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磁窑隧道左线ZK82+997二衬环向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张浩平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以山西省灵丘山阴高速公路青磁窑隧道为工程背景,深入调查隧道左线ZK82+997二衬环向裂缝成因和发展趋势,通过理论计算、试验研究等方法,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钢筋保护层厚度、二衬厚度和强度、台车长度等因素对二衬环向裂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所得结论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隧道 二衬 环向裂缝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1 前言

二衬裂缝是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给结构稳定埋下安全隐患。裂缝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引起二衬渗(漏)水、钢筋锈蚀,并造成结构受力重分布,引起裂缝扩展,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可能引起二衬局部掉落,甚至造成结构的整体性破坏,从而缩短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

根据裂缝与隧道轴线的走向关系,隧道二衬裂缝可以分为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环向裂缝。一般认为环向裂缝多发生在施工缝、沉降缝处,或发生在洞口、不良地质地带与完整岩石地层的交接处。本文以灵山高速公路青磁窑隧道为工程背景,深入调查环向裂缝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二衬质量、二衬模板台车等因素对二衬环向裂缝形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2 裂缝调查

2.1 裂缝分布特征

灵山高速公路青磁窑隧道系双洞分离式四车道隧道,左洞进出口桩号为ZK82+230~ZK83+045,全长815m;右洞进出口桩号为K82+295~K83+065,全长770m。隧道施工结束后于2010年8月发现左洞在ZK82+997出现环向裂缝。

结合裂缝分布及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非金属超声波仪、裂缝宽度测定仪检测裂缝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和地质雷达检测对应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二衬厚度,在此基础上判定裂缝是否穿透钢筋保护层厚度或贯穿隧道二衬。

现场观测发现ZK82+997裂缝为垂直隧道纵轴的环向裂缝,贯穿整个横断面,局部存在斜裂缝。斜裂缝主要出现在消防窗的开洞位置,斜裂缝与局部开洞引起应力集中有关。根据非金属超声波仪检测获得的裂缝深度数据和地质雷达检测所获得的二衬厚度数据,获知部分裂缝深度与二衬厚度大小接近,因此可以判定部分位置裂缝已经贯穿二衬。

2.2 裂缝发展趋势

2010年8月所发现出现的环向裂缝,在随后4个月的观察中,裂缝前两月呈扩展趋势,表现为裂缝宽度增大,长度增大,裂缝两侧未见明显错台。后期裂缝趋于稳定,裂缝变化不明显。

为观察裂缝宽度是否增加,于2010年8月8日在裂缝位置粘贴玻片。9月22日发现裂缝所粘贴部分玻片开裂, 9月22日以后裂缝所粘贴玻片没有开裂现象发生。开裂玻片均有明显的裂缝,但无明显的上下错动和左右拉开现象(图2)。玻片拉裂表明隧道部分裂缝在观测期间还处于发展状态。

3 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为深入了解隧道裂缝出现的原因,本文将从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二衬质量、二衬模板台车等方面展开分析。

3.1 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K82+997段围岩处于Ⅴ级浅埋与Ⅴ级过渡段,以Ⅴ级为主,位于岩层岩性分界处,由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灰岩、泥灰岩组成,强至弱风化,属软岩至较软岩,为弱风化变质砂岩,地层破碎、碎裂状结构,雨季有滴渗水现象。围岩质量指标:KV=0.3,RC=15-25MPa,BQ=210-225。隧道围岩条件较差,容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围岩条件差,二衬施作以后围岩变形没有完全稳定,且低强度围岩具有流变性质,二衬仍承受一定的作用力。

根据勘察设计资料,该隧道隧址区位于北岳恒山构造剥蚀中山区,微地貌为—基岩山梁,走向近东西向,山梁顶部较平缓,山梁左侧与山体相连,山坡为缓坡,右侧紧临唐峪河,山坡为中陡坡。出现裂缝的地段(ZK82+980~ZK83+020)高程范围为1375.221~1359.992m,隧道埋深由34.5米过渡到20.4米,ZK83+000附近处存在6-8m深冲沟,沟走向与隧道纵轴呈100°斜交,沟中存在季节性流水。调查发现左洞二衬环向裂缝正好发生在冲沟附近,因而可以推断,裂缝的出现与隧道纵向埋深变化大存在很大关联。

隧道纵向埋深差异大,意味着洞内围岩在纵向存在偏压,冲沟是纵向偏压存在最常见之处。为进一步分析隧道纵向偏压影响,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ZK82+980~ZK83+020地段进行计算分析。

开挖结束隧道ZK82+980~ZK83+020段洞顶最大主应力σ1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该段σ1沿里程变化复杂,隧道结构受力不均匀。结构受力不均匀可直接引起变形不均匀,裂缝位置与应力峰值位置有很好的对应。

图1 开挖结束隧道洞顶应力σ1

开挖结束隧道ZK82+980~ZK83+020段洞顶最大塑性主应变εp1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开挖结束可引起隧道周边围岩发生较大的塑性应变,达到10-3数量级。较大的塑性应变代表隧道开挖后围岩将发生较大不可恢复的变形,隧道结构支护不足容易引起结构出现裂缝甚至失稳。隧道裂缝出现位置与塑性主应变值偏大的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因此,该段隧道地质条件差、隧道纵向埋深差异大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开挖结束隧道洞顶应变εp1

3.2 地下水

ZK82+980~ZK83+020段具赋水条件,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隧道所处区域7、8、9三个月降水多,强度大。分析段于2010年7月底完成隧道二衬,在此之前,开挖、初支施工期间对地下水“以排为主”,降低了地下水位。二衬浇筑后,夏季降水丰富,使隧道围岩地下水位抬升,从而导致更大部分的围岩孔隙水压力增大,岩土体饱和度增大,或者由非饱和状态进入饱和状态,引起围岩强度降低,对隧道结构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仿真计算水位上升后隧道ZK82+980~ZK83+020段洞顶最大主应力σ1如图7所示,对比图2和图3,水位上升引起隧道结构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不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容易产生裂缝。隧道分析段于2010年8月初发现裂缝,8、9月裂缝宽度增大,长度增大,至10月乃呈稳定趋势,这与地下水水位变化存在很大关系。地下水位变化也是引起该隧道二衬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3 水位上升后隧道洞顶应变εp1

3.3 二衬质量

3.3.1 钢筋保护层厚度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在裂缝两侧各2m范围内,在拱顶、拱腰和边墙三个部位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得出除个别位置满足设计要求以外,大部分检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设计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粘结锚固性能要求:保证钢筋能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发挥设计计算所需的强度。为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必要的粘结强度,混凝土应有一定的相对厚度。

(2)耐久性要求:保证钢筋在设计年限内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使钢筋不受锈蚀。钢筋锈蚀的前提是保护膜发生破坏,即混凝土碳化。由于混凝土碳化导致碱度降低,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达到钢筋表面时,在潮湿环境中钢筋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从锚固和耐久性的角度来看,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但从受力的角度看则正好相反。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抗力多表现为抗弯承载力,在截面高度确定的条件下,保护层厚度加大,有效高度就减小,钢筋抗弯承载力降低,构件抗力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锚固、耐久性的条件下,保护层厚度应尽量取小值。分析段二衬大部分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这不利于二衬抗弯,容易引发裂缝。

对测得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1),可知左洞沿桩号方向二衬钢筋保护层厚度变化较大,边墙、拱腰、拱顶均如此。钢筋保护层厚度差异较大,可引发隧道二衬沿桩号方向受力差异大,易导致变形不协调,进而引起裂缝产生。

3.3.2 二衬厚度及空洞情况

采用地质雷达扫描拱顶、拱腰和边墙二衬,发现二衬厚度均匀性较差,二衬厚度均匀性较差的位置与裂缝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二衬厚度差异与初支平顺度直接相关,初期支护的平顺度直接影响着二衬混凝土的受力状况及内部收缩变形自由度。良好的平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衬混凝土外部应力的集中,同时直接影响到二衬混凝土厚度的均匀性,如果二衬混凝土的厚度均匀性差,则在外应力作用下极易在厚度薄弱部位出现裂缝。对裂缝附近二衬厚度值进行统计(表1),发现左洞拱腰、拱顶二衬厚度沿里程差异相对较大。因此,裂缝出现与部分二衬厚度分布不均有关。

4 环向裂缝防治对策

(1)隧道设计应尽量避开冲沟等不利地质条件,在必须通过的情况下,应采用地表注浆等方式加固围岩,提高围岩承载能力。

(2)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包括提高光爆效果、初支平整度、二衬混凝土材料均匀性等,重视养护环节,避免结构应力集中,改善二次衬砌受力条件。

(3)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隔离层。设置防水隔离层,可以使衬砌支护与二衬之间不传递切向力,因此对防止二次衬砌开裂有很大作用。

(4)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水泥水化发热,使混凝土灌注后温度上升,经3d~5d后温度下降等原因,使衬砌受拉超过混凝土极限强度后而出现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减水剂、膨胀剂,可以减少单位水泥和水的用量,因膨胀剂混凝土压实密,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变。

(5)施工过程中,不宜为了外观,不加节制的加长二衬模筑台车长度,应适当控制二衬模筑长度,避免环向收缩裂缝。

(6)在隧道原衬砌混凝土具备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可在衬砌裂缝内重填嵌补材料修补裂缝。嵌补施工中对于延伸较长的裂缝要分段处理;对于裂缝密度较大的地段要逐条处理。裂缝嵌补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沿裂缝走向凿槽,填入充填料并埋管注浆或进行针孔注浆。隧道二次衬砌结构漏水或影响使用的裂缝应用水泥砂浆、丙烯酸、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砂浆等嵌缝和补强。根据其裂缝宽度大小,采用不同材料嵌缝:细小裂缝用丙烯酸、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涂刷和嵌缝,效果较理想;对较大裂缝,可用10号水泥砂浆或膨胀水泥砂浆嵌缝较合适有效;对大裂缝(宽度大于5mm),宜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采用压浆、钢筋网喷混凝土等补强。

5 结论

(1)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差且纵向埋深变化大、地下水位变化大是引起灵山高速公路青磁窑隧道环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2)二衬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佳,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二衬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等影响结构受力,进而产生环向裂缝。

(3)二衬模筑长度偏大,不利于其抵抗自身收缩,易产生环向裂缝。

(4)为减少隧道环向裂缝的产生,设计时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条件,提高二衬施工质量,重视施工养护,控制二衬模板长度。在隧道原衬砌混凝土具备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可采用嵌补技术修复裂缝。

参考文献:

[1]黄成光 《公路隧道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关宝树. 隧道工程维修管理要点集[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朱长春. 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治理技术[J]. 岩土工程界, 2004,7(9):67-68.

[4]杨建江, 郭学亮.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J]. 低温建筑技术, 2006, 5: 89-91.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人民交通出版社

[6]蒲春平,夏才初,李永盛等.隧道的温度应力及由其引起的裂缝开展规律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13(2):76-79.

作者简介:

张浩平 男 1974.8 本科 工程师

论文作者:张浩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青磁窑隧道左线ZK82+997二衬环向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张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