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美[1]2009年在《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学校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加深了对现代健康观念的理解。体育和健康又是联系性极强的一对名词,体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的健康。基础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体育课教学加强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名称从原来“体育课、活动课、训练课”等转变为“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康课”,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角色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能够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还要遵循“健康第一”理念,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因缺乏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列课程职前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体育和健康教育知识融合。因此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困境反思被喻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母机”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健康教育理论、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对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叁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关于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状况进行考察,并对上海市16所中学80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取得反馈信息,为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健康教育课程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健康教育课程在总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健康教育课程时数、学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相脱节。针对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健康课程模块;构建健康课程体系,增强健康意识;立足时代要求,学习国外健康教育经验;推行体育与健康教育主辅修制,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体育教师;建立大中小学合作互动的健康教育平台,形成动态体制。
冯雷[2]2008年在《济南市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颁布,同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试验。2004年秋季,济南市初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接近3年,改革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济南市城乡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及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济南市所属10市县区的349名教师和8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济南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规划、要求和推进情况;师资现状;培训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情况、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体育场地、器材等方面。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济南市及所属各市、区、县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都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件和方案,各个学校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贯彻落实。但是,由于各个区县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体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在城市和农村初中学校之间有差异。(2)济南市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通过参加课改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理解,积极进行着教师角色的转换,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深入,思想相对保守。(3)济南市各初中学校基本能够开设2节以上体育课。部分学校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自己活动的比重过大,学生锻炼的时间、质量无法保证。个别区县甚至出现两个课程表的现象,说明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挤压《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困扰《体育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4)济南市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课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各方面有了新的变化。(5)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济南市许多体育教师做了积极尝试,但是,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济南市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完善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2)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3)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4)创建教学研究新机制,构建教育评价新体系(5)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体育课程标准》的监管(6)加大政府投入,争取社会支持,改善学校体育资源条件
党林秀[3]2017年在《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人口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此,完善体育教学方式的理论体系、推动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则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来收集与学生全面发展及教学方式相关的研究资料,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归纳与比较法、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1、国内外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课程目标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全人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次,其中微观层面的全面发展对应当下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能力与素养。在微观层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般学科素养。包括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考的能力、语言技能、责任感、尊重自我与他人、创造力等指标。(2)体育学科素养。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安全意识、运动能力、审美表达能力、体能水平、体育道德、情绪控制等指标。2.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显活动方式和内隐活动方式。其中外显活动方式包含语言和行为方式,内隐活动方式特指思维活动方式,外显活动方式是思维活动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体育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与能够体现教学行为的教学要素构成,其外延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教学观念层面,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能够体现其构成要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其发展历程,均彰显了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趋势是由最初的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向关注学生的"学"与"发展"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决策由教师全权决定向师生共同决定,并逐渐过渡为给学生赋予一定的决策权。3.我国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未能深入"骨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所倡导的理念基本上已得到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实施还十分困难,当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仍注重"学科精熟"与"学习过程",而对关乎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关注不够。(2)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看似有所变化,但实质上还是侧重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还未将"学生的学" "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的中心。(3)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培育。4.在"以学为中心"的宏观层次教学方式理念下,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被划分为叁大类:机械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有意义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与有意义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对有意义接受式和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类教学方式在基本含义、适用范畴、基本特征、匹配的教学模式与风格、实施要求等方面有其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发现二者亦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即:(1)教学理念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变革"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2)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友好的、合作的;(3)教学环境应是安全、舒适、富有支持性;(4)教学组织形式应是多样的,避免整齐划一;(5)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的和高效性。5.合作学习相对常规体育教学方式而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领域目标(除身体健康领域外)。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基础知识与技能、参与度、愉悦程度"等方面指标的发展程度上优于常规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均有所转变。6.虽然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主要困境有: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日常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教学材料。为此,建议体育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之时,应注意克服这四个方面的困境。
李光正[4]2014年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状况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叁级管理。”这一决定使我国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之内增加了关于学校课程的管理,课程管理的自主权落实在了各个学校。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叁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延吉市十中于2003年开始建设实施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健美操和跆拳道课程所需要的场馆,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招聘了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以校本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理论作为依据,从校本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对延吉市十中校本课程管理进行评价,并结合理论提出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十中体育与健康管理经验值得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适合实施校本课程;开展以跆拳道和健美操为内容的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比较符合延边州的实际;课程管理者的目标明确。另一方面,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最终使十中校本课程无法得以继续实施。第一,未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二,未能保证校本课程管理的系统适应性。第叁,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无法得以继续实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校本课程的管理上。本文的建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延吉市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展实施的建议主要有:第一,新校长要充分重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展;第二,根据新情况,明确校本课程计划,继续开展校本课程;第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增添校本课程管理的责任机制和评价机制;第四,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将人力资源结构与校本课程的目标相统一。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的建议主要有:第一,根据校本课程的定义,将因地制宜作为制定校本课程的计划的原则;第二,在课程管理活动中贯彻整分合原则,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系统;第叁,要建立比较完整的管理评价体系。第四,遵循校本管理办法,落实校本课程管理原则。第五,在校本课程管理过程中,必须管理好教材与教师。
刘保[5]2007年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我国体育界也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专家、学者围绕新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以及新课程的实施等展开了持续而广泛的探讨。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已有近六个年头,为了解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笔者根据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有关资料,以连云港市中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可能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给以全面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最大困难是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培训体系。连云港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虽然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参加过一定形式的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都非常短,且培训形式单一,没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2.影响连云港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其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连云港市中学的体育教学设施比较短缺,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还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训练的需要,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这些将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3.连云港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的学历水平也符合中学教学的要求,但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而且科研意识淡薄,这将制约新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索路路[6]2011年在《新课标下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行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全国开始实施,距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都切实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教育特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认真开展新课标的学习和实验,均取得了显着地实验效果。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的调整和完善改革的内容。所以本人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为指导,通过对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有效的对策,以期为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为教育部门的决策和实际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淄博市六区叁县32所初级中学的340名体育教师和320名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情况、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影响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教龄构成方面比较合理。性别构成方面男女比例为24:1,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科研方面不是很重视;2.总体来说淄博市初级中学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基本能够理解,但是对新课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理解不足。3.淄博市初级中学基本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设置课程课时,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课程考核大都采用体育中考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仅有少数体育教师能够注重学生兴趣的选择;4.在新课标目标实现方面,学生参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目标要明显好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方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沿用随机分组教学,新的教学形式运用较少。在教学方法上,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矫正法是当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像目标教学法、区别对待法等教学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得到一定的运用,但是仍显不足;5.通过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领导认识不足、场地器材的缺乏、新课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教师自身情况问题、体育中考等因素。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1.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2.进一步完善新课标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淄博市体育课程资源;3.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4.采取针对性强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5.对高校体育师资培养做出相应的调整。
周斌[7]2006年在《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正在向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省启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本文以山东省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来了解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以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发现不足之处,能够对其起到促进、导航作用。本研究在山东省随机抽取80所普通高中,省级规范化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比例为1:1,样本覆盖17地市。分别向学校分管体育方面的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来研究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所得结论如下:1.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积极推行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2.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总体来看,省级规范化高中比一般高中好,东部较好于西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没达到其应有地位,场地器材条件尚有差距,部分学校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监督力度不够。3.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体育教师们采取很多措施来执行新标准,积极进行着教师角色的转换,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深入,思想相对保守。4.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了解不够全面。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符合新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他们所喜欢的体育课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和新课程标准基本吻合。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并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邵娟娟[8]2013年在《成都市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摘要:2001年我国叁级课程管理的制度确定,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叁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使体育课程的决策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变革的教育模式为基础,以学生的受益和教师的成长为目的,对学校领导团队、教师队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项“教育工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同时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特色,让学校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学校确立更加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并且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加体现教育的民主化,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实地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课程论为理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并要善于借鉴以往和现有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学校已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适当的改造,另一方面结合成都市实验中学自身发展目标和所处地理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实用性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进一步落实《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研究以及对授课形式变革的有效论证。增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使教师本身成为参与者、研究者。
邵玉琪[9]2007年在《呼和浩特市初级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2002年又在省级实验区展开,如今历经5年的课程改革究竟具有怎样的现实呢?为了了解体育课程改革,调查体育课程标准在呼和浩特市的实施现状,从实施现状中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呼和浩特市114名中学的体育教研组长、体育教师以及市内8位专家、13位体育组长,呼市第十四中学和呼市第十六中学、呼市第叁中学、呼市第十八中学、呼市第六中学的400名学生(这400名学生是呼市实施新课标的第一届初中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研究对象,对呼和浩特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制约呼和浩特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经过叁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①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②运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③得到了学生初步的认可.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①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②学校不重视体育,经费得不到保障;③培训力度不够。2、当前,制约呼和浩特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主要有:①对本次课程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②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是很高;③呼和浩特市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④领导的重视及支持还不够;⑤体育场地器材缺乏;⑥体育课的教学管理制度有缺陷等6个因素。3、针对这些现状与制约因素,今后,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加大对场地器材投资的力度;改革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体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知识和能力。
王莹[10]2014年在《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对我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进行抽样调研,了解其现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省、市、区叁级地方体育课程管理个案进行深入研究,较为全面的了解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落实的情况,及时发现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便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及实施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地方课程认识、管理组织机构分工、人员配备、计划实施方案、监督评价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而进行调查,经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机构设置完善,管理职能划分比较明确,但人员配备不齐,且多属非体育学科毕业,县区级管理人员一人负责多个学科现象普遍;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缺乏、管理意识淡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造成管理者被动接受执行。2.我国各省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差异大。一半以上省份至今仍无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在有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省份中,市、区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差异。3.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理念已被大家熟悉和接受,地方课程开发多以民族特色体育项口和地域体育项口为主,但总体开发状况不乐观,与之配套教材开发更少,并缺乏有效管理。4.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中有相应监督和评价部门和人员,但监督和评价制度建设缺失,形式单一,效果有待提高。监督和评价成为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薄弱环节。5.个案研究发现,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行政部门能够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方案、颁布文件,管理人员能够调动各层人员的积极性、并创造性的去实施方案,落实保障制度、建设强有力的监督评价体系,成为广东省、江苏省南通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叁级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共性所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国家层面尽可能解决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人员编制问题,配齐人力。针对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者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服务能力等进行专业培训,并在培训的基础上对管理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考核结果同其任免升迁挂钩。2.各省应根据地域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调动课程专家、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等参与研讨、编写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实地检查和监督等方法向市区一级推进,保证方案落实,指导市、区级及学校课程方案编写及实施。3.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者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调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自然地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并指导规范地方性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4.强调依法治教,各级管理部门应明确职责、权限,该哪一级管的事项由哪一级制定制度并按章行事。完善监督和评价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各级问责制度落实,确保监督和评价的及时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许健美.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 济南市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D]. 冯雷.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D]. 党林秀.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4]. 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状况与对策研究[D]. 李光正. 延边大学. 2014
[5].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刘保.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6]. 新课标下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索路路. 首都体育学院. 2011
[7]. 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 周斌.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 成都市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邵娟娟. 成都体育学院. 2013
[9]. 呼和浩特市初级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邵玉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10]. 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的实证研究[D]. 王莹.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标签:体育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体育管理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新课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