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逶迤 臧琳琳 马 超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抚顺 113122
摘要:煤矿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常抓不懈、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安全意识和识别处理隐患的能力,将煤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严做细,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思考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一线员工,上级主管还是协会监管,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全盘综合考虑;既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又要加大监管力度;既要注重安全措施费用及硬件的投入,又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培育和推广;既要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又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全面推进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长此以往,就一定能够提升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根据煤矿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故意行为、随意行为以及无意行为。故意行为即明知故犯,不按正确的技术规程作业。比如在井下未按正常规范执行,做好安全限制措施的情况下带电检修电气设备,明知这种做法危险并且违规,但是为了省事就故意省略一些环节。随意行为就是散漫,自行其是,比如不按安全管理要求穿戴安全防护服帽直接上岗操作等等。无意行为多半是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导致的误操作,比如错按按钮,听错信号等等,这多见于复杂的作业环境中。
1.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具体是指形成煤矿生产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工器具、材料等,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问题在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而且多半的问题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讲,物的不安全状态除了能反映出“物”本身的特性,也能反映出“人”的专业水准。针对煤矿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岗位作业时,对系统及设备材料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之前,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状态、支护设备状态、爆破材料的储运、通风管理、水文监测、地压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消防设施等几大方面。
1.3管理不力
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安全方面的管控,在煤矿生产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工人为了获得更多收入而多进尺、多出煤,不按技术指标操作。企业安全管理不认真,规章制度不完善,作业规程不完整,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客观来讲都属于管理不力的问题,而管理不力不仅会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滋生,也会在管理危险物品及大型设备时形成管理漏洞而造成物的危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因果链”,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考
2.1对煤矿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近年来,针对大部分煤矿企业对于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国家 已经多次进行加强管理与监督,效果显著。在上级加强管理的同时,更要时时进行安全教育,这样会促使安全意识深入工作、深入人心。对煤矿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从矿工到煤矿领导的安全意识,所以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保证煤矿生产的基础。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应该包含安全意识的提高、工作中安全规范的重视,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还需要扩大到对矿工亲友的安全教育,亲友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只有亲友建立了安全工作的意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员工进行叮嘱,让员工潜移默化的树立安全意识。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化管理
大多数煤矿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员工的实际采矿操作没有规范的进行监督,这就会对煤矿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2.1管理中进行柔性管理。在过去,大多数煤矿企业对于进行违规操作的员工仅仅是批评教育和象征性的奖金扣罚。虽然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会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大多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有一些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往往态度粗暴,使得员工无法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也就造成了相应处罚会引发员工的不满,缺乏预期效果。所以在对员工进行管理需要柔性管理,例如在生产不规范时,管理人员需要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的批评员工。矿采工作本来就十分艰辛,所以管理人员需要给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2.2.2完善煤矿管理制度建立。整个煤矿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在员工进行生产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煤矿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员工生产。一个完善的煤矿管理制度需要有煤矿机构设置、机构功能、员工职位安排、工作流程以及各项工种的操作标准。管理层需要加强对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个人责任负责制,从而形成全方面的、操作合理便捷的管理体制,在保证矿产工作的安全下,确保煤矿工作的正常运行。
2.3加强对矿井的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投入
采矿机器年久失修,也是产生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机器的安全才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物质基础。所以合理的投入资金,对机器进行更新换代,进行安全技术的研究是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煤矿企业需要争取国家科研单位对采矿技术研究的支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煤矿企业防灾、应灾的能力;另一方面,煤矿企业自身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对机器进行更新,改善矿井的通风设施,瓦斯等安全设备的控制等。从而保证矿工在生产中的安全,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4规范整合矿井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为了彻底解决当前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新的规范性措施。企业要统一检查的时间和频次。针对企业各矿现状,应该着眼大局,统筹兼顾,统一规定检查的时间和频次。比如规定每月逢五,矿井必须组织定期安全专项检查。要规范和统一检查问题的排查方式、范围及严细程度。检查问题的治理要实现全覆盖,包括井下施工现场和地面资料、关键场所等地点。避免重井下、轻井上现象的发生。并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彻底检查不留死角和盲区。要规范检查问题治理的闭合管理程序。检查安全隐患重要,治理安全隐患更重要;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的治理好那些存在的安全隐患,那么检查就变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了。针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必须按要求严格整改落实,实行完全闭合管理,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和预防同类隐患的重复发生。
2.5采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手段
目前,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于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对煤矿井下各种安全要素参数(如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地压、风速风向风量、地下水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得各种反应井下安全状况的要素信息,从而为地面控制中心实现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一方面能够提高安全监控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监控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属于一项集复杂性、动态性、长期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煤矿安全生产在管理过程中是有一定的特点和流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顺应形势发展,完善安全管理程序,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指导,就能保障矿山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01)
论文作者:戴逶迤,臧琳琳,马,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煤矿论文; 员工论文; 不安全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井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