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意识:让习作教学鲜活起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作论文,鲜活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事情也会慢慢淡忘,等到写作时,常常搜肠刮肚、胡编乱造,作文也是千篇一律、失真严重。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更多地在于学生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走马观花、转头就忘,自然“胸中无墨”。 在信息时代,拍照是一种大众化的行为,但能拍照并不等于就是“拍客”。“拍客”不仅关注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还用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记录社会,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这种特质正迎合了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笔者开始将“拍客”意识引进中年级习作课程,即有意识、有系统地引导学生通过拍照的形式观察生活,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观察生活之源。大千世界,需要学生学会细细观察,而拍摄照片能唤醒学生观察生活的“沉睡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录生活、积累生活。 ——净化网络之源。现如今,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五花八门的网络资源和虚拟游戏让学生疲于思考、沉迷其中。但是杜绝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拍客”意识,开辟出一块网络净地,让学生将自己利用智能手机或相机记录的点点滴滴上传到班级群中,配以文字说明,互相欣赏,互相留言。这既是学生群体智慧的碰撞、情感交流的园地,又形成了良好的网络氛围,让网络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 ——自由涂鸦之地。学生习作的最大快乐就是用自己愿意表达的形式,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在生活中拍照,学生想要拍摄什么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即便是围绕某一主题,学生仍可以自主选择观察内容;在配上文字说明时也有选择性,画外音、打油诗、一段话……他们可以选择用自己熟悉的表达形式去创造。 ——一本丰厚的图文集。观察生活后拍摄下来的照片给予学生丰富的画面;细致揣摩回忆后形成的文字说明是学生对画面的阐释。这样的阐释就等同于学生习作——回想当时的场景,再现当时的画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并且关注事情的高潮与细节。“拍客”意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关注的生活片段通过图片记录下来,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在写文字说明时也就有了观察对象、有了回忆依据、有了画面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还提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对“拍客”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构筑新型习作评改模式。学生除了上传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习作共享。留言、点赞、置顶……各种网络评价模式,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进一步积累了习作素材。 一、“拍客”意识的实施建议——联结策略 学习的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联结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大脑就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关系的倾向,它可以从视觉、听觉、知觉、触觉等渠道获取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储存在由形似神经元的大量节点织成的神经网络中,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结力度因被激活而加强,或因被抑制而减弱。根据该理论,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在寻求各个知识点的联结基础之上,及时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调整学生的记忆策略,不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结,以求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二、“拍客”意识与习作教学的联结关系 习作教学与“拍客”意识也应相互联结,我们在将“拍客”意识融入习作教学之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拍客”意识应该是服务于习作教学的。 “拍客”意识的指向应是学生自我体验的获得和表达。也许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观察与体验都是有所缺失且欠缺深刻的,但是他们真实地融入生活、关注生活,哪怕是幼稚的感受、稚嫩的疑惑、不切实际的联想,那也是他们认真观察的结果,都值得赞赏和肯定。有了他们这份“拍客”意识,习作教学才会真正向生活靠拢,才会接地气。因此,“拍客”意识给习作教学提供了接触生活的契机,教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表达的氛围,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爱好拍照,喜欢网络,他们对自己成为小拍客有着极大的兴趣与信心。将“拍客”意识融入习作课堂,目的就是以此举措让枯燥无味的习作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令习作教学更好地达成目标。 三、“拍客”意识如何植入习作教学 联结理论强调语言知识和现实世界知识的相互作用。但要实现写作与现实生活的交互融合,需以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为载体帮助他们积累、体验,获得熏陶,自然写作。 1.“拍客”意识与教科书相联结 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阅读材料,教者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其中精华,结合“拍客”意识,延伸至生活,帮助学生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联结,进而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 表1是笔者结合苏教版语文三下部分习作内容制定的“拍客”主题。不难发现,教科书中的习作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习作之前往往只有极少的时间预习,是否能积累到与众不同的素材是个未知数,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纵观教材确立“拍客”主题,提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拍摄照片并互相欣赏,建构素材网络,等到他们需要习作时,就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使用了。 “拍客”意识还可以与课文有联结。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螺旋图。螺旋中布满的节点即认知的生长点,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认知大厦的作用。因此,教科书中每一篇文本都有独特的节点,这些节点看似是分散的,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拍客”意识,从课程和儿童经验这两个维度出发,将这些节点织成一个网络。 以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为例,这一课的写作生长点为学会用比喻的手法写一写事物的变化,用上“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等这样的句式。基于此,我们可以将“拍客”主题定为“生活中的变化”,其文字说明可指导学生仿照《庐山的云雾》第3自然段写一写观察到的事物变化。 2.“拍客”意识与儿童心理相联结 “拍客”意识的形成对象是儿童。我们应当站在儿童立场思考,将儿童心理与“拍客”意识联结,才能真正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中年级的习作才刚刚起步,所以不急于提高训练的要求,而应以观察、积累为重点,将学生引向生活,对于他们拍到的作品,要多多鼓励,捕捉其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对生活、对拍照、对当小“拍客”产生兴趣。当激发起兴趣之后,再结合他们的认知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拍客”意识的操作应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表2):(下转第36页) 3.“拍客”意识与语言层次训练相联结 当然,除了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写下照片说明文字之外,还需要教者明确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的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达到“拍客”意识与语言层次训练相联结。 三年级学生写好记叙文的第一要点便是指导他们学写对话,学会写清楚事情中人物的主要对话,并突出重点,尽可能将对话写得生动。那么写好对话需要掌握的要素很多,如果一股脑全部告知学生,显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笔者将中年级的对话训练融入“拍客”课程中,设置3个拍客主题(见下图1),引导学生或记录或想象对话,语言训练呈递进趋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对话写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拍客”意识以独特的方式记录儿童生活的点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保证儿童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儿童逐步进行片段练习,形成系统。“制片者”意识:使习题教学生动活泼_拍客论文
“制片者”意识:使习题教学生动活泼_拍客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