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美国的看法_伊拉克战争论文

欧洲对美国的看法_伊拉克战争论文

欧洲对美国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美国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欧洲民众对美国的评价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从短期看,这次美国在欧洲的民意危机主要是来自两方面:布什总统和美国出兵伊拉克。2004年夏,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欧洲人对美国总统有好感,而四分之三多的欧洲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美国士兵虐俘的骇人图片进一步恶化了美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此外还存在着更深刻和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跨大西洋的关系和欧美相互的看法。

2004年6月,布什三访欧洲:参加诺曼底登陆日的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出席爱尔兰欧美峰会和伊斯坦布尔北约峰会。当他被问及欧洲及其他地区对其支持率不高时,他回答说只对2003年11月2日的民意测验感兴趣。这些会议后,一些官员认为双边关系已回复正常。诚然,政客和官员迫切希望尽可能地合作,但欧洲领导人必须面对持续下跌的欧洲民众对美国的评价。

本文所说的欧洲是指欧盟25个成员国。在法国和其他一些地区有些人怀疑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的新成员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但随后有人指出这种疑虑有些夸张。本文讨论的是大多数成员国对美国的看法以及欧盟官员对待美国的态度。

美国是什么?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美洲即指美国,当说起America时,人们都明白指的就是USA。这说明美国的外交、军事、情报、企业、大学、文化、传媒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影响力之强大。从对世界其他国家采取的行动及造成的结果来说,美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至少表现出两面性,而其中之一就是在价值观上更接近欧洲。美国的选区图被很清晰地划分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整体上看,民主党控制的州是自由主义和国际主义者,他们赞成人工流产,反对拥有枪支,注重环保,不受宗教约束。共和党控制的地区则相反。在很多国家,这些根本差异可能会导致连年不断的冲突矛盾,但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家中,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可以并存,虽然相处得并不轻松。

欧美民意差别

根据截至2004年夏的一系列民意测验,美国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已跌至最低点。众多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欧洲人(78%)对布什政府及其外交政策并不看好。甚至在英国和波兰,大多数人也明确反对布什的外交政策。不过仍应把对布什政府的态度和对美国的态度区分开来。多数人(57%)对作为一个国家的美国还是很尊重的,但对现在政府的支持率却很低(23%)。53%的法国人对美国人有良好印象,但只有24%支持布什政府;德国支持率分别是55%和26%;英国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只有61%和28%。

绝大多数欧洲人(73%)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动机上没有说实话,也有很多人(68%)觉得,美国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反应过于强烈。因此,欧洲人相信美国领导世界是件好事的人数大为减少,从2003年的68%跌落至2004年的51%。

民意测验也显示出欧美两国的民意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他们都希望多边组织在解决国际问题上起到一定作用。77%的欧洲人把联合国作为解决国际危机的首选,美国人稍少一点,为68%。大西洋两岸民意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先发制人”战略、使用武力以及对以色列的支持等问题上。68%的美国人接受用“先发制人”的方法解决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但只有44%的欧洲人认可。在阿以冲突中,大多数美国人(74%)归咎于巴勒斯坦,而几乎相同比例的欧洲人(71%)谴责以色列。

欧美分歧的原因

从二战结束到柏林墙的倒塌,随着美国文化深入欧洲,双方经济联系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美国和欧洲看起来愈发相似。欧盟和美国是彼此最大的商品供应者、消费者和投资者。大西洋两岸日交易额超过十亿欧元。一系列政治宣言和演讲不断高唱美国和欧洲价值观相同的颂歌,但很多事情证明它们在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上正在走向分离。

美国的金钱选举、社会福利、死刑、枪支泛滥、环境和宗教等很多问题都让欧洲人难以容忍。同样,大多数欧洲人认为美国缺乏足够的健康和社会保障。面对欧洲的反对,死刑仍在美国存在也导致了双方的分歧。双方对枪支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转基因食品以及最重要的宗教的地位等问题也存在严重争议。欧洲相对世俗,而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让很多欧洲人不安。欧洲也很怕卷入美国发动的战争中。尽管双方领导人强调相同的价值观,但从上述问题到对国际法的尊重等诸多方面人们都提出了质疑。此外,欧洲人对在关塔那摩的囚犯受到的待遇更感到震惊。

对一些欧洲人来说,特别是左翼政党,反美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另一些人认为反美是法国的阴谋,以美国为代价催生欧洲。

但同时,很多美国人和美国机构为欧洲人所仰慕。麦克·摩尔的电影《华氏“9·11”》和《愚蠢的白人》一书在欧洲非常流行。欧洲人对好莱坞的新片趋之若鹜,欧洲人爱听麦当娜和布兰妮的歌,爱看电视剧《老友记》和《急诊室的故事》。欧洲人像美国人一样用微软,喝可乐,开福特。欧洲最聪明、最优秀的人经常被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吸引到哈佛大学或斯坦福大学。

因此,现在欧洲的反美情绪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丑陋的美国人”不同:其一,这次反对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者身上;其二,传统上支持美国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中的精英分子也加入了反美阵营。

欧美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欧洲和美国比其他大陆联系更紧密。在近代的美洲居住的欧洲人大多数为逃避君主制或贫穷而来。19世纪爱尔兰、意大利、波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更充实了这个大熔炉,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对他们来说,美国是一片乐土,他们因此背井离乡。可以说欧洲对美国的发展贡献巨大。近年来,欧洲移民减少,而亚洲和南美的移民成为美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政治影响也随之增加,而欧洲移民因为政见不一导致政治地位下降。美国的总统候选人需要拉黑人、南美人、亚洲人、犹太人的选票,而不是欧洲人的。

20世纪,美国两次把欧洲从毁灭性的内战中解救出来。第一次干涉后,美国回到孤立主义。第二次美国帮助成立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多边机制——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美国还通过北约向欧洲提供安全保证,借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经济复苏慷慨解囊。

在冷战时期,大多数欧洲人对美国的驻军非常感激。尽管存在着贸易纷争和一些重大政治冲突,但前苏联的威胁使大西洋两岸的国家紧紧联合在一起。从美出兵越南开始,欧洲对美国的正面印象开始有所改变。虽然欧洲人对肯尼迪非常崇拜,但约翰逊和尼克松却激起了更多厌恶。基辛格宣布1973年为“欧洲年”也并未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部分原因是关于德国东方政策的争议,美在欧洲部署导弹,以及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经常采取军事干涉的倾向在欧洲也得不到支持。

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把欧洲视为其全球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1990年,双方建立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定期进行政治磋商。大多数欧洲人希望老布什能赢得1992年的大选,而非鲜为人知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克林顿执政的头几年,美欧关系因为南斯拉夫的解体而受到损害。1995年,美国出兵暂时结束了这场血腥冲突。同年,美欧就“跨大西洋新议程”达成协议,同意举行定期磋商,在全球、地区、经济问题上进行合作,并推动民间接触。因为克林顿的领袖魅力和出于对他同国会不合的同情,他在欧洲的声望上升。克林顿也曾在欧洲学习和游历,他也对欧洲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同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丑闻遭到的弹劾,反而提高他在欧洲的受欢迎程度。

欧洲人对小布什的看法

但2001年1月入主白宫的小布什几乎从未去过欧洲,他曾任污染严重的德州州长以及对重犯执行死刑的做法,他在欧洲声望不高。大多数欧洲知识分子和媒体坚定地支持戈尔,这使布什的竞选班子念念不忘。布什竞选胜利的可笑局面,尤其是在其兄执政的佛州更成为欧洲的笑柄。

小布什刚刚上任就拒绝了很多关乎欧洲根本利益的条约。实际上,他似乎很高兴能直接说出“京都协议”失效,美国不会参加国际刑事法庭,军控条约也并不适用于世界霸主。他的高级顾问切尼、赖斯、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对欧盟知之甚少,而且对欧洲统一似乎没有兴趣。该政府还似乎很高兴破坏克林顿曾经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努力。在以色列和朝鲜问题上,他们也不愿再进行和谈。

这种傲慢的态度主要来自于美国强大的军事优势,使美国政界的思考方式受到影响。但对2001年开始执政的新保守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显示美国领导地位的机会。由于军事力量强大,美国认为只有一条路最明智:美国领导,他国跟随,联盟和咨询毫无必要。顶多可以组成一个随时准备接受美国政策的联盟。迅速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更坚定了他们认为军事力量无所不能的信念。新保守主义者坚信美国可以打败伊拉克,然后伊朗、叙利亚和朝鲜。

大多数欧洲领导人对这种新的领导方式甚感疑惑。此前的美国总统在一些情况下会采取单独行动,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仍不遗余力地寻求其盟国的合作。而现在的情况十分明显:美国领导,他国跟随。

“9·11”事件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遭受了灾难性的“9·11”袭击。欧洲对此表示广泛同情。大多数欧洲人同意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最初的慎重反应。但欧洲人对美国拒绝北约的援助甚为失望。五角大楼欲让众人皆知,在科索沃战争后它不再需要联盟。现在是任务决定联盟,而不是联盟决定任务,北约已无大用。欧洲人认为“9·11”事件能促使美国走上多边轨道,但小布什已决定毫无阻碍地发挥美国的力量来赢得“反恐战争”。

但是“反恐战争”这个词汇也被欧洲人拒绝,他们认为这是“反恐斗争”,而不是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布什此后的言论更让欧洲人难以接受。2002年1月布什提出的“邪恶轴心”尤为刺耳,而且这次讲话中他只字未提欧盟或者北约,却多次强调美国同以色列关系的重要性。2002年余下的时间里,布什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成形,而这项决定致使欧美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很多事实证明这场战争在2002年夏天便已决定,联合国的努力只不过是个插曲。整个世界以怀疑的目光观看鲍威尔试图证明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幻灯片,感到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巨大损害的伊拉克战争已在所难免。

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欧洲人有如下批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出于政治原因被歪曲了;美国人狂妄自大地认为依靠军事手段可以实现一切;推翻萨达姆之后并没有制定一个明智的计划;战后不能保障伊拉克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欧洲和伊拉克平民都不明白为何一个能制造如此精密武器的大国却不能重新建立如电力和饮用水之类的基本保障;美驻伊的首任长官加纳将军十分无能,但他的继任者布雷默对伊拉克也毫无经验。伊拉克人民视此次战争为侵略而不是解放,因此强烈抵抗,而美国低估了人民的反应;美国扶植的领导人不得民心。此外对于非常严重的虐囚事件,布什并没有要求监狱长对此事负责,而拉姆斯菲尔德还称赞他干得漂亮。

伊拉克战争以外的因素

除伊战外,其他因素也造成了美国在欧洲的民意大跌。赫尔波特·威德林表示冷战后美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民主党人奥尔布赖特也说美国对于全球秩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美国政客因为美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自居世界霸主,并且认为应该享受特权。

除对于军事力量的使用等一些巨大分歧外,对所谓的“流氓国家”的做法也引起了欧美的争议。古巴是欧美关系的顽疾。四十年来,华盛顿对卡斯特罗政权实行严厉的禁运政策,非但没有促使政权变化,反而导致更紧密的团结。欧洲采取缓和政策却遭到美国制裁。

此外,美国的政治力量也从传统的东北部亲欧集团逐渐转移到南部和西部。

欧盟成员国的态度

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认为它们享有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爱尔兰首相在每个“圣帕特里克日”便自动造访白宫。贝鲁斯科尼也大肆宣扬意大利同美国的特殊关系。每个欧洲驻美大使也以他能和美国总统与其政府首脑会晤的时间长短而被评判。从一个简短的拍照机会,一个三十分钟的会晤,到一个一小时的会面加一顿午餐,或者一个周末露营,最高荣誉是参观布什在德州的牧场。

出于历史、共同的经历、语言和文化的原因,英国认为它在美国享有特权。毫无疑问,英国同美国确实关系密切,但并不表明它可以对美国施加影响。战后的英国首相中,只有爱德华·希思让整个欧洲对美国忠诚。哈罗德·威尔逊在越战上支持约翰逊,但是没有出兵。撒切尔和里根由于对共产主义的憎恶,在意识形态上关系紧密。约翰·梅杰由于1992年大选中公开支持老布什而同克林顿关系紧张。布莱尔和克林顿是意识形态上的伙伴,私人关系也很好。让大多数人疑惑的是布莱尔同样希望与右翼共和党总统保持良好关系。他想让人觉得工党首相可以同共和党总统和睦相处,并作为欧洲同美国关系的桥梁。不论目的如何,布莱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人觉得他只是华府的走狗。由于追随美国入侵伊拉克,他的支持率跌到了最低点。

英国的流行文化也紧密追随美国的步伐。英国媒体严重表现出亲美反欧,考虑到这些媒体的股东这并不让人吃惊。但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存在反美势力。

法国同美国的爱恨交错关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革命。法国习惯对美国采取一种怀疑态度,尽管它是欧洲主要国家中惟一没有同美国进行过战争的国家。从戴高乐总统1966年带领法国退出北约起,法国就经常成为美国的眼中钉。与英国和德国不同,法国从不善于公开批评美国的政策。法国把好莱坞和麦当劳拒之门外,但却接受迪斯尼乐园。法国也拒绝美国的单极倾向,支持一个多极世界,从而欧洲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但同时,法国一直承认美国在欧洲责任的重要性,从未让美国从欧洲大陆撤出。

尽管在伊战问题上美国对法国颇为气愤,但对经济关系却未产生很大影响。美国到法国的旅游者只是少许减少,而双向投资更是有增无减。通过偶尔反对美国,法国在华府比英国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9·11”事件之后,人们对美国充满同情。法国总统希拉克为此降半旗,并促使联合国通过支持美国的决议,同时同意援引北约第五条款。但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法国本期望美国会回到多边的层面上来,却越来越为其执行单边主义的决心而担心。当伊拉克的灾难发生时,法国保持了沉默,情愿让民众自己说话发泄对侵略的不满。

欧洲国家对美国态度最根本的变化来自于德国。冷战时期,德国首相批评美国的事件是难以想像的。德国的角色就是极力在巴黎和华盛顿之间调停。但随着冷战结束和德国统一,德国在外交上重获自信,并想挑战传统。德国政策的首次转变是准备向境外军事行动派兵,这得到了美国毫无保留的支持。1998年施罗德的上台标志了新势力执政,不再依靠美国的指导和首肯。令布什气愤的是,施罗德赢得大选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站在反美的讲台上,宣称德国将不会参与入侵伊拉克。这种反美情绪源于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傲慢的表现。外长菲舍尔也在2003年慕尼黑的一次会议上质问拉姆斯菲尔德,如果拉不能说服他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怎能说服德国人民,菲舍尔的质问因而大受欢迎。

另一个传统的亲美国家意大利,对美国的好感也急剧变化,尽管贝鲁斯科尼和布什私人关系很好。美国经常介入意大利内政,支持基民党反对共产党。很多意大利人尽力容忍这种做法,但是伊拉克战争改变了他们的态度。超过80%的意大利人反对伊战,更反对意大利参与其中。

美国形象在欧洲大跌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传统上是美国的忠实伙伴,而瑞典和芬兰同美国保持距离。但现在这三个国家内都几乎没有政治家支持布什。

在曾经极其拥护美国的荷兰和比利时国内,反美情绪也大增。这种情绪甚至出现在统治两国的中右翼联盟中。爱尔兰,另一个因历史和移民而同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反美情绪也非常严重。为防止示威游行,2004年6月的欧美峰会不得不在一个偏远隐蔽的城堡中举行。希腊对美国的态度也同样下跌。

西班牙是欧洲少数几个没有依靠美国的帮助就取得了自由的国家之一。1898年美国占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还引发了两国的对抗。西班牙到美国的移民也很少。它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区别还在于它同阿拉伯世界的紧密联系,伊比利亚岛从公元711年到1492年一直是由穆斯林统治。阿斯纳尔首相曾打破西班牙的传统,走了亲美的道路,结果导致支持率大跌。只有不到10%的西班牙人支持向伊拉克派兵。2004年3月他对马德里火车爆炸案的处理不利使人民最终将他赶下台,由社会主义政府取而代之。萨帕蒂罗政府迅速从伊撤军,并与美国保持距离,从而回到了欧洲的主流。

东中欧地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

在欧洲中部和东部,美国的形象要好得多。部分归因于在这些国家贫困的时期美国提供了很多帮助。这种情绪在波罗的海和波兰地区最为明显。此外,美国在一些西欧国家反对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加入北约。在改革时期,美国提供了很多支持也让它们心存感激。因此在布拉格和布达佩斯并没有大规模反伊战游行。中东欧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还签署了公开信。而此举激怒了法国。

但把中东欧国家称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是不对的。大多数国家后悔签署了公开信,而且都意识到布什在他们的人民中非常不受欢迎。随着这些国家更加融入欧盟,它们会更倾向于与欧盟达成一致,就如它们对《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庭及军控等问题的态度一样。只有罗马尼亚屈从了美国的压力,同欧盟签署了一个关于国际刑事法庭的双边协定。

甚至在土耳其,美国的老朋友,也出现了不断高涨的反美情绪。表现为2003年春,土耳其国会拒绝美国军队经由土耳其进入伊拉克。

欧盟的机构

欧盟机构中有很多官员处理美国问题。所有成员国的驻美使馆都是最大的,欧洲委员会也向华盛顿派出了规模最大的代表团。这意味着在欧美关系中,数百机构享有既得利益。美国喜欢分而治之,在伊拉克问题中表现最为明显。这对欧盟成员国不愿达成共同外交安全政策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但当欧盟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例如在贸易、农业和竞争政策问题上,美国会洗耳恭听。对委员帕斯卡尔·拉米、弗郎兹·费舍勒或者马里奥·蒙蒂来说,接近美国国会不成问题。因此欧盟和其成员国的官员会因他们代表的机构不同而产生不同意见。贸易官员会赶在重要的多边谈判之前促成一笔生意。农业官员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另一方的薄弱方面。在政治方面,欧盟由主席国主导,但是六个月一轮换意味着成员国都想与美国达成各自的计划,有时以牺牲欧洲的利益为代价。所以涉及到美国时,欧洲谈不上有一个统一的阵营。

欧盟迫切需要统一的外交和防务政策

前南斯拉夫的冲突结束后,美国外交界普遍认为欧洲已不再是个问题。但很多人想知道欧洲是否会成为解决今日安全威胁问题的一分子。不过共和党人对欧洲的能力有所不满,把欧洲对恐怖主义的反应形容为“绥靖”。民主党人也在质问欧洲在未来世界的角色和前景。两党都想知道欧洲在帮助中东实现稳定和民主过程中能做些什么,都极力促使土耳其尽快加入欧盟,都想知道欧洲在俄罗斯、伊朗和朝鲜问题上能有何帮助,都想知道欧洲何时能加强其防务能力。

尽管欧洲现在的反美情绪大部分是针对布什政府的,但以为克里当选就能解决两岸的不同也是错误的。尽管克里在风格、态度和言辞上会与布什有所不同,但很多差异仍然存在,这反映出观念和利益的巨大差别。

在主权共享和使用武力方面,两党都与欧洲存在分歧;社会和经济的差别也与党派无关。这些都显示出“9·11”事件后的美国较欧洲更个人主义,更爱国,更保守,对宗教也更虔诚。美国优越感要远胜于法国,这也不是什么新现象。美国人一直自认为天赋使命:从邪恶轴心中把世界解放出来。

欧盟急需改进的是在外交和防务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民意调查显示这一发展会大受欢迎。70%的欧洲人赞成欧洲在外交和防务上更强大。只有10%的人认为美国的主宰会使世界更太平。幸运的是,新宪法条款中有一些提议有助于让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外长、驻外部门将会产生,帮助一些国家进行防务合作的条款也会出现。

所有成员国的底线就是它们在实现计划时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单独行动。但意识到这个现实并且把它变为政策对欧盟来说则是一个挑战。欧洲只有对国际秩序提出一致的看法并在对外关系上投入必要的资源,才能影响美国,并同美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伙伴关系,最终改变美国对欧洲和欧洲对美国相互的看法。

标签:;  ;  ;  ;  

欧洲对美国的看法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