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促进A省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研究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本文从A省的教育现状出发,对该省高等教育的规模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A省近十年来多个地级市的数据资料对该省不同城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区域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二者的发展不相协调时便会造成一系列的区域发展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教育;专业人才
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至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成为国家的第一生产力,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能够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制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等教育能够提供人才储备和资源配置、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高等教育体制带来的技术与知识的更迭已然成为高新科技的源泉,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则是重点分析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并针对A省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西奥多·舒尔茨是美国较为有名的教育经济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人力资本经济的思考。在学术界中,各学者以及广大的决策者都认为: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又相辅相成的。在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达到了3699万。教授马丁·特罗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根据他的关于高等教育规模阶段的理论分析,此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并逐渐接近普及化。在此期间,我国在经历了大院校整和以及人口经济的波动,使得我国不同省市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与各省市的发展不协调,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停滞甚至浪费,区域经济发展受阻,打破了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需要明白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然后作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善,从而推动经济和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相关理论和现状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部门行政区域的分支,受地域的劳动力、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制约,故而会形成不同的具备区域特色的经济区。在区域经济中,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经济活动,了解在特定区域内已经出现的经济问题,然后实施解决措施进行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二)高等教育
我国的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就是大学的专业教育,这样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必较狭隘的,而另一种较为广义的认知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中等教育,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职业教育活动。依据广义理论高等教育可分为:普通、成人和民办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四类。广义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含义解释更全面准确,但由于广义高等教育的很多数据信息很难收集,且大多数能够反映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数据都已被狭义概念所统计,所以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往往都用狭义高等教育(即普通高校)的概念。
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制约的,研究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参考便是其规模,因为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的高等教育规模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若是区域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则会导致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受限。随着二十一世纪各项改进政策的启动实施,全国高校逐渐开始了学员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这样的综合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学术泡沫、教育过度,大学生人数众多,就业发展不乐观,学历文凭也被贬值,导致经济与教育之间矛盾激化。
(三)理论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教育和经济的关系理论大致有三个主要论点:第一,经济优先发展,即经济的发展比教育更重要一些,要优先发展经济;第二,经济和教育同步发展,即教育和经济同等重要,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兼顾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第三,教育优先发展,即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优先的前提应该根据区域特色和政府政策措施来分析评定,不能单纯根据投资的多少来衡量取定。在不同的基础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三个观点使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条件可以提高政府和个人的收入,进而提高了区域的教育预算和投入,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而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全新的技术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A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A省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生产基地,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至今,A省需要面对过度教育的问题,且因人力资本粘性失灵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对A省的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规模做协调性衡量分析,确定其协调状态后制定解决对策,要注意使用较为科学的评价系统进行测评。A省相较于我国的一线省份,拥有较为庞大的居住人口但却没有较好的高等教育基础,一流大学很少。所以我们首先要协调好A省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和经济的核心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其区域的其他部分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期间要注意调节好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保证教育体制的更新及时,保证好能够培养出服务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一)教育发展超前经济现状
针对A省B市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上超前于B市的区域经济现状问题,需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来平衡二者的发展。分析B市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山林面积的情况下进行经济转型发展,并且依仗当地的广大绿化植被来推动发展生态农业。B市土地矿产资源丰富,要逐步发展形成天然气、煤炭资源以及煤电化工等的产业链式发展推进,促进相关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关注市场热潮和新生热点,分析市场发展动态趋势,尝试接触和发展新生领域。在保障资源的条件下尝试发展新型产业材料石墨基地,提高企业的材料加工技术能力,研发动力电池新项目和新材料,同时利用自身种植土地面积丰富的优势条件涉足绿色食品行业,增加各种粮食产业的种植储备和推广发展。利用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特点,可以在当地形成发展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形成文化旅游圣地,增加区域特色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当地人才的就业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对当地的景点特色以及地方特产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逐渐扩大区域产业链并锻造出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口碑和知名度,打造市场龙头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打造高科技的新型农业发展形态。
(二)经济发展超前教育规模
针对A省C市区域经济发展超前当地高等教育规模的问题,需要及时扩大教育规模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人才储备。结合当地高校规模和人员聚集程度,有针对性地建设科研院所,逐步完善科研机构体系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进行投资建设。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会带来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城市的转型。高校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分析大环境下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改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以顺应区域人才建设的发展。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制度可以提供专业建设的高质量人才培育机制,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结构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经济适应型人才,基于教育的结构多样性,大众化的教育用丰富的内容能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A省C市的资源比较丰富,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完成区域经济的升级转型,此时高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制度调整和革新。
(三)发展两极化
对于A省D市,其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高度协调,给D市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已有的城市建设基础艰难地支撑着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逐渐恶化、人口密集度增加、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在A省的一些较小的资源型市区,则存在区域经济滞缓发展且人力资本流失的双重困境。在较为靠近的市区之间若出现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则会导致劳动力定向转移到较为发达的区域,进而可能会造成发展缓慢地区人才和资金的双流失。针对不同区域的两极化现状,需要政府对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互补,同时要防止出现高等教育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出现。
综合以上的各类问题,区域建设应该逐步形成教育、技术、经济之间的较为科学的一体化发展形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时对区域经济的策略进行升级和转型。对于区域高等教育主体的高校来说,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和能力,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拓展,有效利用企业的就业机制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指导,建立企业教育基地,让学生能适时地进行学用结合,充分联系实际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或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实现区域教育和经济的互利共赢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8.
[2]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李素峰,严良.资源型区域生态创新作用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1):67-73.
[4]教育投入、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STR模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1):56-62
[5]张荐华,高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2):15-20.
论文作者:金雪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高等教育论文; 区域经济论文; 区域论文; 经济论文; 规模论文; 我国论文; 人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