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实际为前提,以教学中的真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室为阵地,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目的。
1、校情是出发点,课堂是阵地
开展校本教研必须符合学校实际,以学校为研究基地。因为学校的教研活动只有在解决了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时才有直接意义。对学校教育教学没有作用的问题无须研究;本校无法研究完成的问题无须研究;教师们已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学校应该创造有利条件,让教师研究和实践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学实际困惑,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相互交流与学习。
2、教学问题是对象,教师是主体
校本教研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达到这两点目的,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关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也只有教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和实践了,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课堂研究是手段,发展是归宿
校本教研要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室为研究室,以教师为研究者。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在于课堂教学实践。学校要让教师在课堂中研究、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体现校本教研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
1、自我反思,提炼问题,自我成长
自我反思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在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而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时,才能得到落实和实施,体现现实意义。
反思即思考、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包括教学实际是否合理、科学;教学方法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想目标……教师提炼出这些问题后,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形成对教学现象的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让教师在反思中自我成长,真正做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2、团体协作,互助互学,共同成长
校本教研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团体的协作、专业切磋、互助互学,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1)、开展“新老”结对,形成优势互补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的成长离不开相互学习。学校中老教师工作时间长,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年青教师所需要的现成资源;年青教师干颈足,思想先进,方法新颖,这又是老教师需要学习的。开展“新老”结对活动,“新老”各显其长、互帮互学,形成优势互补。
(2)、实施“三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三课”即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同说一堂课。实施和开展“三课”活动,教师间形成了资源共享,发挥了研究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共同挖掘教材中所需的课程资源,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及突破口,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积累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研究典型问题,促进更高发展
通过校本教研,找到学校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并上升为课题研究。围绕课题实践的需要,把问题的研究具体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集体力量攻克难关。促使教师加强课改理论学习,用新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校本教研不断深入发展。
3、专业引领,专家指导,跨越成长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中心,但不能局限于学校资源。特别是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应该实行“开放”手段,即把专家“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走到课改理论前沿。通过专家报告会、专家讲座、现场研讨等活动与专业对话。
主动联系上级教研机构(教研室),请他们的专家对校本教研的开展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积极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在教研中不断完善自我;鼓励教师学习教育专著,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教研为本。”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更需要校本教研的充实。
论文作者:侯周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教师论文; 校本论文; 学校论文; 自我论文; 专业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专家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