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摘 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理念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入组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护理中加用优质护理理念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进行测评与记录,同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理念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优质护理理念;临床效果;护理满意率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劳累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也是进行性心绞痛主要症状特点,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容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对症治疗属于常用方法,近几年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也逐渐开展起来,显示有不错效果。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除了积极做好治疗,还要加强护理干预,而近几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逐渐倡导起来,我院也将优质护理理念引入不稳定心绞痛护理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进行研究,纳入时间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入组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78岁,均值59.8±3.2岁;病程在1-16年,均值7.6±2.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0-76岁,均值59.3±3.1岁;病程在1-15年,均值7.2±2.5年。在年龄与性别及病程上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完善患者的心肌酶、血常规、血糖等检查,并做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按照医嘱服用抗心肌缺血药物,积极改善心肌供血,实施营养心肌、控血糖、抗凝、吸氧、抗血脂、抗血压等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加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发生心绞痛后常有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害怕进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加重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主动关心,予以呵护与照顾,理解他们的情绪,针对性疏导。将不稳定心绞痛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叮嘱他们负面情绪会加重病情,积极疏导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用药干预:护理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绞痛病情变化,对疼痛的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同时严密监测心率与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急性期间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发作时刻采取0.5m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若为静脉滴注则必须控制好滴速,避免低血压休克。此外,用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起床需缓慢,减少体位性低血压。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以低热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低胆固醇及丰富维生素食物为主,且要易于消化,按照少食多餐原则执行,并适当进食粗纤维素食物,如芹菜与糙米等,维持大便畅通,减少刺激性食物如可乐与咖啡等,戒烟戒酒。④并发症干预: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对症处理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可采取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处理,避免冠脉完全闭塞后造成病情进展。病床需加用护栏,预防坠床。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采取缓泻剂处理,避免便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进行测评与记录,同时采取统计学分析。
1.4 评价标准
1.4.1 疗效评价标准[3]: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80%以上;②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50-80%;③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将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1.4.2 护理满意率[4]:护理结束后采取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测评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越满意,包括三个水平,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评分范围依次为≥90分、70-89分、<70分,满意率按照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计。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其中以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多发生在冠脉阻塞急性加重期以后,可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发,导致血小板黏附所致。与稳定性心绞痛相较,本病疼痛更为剧烈,而且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在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病,约有≥30%以上患者可继发急性心肌梗死[5],严重情况下可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危及生命安全。药物对症治疗属于常用方案,包括无创吸氧、降压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降糖药物、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期间还要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优质护理理念指的是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融合舒适护理模式,将其作为护理中心与重点,充分考虑患者实际需求与精神需求,予以舒适化的服务和诊疗[6],我院也将其引入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加入优质护理理念护理干预,统计学分析两组结果表明研究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属于当前临床护理干预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有着高效性、优质性及整体性等特点,通过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与精湛的操作技术,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为优秀与周到的服务,在各个科室都逐渐开展起来。优质护理期间除了要强化基础护理干预,还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用药干预,还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其中心理疏导十分关键,针对性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操作,确保护理服务有效性,从而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理念进行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郑容梅.优质护理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7.
[2] 田萍,张颖,王淼等.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对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7(5):608-610.
[3] 严玉兰.优质护理模式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5(8):1020-1021.
[4] 刘敏,邵芳,仲崇俊等.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5):550-553.
[5] 严玉兰.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5,13(18):4174-4175.
[6] 李艳霞,兰本超,程哲等.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9):13-14,86.
论文作者:花盼盼, 杨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不稳定论文; 满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理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