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好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一段大分裂时期,在割据诸国中国力最强盛的是南唐,接下来则是西蜀。西蜀和南唐未受战火袭扰,山水环境优势明显,因此可以偏安一隅,形成了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商业区域:江淮地区和蜀中地区。商业的发展和歌舞宴游的需要导致了西蜀词和南唐词的繁盛。虽然南唐词的创作年代稍晚于西蜀词,但二者的词风总体趋于绮艳婉丽。又因地域审美的不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构成了西蜀词、南唐各自的情感特色。本文拟对二者差异性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做探讨。
一、西蜀词与南唐词的产生及繁荣。
五代时期的西蜀词人与“花间词”、“花间派”多数相同。西蜀远离战火纷扰,又有特殊的地理环境的保障,依靠着经济繁荣以及歌舞宴游的需要,西蜀词得以快速发展。而蜀国国主纵情声色的奢糜生活助推了文人士子享受生活的盛行。西蜀词的繁荣,得力于王建下诏“乐营为教坊”[张唐英.蜀梼杌校笺[M].王文才,王炎,校笺.成都:巴蜀书社,1999.]沿用唐制,并依才能高低任用为躲避中原战乱而来的世族文人。《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六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以“二主一相”为代表词人,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一相:冯延巳。由于南唐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战略形势行极为危急,就使得南唐词人产生了鲜明的忧患意识和一腔哀愁的忧患情调,南唐词也因此扩大了词的意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抒情文学,影响了宋初几十年词坛的基本风格。南唐词繁荣的政治因素:南唐建立政权后就颇为注重广纳四方的文人儒士,采取富民政策。史谓李昇“专尚文儒,延纳多士”[龙衮.江南野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富国阜民为务”[马令.南唐书:卷一四汪台符传[M].四部丛刊本.]。
二、西蜀词与南唐词的差异。
(一)西蜀词多为“伶工词”,具有着应歌之具和佐欢酬宾的娱乐功能;而南唐词虽也是遣兴之具,但更为注重主观情绪流露和描写。
1.西蜀词的特色:西蜀词人欧阳炯为《花间集》做序,其序文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嵌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艳之词,用助妖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由此可见,西蜀词风乃是齐、梁宫体与西蜀娼风结合的产物,同时受到西蜀宫廷享乐风气之影响及都市游乐生活之熏染。西蜀词的绮艳化,以温庭筠、牛峤词风开始。代表作有温庭筠《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上阕写居处环境,借助景物烘托,委婉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下阕描述她的穿戴打扮,通过细节勾勒人物的形貌,合起来是一幅玲珑明丽的女子怀春图。温庭筠“侧艳”的风格形成西蜀词派的基本词格,反映了西蜀享乐文化的盛行。
2.南唐词的特色:南唐词初期多写宫廷豪贵的宴饮优游生活,但中主李璟执政后,在亡国危机紧围的环境中,南唐君臣虽仍以词为娱宾遣兴之具,但却始终怀有隐隐的危机感:无奈迷茫、感伤忧虑在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能体现南唐词人不敢放肆欢愉,倍感忧虑的,应是李煜中期作品《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该词描写客散人去后庭院空寂和夜月冷清。每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无法言表的落寞和惆怅。春晨美景也难给作者愉悦,往时今日的新愁旧恨郁于心头,本想醉卧不起,但偏被羌笛惊醒,于是情绪愈发低沉郁闷。
(二)南唐词注重抒发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表达词人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西蜀词主要描绘了外在的客观场景,不是特别注重表达内在情绪。由于国事衰微,南唐中主李璟处境困难,而词作则是他发泄情绪的重要出口。比如《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以自己为主人公作的词,充分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和哀愁。南唐词人注重在叙事和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性格,体现了主观抒情性特征。
(三)文学的风格总会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的影响,以致于在不同程度上会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南唐地处江淮,为吴方言区,南唐词也不免会吸收引用当地方言。而西蜀所在的四川则拥有灿烂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商业经济,不免会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和风俗风貌。
三、西蜀词与南唐词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当地传统文化影响以及地域审美差异。
风俗习惯不仅是社会教化的产物,与地理环境也有着密切联系。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不同,自然也就影响到为审美趣味所制约的艺术风格,山水情致的熏染会影响词人的创作风格。
1、巴蜀地域文化传统对西蜀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涉及到文学传统时说蜀人“多斑彩文章”。如司马相如的赋《子虚》、《上林》,词采华美,浮化夸张。又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同样也以浮华夸张的手法、华丽雕砌的辞藻取胜。而温庭筠的词亦吸取了汉赋特点,从精心雕镂中逐步暗示闺怨离愁,这种华丽的辞藻形成了以富贵和精美为标准的审美风尚。
2、南唐地处河流纵横、湖泊星罗密布的江淮地区,水乡温柔秀美导致了词人的创作风格偏向素雅清淡。李璟和李煜都曾描写过江南风光。如李璟《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雪浪齐日记》记载,荆公问山谷:“江南词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由此可见江南水乡对南唐词的影响。
(二)宗教思想的差异也影响西蜀词人与南唐词人的创作观和人生态度。
1.五代时期,西蜀盛行道教,注重世俗现实快乐。花间词有不少以《天仙子》、《女冠子》等为词调的作品,它们或借用道教巫山神女意象表达男女欢会聚散,或借刘晨、阮肇天台遇仙故事表现女性对情人的思恋,或借牛郎织女意象表达佳期无凭的怅惘,或借翠苔、酷坛、霓族等意象暗指与女冠的风流情事,描绘出文人狎妓的放荡生活。也有用道教仙居仙踪表现士大夫文人及第或冶游的世俗生活,在西蜀词作中更是不胜枚举。可见西蜀词人也受到了道教享乐意识影响。
2.南唐崇佛之风向来盛行。南唐词人受佛教“苦空”观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李璟“还与韶光共憔悴”的沉郁,还是冯延巳的好景不再、人生易逝的慨叹,亦或是李煜的浮生如梦的哀痛,无不是佛教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观照自我来去因果及生存状态下产生的叹愁说苦。
这其中最让人感同身受的则是李煜,有词《谢新恩》一首: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敧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这是描写相思之苦的词,在樱花满地、明月当空的景色下独守空房更是让人触景伤情。
由此可见,花间词比较轻巧、靡丽,注重现世的纵情声色,及时享乐;而南唐词则注重情感的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对国家的忧虑。
(三)外部环境造成的差异。
西蜀和南唐都存在于晚唐五代这个时段,且都是在乱世中的割据政权,有着的相近背景。虽然他们都享受着奢华的生活,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词风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1、西蜀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天险屏障使得西蜀安全稳定,词人较少有忧患意识,沉湎享乐。且西蜀多唐朝世族,经历乱世流离后,身心皆疲的文人为逃避现实人生,多醉入花间以安定心灵。另外花间词人的活动空间较大,游踪广泛,人生经历丰富,这在他们的词作中也有所反映,不仅有女子闺怨题材等室内空间,还有许多以船上、溪边、堤岸、郊外甚至外乡作为叙述地点和空间的词作。
2、南唐君臣亦沉迷享乐,但无险可据的地理条件造成了他们仍保有忧患意识。南唐国势渐衰,李璟和冯延巳的作品表露出莫名惆怅,一种深深的为国家的命运担忧的感伤,这种情绪在西蜀词中难以寻觅。李煜在位十五年,最后做了两年的亡国俘虏,在此期间写了不少抒发真实情感的词作。在做了亡国的囚徒后,他以真挚深沉的情感、清新自然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
参考文献:
[1]高峰.南唐词的审美特质[J].江苏社会科学,2007(2):171-175
[2]吴惠娟.试论西蜀词与南唐词风格的异同[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8月,6卷(4):39-45
[3]王晋建.试论西蜀、南唐词的异同[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22-24
[4]李静.南唐词抒情模式的位移[J].北方论从,2002(4):77-82
[5]盛莉、徐安琪.试论南唐词的儒家文化意蕴[J].天中学刊,2002,17(4):46-49
[6]骆新泉.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其词的魅力[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3):50-53
[ 7]黄香菊.“词为艳科”成因与巴蜀文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139-141
[ 8]赵洪义.论南唐词的雅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5(9):127-128
张锦好(1991—):云南人,哈尼族,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5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论文作者:张锦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南唐论文; 词人论文; 道教论文; 差异论文; 注重论文; 文人论文; 风格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