认42例为颅内出血,20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为脑室扩张,5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结论:B超用于诊断和筛查婴幼儿颅脑疾病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颅脑疾病;婴幼儿;B超;诊断价值

婴幼儿颅脑疾病往往会引起神经系统异常等一系列后遗症,对患儿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患儿生命安全也受到较大威胁。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价格低廉且应用方便,在高危患儿颅脑疾病诊断与筛查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6例颅脑疾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诊断中B超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颅脑疾病的76例新生儿,出生胎龄最短为33周,最长为42周,平均36.4周;年龄3~49d,平均37.7d。入组对象均因糖尿病母婴、早产、发热、窒息、呕吐以及黄疸等原因就诊。

1.2 方法

本次检查所用设备型号为philips HD11,探头频率设定为5~11MHz,检查前所有患儿均处于安静状态,保持常规仰卧姿势,经前卤门开始扫查,自前往后、从中间到两边分别进行冠状位扫查、矢状位扫查。检查患儿脑实质结构回声情况,并对脑室纵径宽度进行测量。颅内血流分布的评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

2 结果

入组76例患儿中,经超声诊断确认42例为颅内出血,20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为脑室扩张,5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以上诊断结果均由MRI、CT以及临床追踪所证实。

2.1 颅内出血的诊断与影像表现

42例颅内出血患儿中,24例属于室管膜下出血,10例属于脑室内出血,6例属于脑实质出血,2例属于脉络丛出血。病灶处可见强回声团,其形态大小受出血量的影响,表现出大小不一的特点。大部分患儿出生后1周内即可见上述表现,其中约有半数出生后次日即可发现。一到两周内出血灶有吸收迹象,强回声团块中心部位可见逐渐延展的低回声区(呈点状)。出血灶较大者可形成空腔,较小者一般可彻底吸收,无任何痕迹。部分病例伴随出血灶机化,形成长期无法消除的强回声团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室出血病例可并发脑室扩张以及脑实质受压等现象,部分病情严重者可伴随梗阻性脑积水。出血量较多的脑实质出血病例脑中线偏移,并有侧脑室受压变形表现,病灶吸收后形成无回声空洞。

2.2 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表现

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12例为局限型,主要表现为侧脑室周围以及丘脑区的强回声区,呈点、条以及片状散在分布,直径通常不超过1cm;4例为脑水肿型,B超诊断下可见双侧脑半球广泛、弥漫性回声增强,提示脑室消失或明显变窄;4例为脑室旁白质软化,脑室周围表现为高回声区,以侧脑室前角以及体部周围最为多见。

2.3 脑室扩张诊断与影像表现

本组中8例脑室扩张,其中3例为先天畸形,4例为脑室内出血伴随脑室扩张,1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脑室扩张。B超影像下可见第三脑室断面呈圆形,而非原状态下的裂隙状或羊角形。

2.4 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与表现

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沟回均表现为粗重影像,回声增强,其中脑室内脑脊液有明显回声不均表现,内部可探查到高回声絮状物。

3 讨论

超声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此外还包括MRI和CT等多种技术手段,但限于放射因素、婴幼儿配合度等问题,人们在早期诊断过程中通常更偏向于超声技术[2]。诸多文献报道也证实了超声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颅内出血属于常见的一类脑损伤,一般是长时间窒息缺氧或者产伤因素所致,同时也是导致患儿智障、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儿科临床上普遍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诊疗原则,而影像学技术手段是诊治的关键。与MRI、CT相比,超声技术对于脑室内出血以及室管膜下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以及诊断符合率并不差,同时具有无创、无放射优势,可反复多次使用,对患儿颅脑出血部位、病灶大小、受累范围、回声演变等情况有实时动态的掌握。部分症状不明显的病例可通过超声诊断先于临床表现检出病情,干预时机大大提前,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原因导致血氧供给不足,干扰脑部血流动力学,引起细胞凋亡以及代谢异常问题,患儿早期多以脑水肿为主要表现,继而出现神经元坏死,病情晚期可见脑萎缩性改变、病灶液化形成囊腔样改变。采用超声技术检查时,早期通常可见回声增强,提示脑室消失或明显变窄,病变脑组织在较危重的情况下呈大片状强回声,病灶在21~28d左右逐渐吸收,进而形成大小不等、多灶性的无回声或强回声区,部分病例有强回声囊壁可见。脑萎缩性改变在4周左右即可通过超声检出,可早期明确脑萎缩征象,超声检查提示脑裂变宽、脑整体容积变小、脑沟加深[3]。脑室扩张属于产伤性脑室出血、先天畸形因素导致,正常形态下的新生儿第三脑室主要表现为狭窄裂隙状,倘若侧脑室前角加宽变圆,同时向外延伸、断面呈圆形,可判定已有脑室扩大[4]。超声对于轻度脑膜炎的检出率并不高,但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脑沟内积存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超声下提示脑室壁变厚,脑沟回声增强,医师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可确诊。

综上所述,B超用于诊断和筛查婴幼儿颅脑疾病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旭,邓素梅,陈琦等.超声诊断新生儿及小婴儿颅脑疾病306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91-193.

[2]沈小玲,陆志红,杨舒萍等.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30-531. 91.

[3]武晓静,王燕.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474-477.

[4]余德洪,赵永华,赵建江等.颅脑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09,31(5):670-671.

论文作者:孙蓬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B超在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孙蓬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