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论文_陆峰

探讨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论文_陆峰

太仓市浏河人民医院 放射科 江苏、苏州 215431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方法 在本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间接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与CT检查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X线与CT检查结果显示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其中提示支气管血管束异常63例,占比为92.65%;小叶中心性肺气肿及肺大泡37例,占比为54.41%;磨玻璃或浸润性改变41例,占比为60.29%;线状影31例,占比为45.59%;蜂窝影37例占比为54.41%;支气管扩张16例,占比为23.53%;结节影55例,占比为80.88%。结论 在慢性支气管炎使用X线与CT检查诊断,其诊断结论具有一致性及较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X线;CT;慢性支气管炎;使用方法;价值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认为凡是有连续2年以上的咳嗽病史,且每年持续咳嗽3个月以上,同时排除因肺部或其它疾病所引起,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1]。通常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呼吸功能、影像学及实验室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影像学检查以X线和CT检查为主[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间接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1.7±7.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7±2.9)年;病情程度:轻度23例,中度37例,重度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X线与CT检查。

1.2方法

1.2.1 X线检查诊断

用X线正侧位进行检查,发病初期无异常显示,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肺纹理出现增多、变粗、扭曲、中断或呈条索状,胸片上出现平行的线状致密影,被称为轨道征,主要为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变厚所致。双侧肺门及两下肺有颗粒状或斑点状致密影,肺叶中下部出现网状影像。合并有肺气肿时肺野透明度增高,呈现出不均匀的肺透明度。胸片呈现出肺血管纹理靠近肺门位置变粗,但外围的分支细小时,表明为肺动脉高压征象。两肺中下野内带出现斑片状阴影时,表明伴有慢性间质性肺炎。在行支气管碘油造影观察支气管扩张时,表现出支气管壁内缘不整齐,管径粗细不均,呈现出扭曲变形、狭窄、柱状扩张、末端不充盈及突然中断等现象,管壁有憩室状突起,支气管并拢呈束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CT检查诊断

采用多层螺旋CT行常规仰卧位平扫,表现出明显的轨道征,管壁增厚,管腔扭曲扩张或狭窄,为肺纹理扭曲所致。伴有肺气肿时表现为胸廓增大,膈肌位置低平,肺野呈现不均匀低密度,小血管影像细小、分布稀疏。胸膜下区有肺大泡影像出现,肺大泡内可见纤维间隔,合并有感染时可见到液平面。气管发生切鞘状改变,胸内部分矢状径增大,横向径减小。小叶中心性肺气肿的影像表现为肺存在多发的低密度区,多见于肺上叶后部,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低密度区逐渐扩大融合为大面积病变,广泛分布于肺皮质下区。全小叶肺气肿则表现出较为广泛的低密度区,同时伴有血管支气管变细。肺部炎症表现为斑点状影像,多见于两下叶,尤其是右肺中叶。肺部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为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厚,病变晚期呈现蜂窝状影像,并有牵拉性气管扩张发。肺动脉高压影像表现出肺门区肺动脉增粗。

2结果

所有患者X线与CT检查结果显示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其中提示支气管血管束异常63例,占比为92.65%;小叶中心性肺气肿及肺大泡37例,占比为54.41%;磨玻璃或浸润性改变41例,占比为60.29%;线状影31例,占比为45.59%;蜂窝影37例占比为54.41%;支气管扩张16例,占比为23.53%;结节影55例,占比为80.88%。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急性支气管炎继发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合并肺内炎症、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心病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并危及生命安全[3]。临床诊断标准为:进行性咳嗽在2年以上,每年连续咳嗽时间3个月以上[4]。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即可进行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但需排除其它肺部疾病,因而常采用X线与CT检查.

X线检查在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中胸部平片并无异常发现,而慢性支气管炎则可见比较明显的异常;CT诊断则可以了解病变的程度,并可以排除支气管扩张、肺肿瘤等疾病。同时根据检查结果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病理表现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X线与CT检查诊断在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但由于所采用的影像学技术原理不同,因而在表现征象上有所差异。CT所采用的是逐层扫描及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图像技术,能够较X线平片更为清晰的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尤其适合反映肺部组织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可以有效避免X线平片所存在的影像结构相互重叠或遮挡的不足[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X线与CT检查结果显示完全一致,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0%。结果充分表明,在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中,应用X线与CT检查均能够清晰显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程度,反映病理变化特征,两种检查方法所表现出的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盛珍.浅析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1):95-96.

[2]刘志新.慢性支气管炎的X线表现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49-150.

[3]史哲,陈志宇,刘兴华.慢性支气管炎CT影像诊断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3):46-47.

[4]谢育琴,温杰冉,谢丽兰,等.5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3,2(1):45-47.

[5]石岩峰,周勃.螺旋CT高分辨力扫描对轻微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20-121.

论文作者:陆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探讨X线与CT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方法及价值体现论文_陆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